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正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莫迪2014年赢得大选以来首次访华。莫迪将西安作为访华行程的首站。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习近平主席的家乡。这是外国领导人今年对中国最重要的访问之一,也被称为13亿人民与另外13亿人民的对话。人们在关注中印两个大国加强往来的同时,也对这位从卖茶童

首页 > 配售电 > 国外经验 > 国际 > 正文

【原创】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吗?

2015-05-15 11:13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印度总理莫迪正在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莫迪2014年赢得大选以来首次访华。莫迪将西安作为访华行程的首站。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习近平主席的家乡。

这是外国领导人今年对中国最重要的访问之一,也被称为“13亿人民与另外13亿人民的对话”。人们在关注中印两个大国加强往来的同时,也对这位“从卖茶童到人民党精英再到总理”的明星政治家的从政之路颇感兴趣。65岁的莫迪精力充沛、做事果断、为人清廉,在印度民间具有“大神”一般的影响力和亲和力。

一、印度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

在莫迪的推动下,印度出现了经济奇迹。莫迪的神奇经济学涵盖: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及公众利益、推动公务员诚信问责、热衷运用信息技术,以及善于向商业投资者推销。

印度在新财年(始于4月1日)的经济增速有望超过8%,在未来几年或将实现两位数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这预示着,印度经济将扭转近3年的缓速增长态势,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印度政府对经济的乐观预期,与一些国际机构的评估不谋而合。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近期发布报告称,印度经济为亚太地区的“亮点”,预计未来两个财年的经济增长率将分别达到7.9%和8.2%。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的题为“印度的未来”的报告更是大胆预言,印度将在未来20年内实现年均GDP增长9%,打造一个10万亿美元级的经济体,即从目前的1.9万亿美元增长到2034年的10.4万亿美元。

二、印度经济的确具备诸多快速增长的潜质

对全球企业来说,印度是下一个中国。13亿人口、增长迅速的基建和消费市场等,这些都使印度具有巨大吸引力。过去这些年来,欧美日韩企业在印度早已做得风生水起,但中国公司在那里发展得显然还不够。

1.人口红利。据国际机构预测,到2100年,印度人口将介于18亿到21亿之间,可能成为全球唯一人口突破20亿的国家。当前,印度人口已经达到13亿,平均年龄28岁,51%的人口在25岁以下。联合国报告称,到2035年,印度劳动力将达到近10亿人,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力市场,这将为印度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2.强劲的国内需求。统计显示,国内消费在印度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约为60%,与发达经济体水平相近。合理的总消费结构,是印度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保障。巨大的国内市场,是拉动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有待振兴的制造业。“软件强,硬件弱”一直是印度经济的特点。落后的制造业既是印度经济发展的掣肘,也是未来的机遇。印度政府近期出台“国家制造业计划”,提出重点发展制造业,主推汽车、化工、制药、纺织、信息技术、港口、航空、旅游、铁路、再生能源、采矿以及电子产业等25个行业。同时,制定德里—加尔各答工业走廊、东海岸工业走廊与清奈—班加罗尔工业走廊发展计划。为振兴制造业,印度政府还着手修订劳动法律和税收,简化审批程序,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印度政府的目标是,到2022年将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15%提升至25%。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欠发达是印度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拖累了印度经济的发展。印度政府认识到,仅靠软件业、金融等服务业驱动的模式,难以实现“包容性增长”。为此,印度政府决心大力发展基础设施,构建更加平衡的发展模式。例如,在铁路方面,政府推出高铁战略,建设连接加尔各答、钦奈、孟买、德里4大城市的“钻石四边形”高铁网络。莫迪政府还决定提供700亿卢比的专项拨款,在全国范围内打造100座“智能城市”,斥资400亿卢比开展廉租房建设,计划5年内为所有住房配备卫生设施。据估计,未来5年内印度基础设施的投资将达1万亿美元。

印度计划到2017年在公路,港口,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投资1万亿美元。1万亿美元中有75%即7500亿美元需通过负债来融资。印度政府成立印度基础设施融资公司从印度国几和海外进行融资,目前拥有贷款项目共计约2800亿卢比。

三、印度理论上有着极大的增长空间

印度具有比中国更大的后发优势。根据IMF的数据,即使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印度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相当于中国十年前的水平,即印度经济落后了中国至少十年。从1980年到2014年,中国人均GDP增长了17倍。同期印度人均GDP增长了4倍。差距也意味着优势,随着印度经济步入正轨,活力将逐步显现。

