2015年6月29日,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晋北-江苏工程)开工。作为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输电通道,该工程投资162亿元,将全面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透露,2015至2020年,包括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工程规

首页 > 市场 > 正文

电力急先锋:细数晋北—南京特高压开工建设的重大意义

2015-06-30 09:39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2015年6月29日,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晋北-江苏工程”)开工。作为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输电通道,该工程投资162亿元,将全面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

国家电网有关负责人透露,2015至2020年,包括“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在内的电网工程规划总投资3.3万亿元,带动电源和煤矿投资3.2万亿元,合计6.5万亿元。

据了解,晋北-江苏工程途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6省,新建晋北、南京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1600万千瓦,线路全长1119公里,是山西首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落地江苏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工程。而山西煤炭、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预计2015至2020年,晋北新投产火电装机1500万千瓦,新投产风电等新能源装机780万千瓦。

相关阅读:

中国山西晋北-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

【直流输电未来展望】

“随着电力电子等技术的发展,制约现代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的主要技术难题,有望在未来3~10年内得到解决,并成为输电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直流输电技术构想有两种方式,即交-直-交和直-直-直。” 6月28日,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副院长汤广福在第十届中国电工装备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作出如上表述。

我国能源与复合逆向分布决定了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是我国电网发展的长期战略。跨区输电需求的增长和环境承载能力的下降,对输电效率和资源利用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百年前的交直流之争,交流战胜了直流,成为我国一百多年的主要输电技术。然而,随着广域交流大电网的形成,交流输电技术问题也不断涌现:如世界范围内大电网事故不断发生,输送范围受限,输电走廊占用大,对新能源接纳非常有限等。对此,汤广福表示,与交流输电技术相比,在进行大规模远距离功率传输时,直流输电的输送容量更大、输送距离更远、单位容量造价和损耗更低,技术水平要求更高。交流输电系统并不是未来电能输送的唯一技术手段。

汤广福重点介绍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他认为,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继交流输电、常规直流输电后的一种新型直流输电方式,是目前世界可控最高、适应性最好的输电技术,为电网升级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我国西部和东部地区风力资源丰富,未来局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将超过50%,这需要更加灵活的并网技术。东部和南部沿海岛屿众多,供电可靠性和质量无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升要求,需要更加有效、可控的输电技术。

此前,中国科学院周孝信院士在南方电网专家委员会所做的学术报告指出,近中期直流输电面临的关键技术是受端(交流电网)接受直流大容量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无功冲击问题,未来则是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和直流电网问题。

【拓宽能源输送通道 推动资源优化配置】

6月29日,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晋北—江苏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银线铁塔千里纵横,山川河岳溢彩飞虹,晋北—江苏直流特高压输电工程把山西和江苏再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晋北—江苏工程途经晋、冀、豫、鲁、皖、苏6省,新建晋北、南京两座换流站,换流容量1600万千瓦,线路全长1119千米,工程投资162亿元,于2015年6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运。该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输电通道,将全面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

晋北至江苏工程将发挥促进山西能源基地建设与能源外送的重大作用,同时将缓解江苏用电紧张局面并为大气污染治理带来解决良方。这项工程还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关键工程。因此,不论是送端山西省还是受端江苏省,都对这条线路的开工建设翘首以盼。

山西:外送通道再升级

山西是煤炭大省,近30年来,山西能源转型始终围绕着煤与电奋力破解发展难题。从“输煤与输电并举”到国家级资源转型综改区,再到实现“六大发展”新目标,经过多次产业重心调整,电力外送成为山西能源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山西通过多条500千伏超高压交流线路为京津唐、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等地送电。2006年底,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在长治开工建设,标志着山西电网发展迈上更高台阶。2009年1月,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顺利投运,6年来,这条线路累计外送电量495.7亿千瓦时,实现水火互济,有力缓解了枯水期华中地区用电紧张局面。

山西煤炭、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晋北、晋中、晋东煤炭基地均被列入我国亿吨级煤炭基地,煤电电源项目储备丰富,山西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超过3000万千瓦。

目前,山西火电装机容量已达到5500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约90%的风电位于晋北与晋中。考虑到已获核准、路条的常规煤电和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以及明确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规划,预计在2015~2020年间,晋北将新投产火电装机1500万千瓦、风电等新能源装机780万千瓦。建设晋北—江苏工程,将有力促进山西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以输电替代输煤,推进火电、风电联合外送,实现风电等新能源大范围消纳,有力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截至2014年年底,山西省电力装机容量为6306万千瓦,外送电通道能力达1930万千瓦。按照规划,到2020年,山西省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36亿千瓦,外送电通道能力达到5400万千瓦。在省内电力消纳市场有限的情况下,扩大晋电外送规模、加快外送电通道建设已经迫在眉睫。为此,山西省与北京、天津、河北、浙江、湖南等地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外送电力达5700万千瓦,省外电力市场已基本落实。

2015年,9条特高压巨龙共舞三晋大地,为山西转型创造新契机。根据规划,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参与建设的特高压工程包括1000千伏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榆横—潍坊和±800千伏山西—江苏“两交一直”,配合协调的特高压工程包括1000千伏蒙西—长沙、±800千伏宁东—浙江等“两交四直”,这9个项目使山西成为特高压建设的主战场。

晋北—江苏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提高煤电基地电能外送能力,有效引导电源合理布局,推动晋北煤电基地发展,实现西部煤电基地电能直供东部地区负荷中心,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此外,数据显示,山西省风能资源丰富,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2814万千瓦。工程的建设能大幅提高山西电网接纳风电的能力,将清洁能源输送至华东地区,有效保障可再生能源健康持续发展。

