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文推智能电网、国家电网推进特高压建设、南方电网成立电价改革小组、国企闹合并、电力装备忙出国……本周电力市场利好不断,但是最火的还是深圳的输配电改革新成果——全国首家民营售电公司的成立。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9日,深圳茂源电力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源电力”)作为民营售电公司正式开业运行。这一在新兴产业勇尝“头啖汤”的茂源电力注册于前海,茂源电力董事长唐志威表示,此次试点后将利用企业多年积累的成熟经验,整合电网公司和配电资源,从而降低售电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优化市场环境。
更多本周重磅利好消息,请关注“北极星输配电一周要闻(0511-0515)”。
TOP1 【图文】聚焦新电改:你不能不知的五大方面
近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及3个配套文件相继出台,预计年内共将出台14个操作细则。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已经吹响,新一轮电改稳步启航。
本刊特别策划“聚焦新电改”专题,全面解读新电改内容、展示新电改亮点、追朔电改历史、阐述各方观点、探究新电改对发电企业的影响及应对,助力公司进一步深化改革、提升市场竞争力。

详情阅读》》》
TOP2 【揭秘】全国首家民营售电公司--深圳茂源电力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今日出版的《南方日报》报道:9日,深圳茂源电力销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茂源电力”)作为民营售电公司正式开业运行。
这一在新兴产业勇尝“头啖汤”的茂源电力注册于前海,茂源电力董事长唐志威表示,此次试点后将利用企业多年积累的成熟经验,整合电网公司和配电资源,从而降低售电的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以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服务,优化市场环境。
深圳市是全国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按照深圳公布的输配电改革试点方案,未来3年每千瓦时输配电价将下降1分多钱,未来3年电网收益累计减少大概24亿元。
据报道,与茂源电力同期成立的另一家民营售电公司为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电能”)。
记得在3月26日的时候,北极星电力网已经为读者深度揭露过“深电能”。详情请见报道:【揭秘】深电能售电:第一张售电牌照?
不过,随后,记者联系深电能售电公司的负责人江克宜,他表示其实目前公司还未获得售电牌照。
首张售电牌照花落谁家重新回到悬疑状态!
详情阅读》》》
TOP3 国网华中三省2015年第一批配网建设协议库存中标公告集锦
国家电网每年都会进行大批量的配网设备、材料的采购。2015年华中三省“豫、湘、鄂”第一批货物评标工作已经结束并进行公示。本次招标的货物主要有:变压器、电力电缆、通信设备集成等。北极星电力网特别为您整理华中三省配网建设中标内容如下:
国网河南电网2015年第一批配网设备(10KV变压器、柱上断路器等)中标候选人公示
国家电网公司河南电网2015年第一批配网设备协议库存招标采购的评标工作已结束,现将推荐的中标候选人公示如下:

详情阅读》》》

TOP4 国家电网加速“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建设 新增投资4500亿元
5月12日,中国最长的特高压交流工程榆横—潍坊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开工,标志着特高压电网进入全面提速大规模建设的新阶段。
国家电网表示,随着后续“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的加快推进,新增特高压电网投资将达到4500亿元,带动电源和相关产业投资1.7万亿元。
动态投资242亿元
榆横—潍坊工程是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中第5条获得核准开工的输电通道,是华北特高压交直流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榆横—潍坊工程动态投资242亿元,途经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四省,新建榆横—晋中—石家庄—济南—潍坊双回1000千伏输电线路,新增变电容量 1500万千伏安,扩建济南1000千伏变电站,全长2×1049千米,计划于2017年建成投运,年输送电量将达230亿度。
榆横-潍坊工程的建设将大大提高陕北、晋中煤电基地电能外送能力。榆横—潍坊工程是“陕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工程,当前山西省正在规划建设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电基地,工程建设将推动陕北、晋中煤电基地发展,还可以满足京津冀鲁电网负荷中心用电需要,推动华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和京津冀协同发展。
详情阅读》》》
TOP5 南网成立电价改革等5个改革工作组 着力推电改
近日,南方电网公司发文成立电价改革工作组等5 个专项改革工作组,旨在加强承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有关要求及重点任务,积极深化研究有关改革重大事项。
按照文件要求,5 个专项改革工作组将按照“专业归口、分级负责”的原则统筹推进公司有关改革工作。主要负责对口联系和承接落实国家有关部委的改革部署,加强与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负责针对各领域改革重点任务所涉及的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制定相关改革任务的实施建议;负责有关专项改革方案的组织实施及相关改革工作的落实,并加强风险防控。各有关分子公司要成立相关的改革工作机构。同时,要加强政策研究,密切跟进各省区政府有关改革动向,加强与地方政府的交流沟通并配合开展有关改革工作。
延伸阅读:南方电网公司2015年电能表类框架招标中标公告
TOP6 国务院发文推动 中国智能电网迎来发展新机遇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到,加快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和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海洋能等应用,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完善运行管理体系。大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提高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推广普及力度。这表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再次被提到了新的高度。
智能电网发展令社会瞩目
《意见》提出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即到2020年,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显着提高,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全社会得到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
其中,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能源消耗强度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实现这一目标,《意见》提出要发展绿色产业,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
详情阅读》》》

