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绍特高压工程绍兴换流站及配套500千伏送出工程落点绍兴,换流站目前打桩数量过半;5条500千伏线路途经诸暨市、上虞区等地,326基铁塔工地已进场141个,其间没有出现一起工程受阻事件。应该说,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科学有效的联动机制和细致入微的协调工作,是工程有序推进的致胜法宝。

5月19日,在浙江绍兴上虞区道墟镇长娄村,灵绍特高压工程绍兴换流站—舜江500千伏线路2号、4号铁塔建设工地上机声隆隆,20多位施工人员脚踩粘满泥土的胶鞋来回奔忙。工地旁是成片的西瓜棚,绿油油的藤蔓上结着一个个翡翠般的小西瓜,瓜农小心翼翼地将熟透了的西瓜采摘下来,搬运到路边的小推车上。火热的建设场面和蓬勃的种植情景交织在一起,绘成一幅欣欣向荣的画面。
特高压建设靠大家
在绍兴换流站工地的外面,有一条新修的平整洁净的水泥路,穿过杭金衢高速公路的涵洞,连接了诸暨市道林山村与楼家山村。因为换流站边特高压线路的铁塔施工影响了两村间的交道,供电企业新建了一条道路,以保证村民的日常通行。
诸暨市供电公司总工程师徐悦和道林山村村民柴飞虎经常在这条路上相遇。一个因处理大量的施工前期工作时常出入换流站工地,另一个则对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情怀。“真舍不得拆啊!建这所楼房我父亲花了多少心思啊!”柴飞虎时常还会说起自家那幢建在换流站站址上的三层楼的老房子,当时他母亲坚决不同意拆,因为他父亲就因建此房时不慎失足而去世。“特高压是国家的,最终受益者是老百姓。”次坞镇人大主席戚焕平多次上门,以十二分的诚意做沟通。最终,柴飞虎的老母亲才点头同意搬迁。
“供电企业做事牢靠,心里想着我们百姓。你看,他们出工地的车子都用水冲洗过。”现在在工地上做些零工的柴飞虎,对施工单位千方百计顾及民生的做法很满意。
“依靠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最终得到了大家的理解。”用了近1年完成站址内坟茔迁移、房屋拆迁、青苗赔偿等工作的徐悦,回头看这些事情时感慨地说。
与民相处,唯诚与勤
在绍兴上虞区,有2条500千伏是宁浙特高压的配套工程,组塔23基,其中长娄村就占了一半工程量。
沈根夫是村里派出的两位协助人员之一,他当过兵、教过书,深知与村民打交道,唯有诚、勤二字可做文章。年过六旬的他,穿着一双沾满泥点子的破洞布鞋,下田头、到工地、访农家,耐心细致做好村民工作。“对待村民的埋怨,我忍气吞声;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我千方百计;对工程中遇到的问题,我随叫随到。”沈根夫坚信,“村民都是讲理的,一次不行两次,早上不行晚上,总有说通的时候。”
在组立2号塔时,有位农户意见很大,差点把工地上的电动机给关了,理由是“一施工,这块土地就没法种东西了。”沈根夫苦口婆心地解释,这是国家重点工程,统一规划,施工结束后会统一进行土地平整,直到具备复耕条件为止。对方点头同意,没想次日又突然变卦,“现在说的铁板钉钉,到时施工队走人,我们老百姓找谁说理去?”沈根夫只好拍着胸脯说:“施工队走了,咱们政府不是还在么?”这么一说,对方才算彻底放心下了。
天气渐热,大棚西瓜也到了上市季节。一天中午,一辆运输车在机耕路上侧翻,运载的钢板滑落,压住了路旁的西瓜棚。瓜农心疼不已,拦在路中间不让走。沈根夫接到电话,放下饭碗就赶了过去。“这里是进出施工现场的唯一通道,堵在这里万一影响工程,这责任咱可负不起,有话咱们到旁边商量。”在现场,沈根夫一句话就让瓜农让路放行了。
依法合规,有礼有节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施工队提出2台桩机同时进场,可这样势必要扩大施工面积,涉及更多的农户田地。为此,上虞区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工作人员朱荣夫专程跑到长娄村征求意见。
“土地是农民的立身之本,我们能少占一分田就尽量少占。”与电网工程打了12年交道的朱荣夫的切身体会是,电网建设过程中碰到的情况千变万化,几乎无经验可以借鉴,唯一的准绳是依法合规,有礼有节。
在长娄村的田畈里,一排铁塔基伸向远方,而7号塔与周围几座塔却呈15度角错开,显得有些另类。朱荣夫解释:“因为设计方案做过特殊调整。”
为了尽量减少输电线路走廊对农田和建筑的影响,一拿到设计初稿,供电公司便会同当地镇村人员进行实地摸排。最开始的设计方案里,该线路也是呈直线走向,但朱荣夫等人到现场一看,7号塔正好处在稻田正中央,好端端的整块田被生生割成三段,大型农机将无法进入,影响种植收割。朱荣夫向设计单位反映了情况,最终通过线路走向微调,将7号塔向北推进20米,问题终于解决了。
延伸阅读:
国网陕西电力多举措确保灵绍特高压工程安全有序推进
原标题:细致入微协调 科学联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