作为保障山西能源资源大规模大范围开发、配置和利用的重大工程,晋北—江苏工程建成后,将构筑起“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高速路”,实现西部电能直供东部地区负荷中心,缓解江苏地区用电紧张局面。目前,包括过境线路在内的9项特高压工程已在山西省10市66县全面推进,预计2018年底将全部投运。

江苏:绿色发展再加速

6月12日10时30分,首批6辆挖掘机进驻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范墩村徐郢组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工程南京换流站施工场地,正式开启换流站“四通一平”施工。

早在2000年,我国首个跨大区远距离超高压交流输电示范性项目——500千伏山西阳城至江苏淮安输变电工程就将山西阳城坑口电厂的电能以“专厂、专线、专供”的形式直接送到了江苏,开启了山西煤炭行业从“原料出口”到“加工再出口”经营模式。

随着国内特高压工程的大规模规划建设,山西与江苏再续前缘。在2014年确定的《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点输电通道》中,山西至江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位列其中。晋北—江苏工程线路总长1119千米,在江苏境内途经徐州和淮安两个地级市,线路长127千米。

作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重要工程,晋北—江苏工程是落地江苏的第2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工程对于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满足华东地区用电需求,支撑国家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目标实现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电力需求增长较快,由于一次能源资源匮乏,土地和环保空间有限,保障电力供应的压力较大。建设特高压输电工程、大规模接纳区外电力,是满足这一地区电力需求增长并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的根本途径。今年1~5月,江苏全社会用电量位居全国第一,外购电量占用电量比例达12%。利用特高压直流将山西能源基地电力直送江苏负荷中心,可就近满足苏北地区经济及负荷发展需求,并与淮南—南京—上海、锦屏—苏南等特高压交直流工程联动,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

根据预测,到2020年,江苏电网全社会用电量及全社会最大负荷将分别达到7200亿千瓦时和1.23亿千瓦,“十三五”期间预计年均增长分别为5.1%和5.3%。在计及国家已核准的879万千瓦电源项目及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2100万电源项目投产的前提下,2018年江苏电网实际备用率仅为5%,电力缺口较大。

“建设这条特高压线路对于缓解江苏地区电力供需矛盾,满足江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电力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展策划部负责人表示。

6月12日,工程一经核准,国网江苏电力立即发文,正式成立由17名精干力量组成的工程换流站、线路两个业主项目部,做到一经核准即开工。现在,国网江苏电力正齐齐动员,迎接这条特高压线路的落地。

“早在5月底,南京换流站站址内各类建筑物已全部清除,站址临时水源、电源及通信均已就位,线路通道均已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重大障碍物全部完成评估,工程各项开工准备工作全部就绪。”盱眙县供电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不仅仅是盱眙县供电公司,特高压沿线各地供电公司均已动员起来,做好各项属地保障工作。工程在徐州境内有92.4千米线路,为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徐州供电公司员工分片走访沿线村镇,开展特高压工程沿线路径跨越河流、道路、厂矿企业等资料数据的收集及影像取证工作,组织专人定期巡视检查属地特高压路径现场。

作为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治理大气污染的绿色工程,晋北至江苏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新增送电约450亿千瓦时,减少煤炭运输20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30万吨、二氧化硫9.9万吨、氮氧化物10.5万吨,有效减少雾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环保效益显著。

【推进西电东送防治大气污染】

6月29日,山西晋北—江苏南京±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晋北—江苏工程”)开工。该工程是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重点输电工程,将全面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和装备。

作为“西电东送、北电南供”的重要工程,晋北—江苏工程是山西首条特高压直流工程,也是落地江苏的第二条特高压直流工程。工程可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满足华东地区用电需求,支撑国家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目标实现。

建设晋北—江苏工程,可促进山西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保障华东地区电力安全可靠供应。山西煤炭、风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目前,山西火电装机已达5500万千瓦,并网风电装机达500万千瓦。预计2015~2020年,晋北新投产火电装机1500万千瓦,新投产风电等新能源装机780万千瓦。晋北—江苏工程的建设,将有力促进山西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以输电替代输煤,推进火电、风电联合外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风电等新能源大范围消纳,有力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江苏是我国的经济大省,电力需求增长较快,外购电量占用电量比例较高。采用特高压直流将山西能源基地电力直送江苏负荷中心,可满足苏北地区经济及负荷发展,并与淮上、锦苏等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实现“水风火互济”,有力支撑华东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构建,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

建设晋北—江苏工程,可有力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特高压电网建设投资大,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优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是在当前形势下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力举措。根据投资估算,晋北—江苏工程的建设,将直接带动装备制造业产值增加118亿元,带动电源及相关投资655亿元,可增加就业岗位1.8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52亿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建设晋北—江苏工程,可有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近年来,我国东中部地区雾霾问题严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环保部联合印发《能源行业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在山西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按照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标准,建设大型燃煤电站(群);推进晋北等9个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基地建设,加快重点输电通道建设,加大向重点区域送电规模,缓解人口稠密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压力。目前,华东地区燃煤电厂分布密集,严重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在晋北地区集中建设大容量燃煤坑口电站及风电厂,通过晋北—江苏工程送电华东,煤炭综合利用效率高、大气污染排放治理效果好。工程每年可新增送电约450亿千瓦时,减少煤炭运输20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930万吨、烟尘1.6万吨、二氧化硫9.9万吨、氮氧化物10.5万吨,可有效减少雾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环保效益显著。

展望未来,晋北—江苏工程被各方寄予厚望,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程安全质量,营造和谐建设环境,优质高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延伸阅读:

总投资162亿元的晋北—江苏特高压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运

电力设备行业:直流特高压!大有可为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