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3日举办的“储能国际峰会2015”上,中关村储能技术联盟(以下简称”CNESA”) 发布《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5》(以下简称《白皮书》)。根据《白皮书》预测,到2050年中国储能市场容量将达67GW(含35GW抽水蓄能),储能产业井喷在即。
以下是北极星电力网为您整理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5》节选。
一、 全球储能市场展望
1.全球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2014年,全球储能市场继续稳步向前发展,据CNESA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球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储能项目(不含抽蓄、压缩空气及储热)累计装机规模为845.3MW,2014年新增装机111.6MW,年增长率为15%,较去年增幅提升2个百分点。其中,中国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84.4MW,占全球储能装机的10%。
从地域分布上看,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装机规模上,美国均占据最大比重。截至2014年底,美国已投运储能项目95个,装机规模超过357MW。日本在装机规模上位居第二,接近310MW,中国在项目数量上紧随美国之后,有63个项目。2014年,美国的新增装机规模最大,为34.4MW,中国和欧洲分列二、三位,装机规模分别为31MW和27.7MW。
从技术分布上看,钠硫电池的装机比重最大,为40%,其次是锂离子电池和铅蓄电池,分别占33%和11%。2014年,储能技术新增装机中,钠离子电池的占比最大,为71%,其次是飞轮,占20%。
从应用分布上看,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力输配和分布式微网等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占比最大,为45%,装机规模为379MW。2014年,应用领域新增装机中,用户侧领域占比最大,为43%,其次是辅助服务和电力输配领域,分别为28%和19%。
从厂商格局上看,装机规模居前的储能技术厂商包括NGK、A123、Xtrem Power、BYD 、Beacon Power、CALMAC等,技术涵盖钠硫电池、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高速飞轮、全钒液流电池和冰蓄冷技术。这其中,NGK公司在全球的累计装机量最大,超过330 MW、BYD则是国内装机规模最大的厂商,约为55MW。
从市场投资动态上看。据CNESA信息库不完全统计,2014年,共有包括Stem、Aquion Energy、美能等在内的12家公司,通过融资、股票、贷款等形式,获得资金总额超过4亿美元。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型的企业则更受投资方青睐。
从项目新模式上看,通过CNESA对行业信息的持续追踪,总结出近两年出现的三类新项目模式:融资租赁模式、零售模式、电动汽车充电模式。
2.全球储能市场发展展望
CNESA研究部通过对过去一年产业动态的跟踪,总结了几家国外知名研究公司/机构对未来储能市场的预测,按照领域的不同,将各类预测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国外知名研究公司/机构对未来储能市场的预测,2014

二、中国储能市场展望
1.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现状
据CNESA项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中国应用在电力系统的储能项目(不含抽蓄、压缩空气和储热)累计装机规模为84.4MW,新增装机为31MW,年增长率58%,较上一年提升14个百分点,增幅明显。
从技术上看,锂离子电池的装机占比最大,为74%,其次是铅蓄电池和液流电池,分别为14%和10%,这三种技术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市场,装机份额达到98%。
从应用上看,用户侧领域的装机占比最大,为50%,项目比较集中在海岛、偏远地区、工业园区、低碳城镇等领域,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动汽车分列二、三位,分别达到27%和13%,前者主要集中在风电场储能领域,后者集中在光储式电动汽车充换电站、V2G应用、需求响应充电以及动力电池的二次利用上。
2.中国储能市场发展展望
虽然储能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仍处在“技术推应用、应用推政策”的艰难倒逼发展模式下,但随着近两年,特别是2014年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都为未来储能在我国的规模化应用创造了一定的机遇。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四个领域分别为:
“光伏+储能”模式;
需求侧管理;
调频辅助服务;
电动汽车。(报告内容节选自《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