印度当前的人均GDP还不到1500美元,理论上有着极大的增长空间。年轻的人口结构与熟悉数码技术的新兴中产阶层,无疑将为印度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机会。印度“大象”期待翩翩起舞,经济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取决于其诸多增长潜力的释放。

印度总理莫迪上任一年来加快大型项目环境和其他审核批准速度。印度政府发表声明说,到2016年3月基础设施年支出额将达7000亿卢比。其他措施还包括支出2000亿卢比设立基金以加速基础实施建设贷款和允许专用免税债券。

不过,印度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结构性缺陷”,如劳工法律僵化,政府寻租现象突出,行政效率低下,商业环境欠佳等。世界银行发布的《2014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在189个国家中排名不升反降,比上年下滑3位至第134位。印度亟需深化改革,弥补缺陷。

莫迪政府去年上台后推动了多方面改革。基于对宏观政策持续利好的判断,前两年持币观望的国际资本陆续进入印度实体经济,这也大大促进了印度经济,使其2014年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约7.5%的增速。

四、最大的电力市场机遇在印度

印度强大的电力需求以每年4%的速度增长,它贫乏的电力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印度电力极为短缺,尽管人均通电率已高达80%,但经常发生停电。虽然允许私有资金投资电力部门,但通过吸引外资增加发电容量很困难,印度国家电力局控制印度大部分的电力销售和一半多的装机容量。

由于偷电严重,印度的线损很高。在新德里、奥里萨邦和查谟克什米尔地区,估计线损高达 50%。由于联邦和邦政府不愿意提高电价来改进服务,因此在短期内,电力行业很难进一步引进外资。

近年来,由于印度电力推行私有化,但私人和外国投资没有达到设计的目标,故印度电力市场基本呈现缺电状态,各地限电频繁,即使在首都新德里也经常拉闸限电,不少商店、旅馆和居民都自备有小型柴油发电机以备应急之用,峰时的电力短缺在11%~18%。

印度现有的电力设施和状态己对该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为此印度政府采取一些措施,制定了一些新的政策,如在加强中央办电的同时,支持地方办电,优先开发北方地区的水电项目等。目前印度电力市场潜力巨大,这为中国电力企业提供了商机。

五、中国企业,你准备好了吗?

在此过程中,除传统的欧美日韩企业外,中国企业也开始加快投资和开发力度,北车、华为、阿里巴巴、小米以及一些新能源领域的中国公司都有大手笔投资。

欧美企业的成功都不是单纯把印度看做销售市场,而是将其作为自己全球供应链中的一环。欧美企业将印度视为人力资源池,利用印度完善的外包服务业、IT和医药研发等来降低整个供应链成本;日韩企业则更多把印度作为海外生产基地,将钢铁、汽车及零部件、重型机械、家用电子和消费电子等产业转移到印度,同时通过派驻大量日韩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等来压低在印机构利润,将更多利润转移回国内。

说到中国,不少经济学家都把之前中印经贸合作中的问题归结为“两国经济结构相近,竞争多过合作”。但这只是代表过去。当中国企业开启全球化进程后,欧美日韩走过的路我们一样可以走,中印间的合作远远大过竞争。唯一问题是,我们的企业是只把印度当做一个巨大市场来做国际贸易和国际承包工程,还是真想通过印度迈向全球化?

以往中国企业刚“出海”时,海外运营水平较低,往往只聚焦在销售和市场,忽略企业长期运营所需的税务、法务、公共关系、媒体关系、政策研究和游说等因素,这使中国企业在包括印度在内的国际市场处于被动或弱势地位。

但实际上,印度恰恰是中国企业锻炼海外运营能力的最佳试验田。印度市场高度自由开放、商业竞争激烈,中国企业在印度可以遇到很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美国那样的国家安全审查和行业政策游说制度、欧洲那样的三反(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一些第三世界国家那样的低产品标准等等。

若从这个角度考量,印度市场的崛起对中国公司是挑战,但更是机遇。我们已经错过了前20年,但在当前大批中国企业“出海”的时间点上,未来十年我们不得不重点看待印度。通过印度市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或许可以走得更远。

原标题:印度是下一个中国吗?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