TOP7 央企合并四条路径:有一类央企成重组首要目标
随着南北车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合并,央企的整合重组无疑成为了市场最为期待的一环。近几个月资本市场对央企重组题材期望甚高,引发一波又一波的题材爆炒。
然而正如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所指出的,期待大规模的集中整合是不现实的,未来央企的整合必定是谨慎而有选择的推进,市场必将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那么这一轮央企重组中,哪些央企才会入围?按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的看法,鉴于此轮央企的重组逻辑在于着重解决的是央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问题,因而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央企是首要考虑重组的目标。
在这一考虑下,那些业务线主要专注于国内市场,而非国际市场的央企,并非这轮央企重组的首选,已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基建、装备、交运等行业,会将成为重组先锋。
重组的逻辑
在纷繁的消息中分析哪些行业或央企可能会进行重组,需要首要考虑其重组逻辑是什么。
管清友认为,李克强总理对本轮整合的定位也非常明确,“促进强强联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解决重复建设、过度竞争等问题”,这意味着中央目前最为重视的央企整合方式为“强强联合”。
详情阅读》》》
TOP8 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年内出台 衍生商业新模式
今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加速推进传统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国内能源互联网的研究、实践随之升温,目前,已有能源企业率先布局项目实践。按照国家能源局的时间安排,年内将出台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由国家能源局科技装备司牵头,目前正在开展前期调研,以确定行动计划基本框架,包括行动目标、内容以及时间表等。在能源互联网化的趋势下,能源的生产、消费秩序将得到重构,同时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能源供需生态或重构
目前,能源互联网的定义、范畴尚无标准答案。从表现形态看,能源互联网体系是能源产品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产物,这个系统需要信息技术应用、储能、微网等技术支持,也需要市场条件、政策标准等软件支持。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正在参与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制定。他认为,“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逆向分布的格局下,未来能源互联网的定位应该是大电网和微电网相结合,各个区域、各种形式的可再生能源都通过能源互联网柔性对接。其中,电力互联作为能源互联的枢纽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详情阅读》》》

TOP9 电力装备走向世界面临三大机遇四大挑战
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进程中,电力装备扮演着重要角色。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以扩大开放促发展升级。值得关注的是,在这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再当超级推销员,力推电力装备“出海”。
此次会议提出,聚焦铁路、电力、通信、建材、工程机械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对接不同地区尤其是“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需要,以国有、民营等各类企业为主体,灵活采取投资、工程建设、技术合作等方式,带动装备出口,促进相关国家扩大就业和发展经济,用质量和信誉建口碑、树形象。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电力设备走向世界有很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少挑战。
出口面临三大机遇
事实上,今年以来,李克强总理反复提到要推进中国电力装备走出去。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的陪同下走访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时强调,中国电力设备产能过剩,但技术先进,要以电力为龙头,寻找中国装备走出去的道路。
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部署2015年政府工作时也谈到,鼓励企业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推动铁路、电力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已达13.6亿千瓦,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发电小时数、用电增速均创近十年新低,火电装机过剩更为明显。
业内认为,当前中国电力装备出口面临三大机遇:一是海外新建电力项目刚性需求的机遇。二是全球现有电力装机更新改造需求的机遇。三是中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电力互联互通新增需求的机遇。
详情阅读》》》
TOP10 2015中国智造Top100
中国距离智造之国还有多远?这个问题我们不好妄断。但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代年轻人,作为见证和经历着国家经济和社会发生巨大进步和变革的一分子,我们坚信那一天会到来,不论是十年还是百年,中国智造时代一定会到来。
智造之未来,国之希望
每个人谈到自己国家的强盛,都会有很多感触,或自豪或喜悦;而当谈到自己国家的弱势,亦会生出颇多感慨,或担忧或心痛。国家的强大或弱小,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因为作为命运共同体,她的兴衰与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如今我国经济总量虽已全球第二,但也面临着资源、环境、人力等诸多问题,如何能在 “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成为整个国家前行路上绕不过的话题。
中国制造在为我国积累了财富,并解决了大量社会劳动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埋藏着一系列深层问题。谈及此处,如鲠在喉,想说的太多,却又感觉无从开始。正是应了冰心先生那句“最沉默的一刹那顷,是提笔之后,下笔之前”。
详情阅读》》》
延伸阅读:
【电改致电网企业新定位!谁会是下一条鲶鱼?】北极星输配电一周要闻(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