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事会关于公司报告期内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14年,公司坚持“聚焦主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积极面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外部形势,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管理日趋规范,基础得以夯实,主营业务竞争能力实现有效提升。
1、推行精细管理,管理水平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制定各事业部子公司2014-2020年发展规划、制定职能战略规划、制定科技工作发展规划;拟制公司薪酬管理深化改革实施计划,修订绩效考核相关制度;改进科研管理和研发人员考核激励办法。在2013年初步制定完成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基础上,大力推行并完善,强化对投资、财务、人资、营销、采购、费用和科研的管理,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提升管理水平。
2、梳理整合专业,发展稳中有进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完成订货合同金额5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2%,回款55.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4%。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公司2014年度营业收入48.61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1%;实现利润总额-24,428.35万元,同比下降241.85%;实现净利润-27,718.21万元,其中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4,096.11万元,同比下降8,819.58 %。
(1)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电网产业累计订货269,590万元,实现营业收入227,764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参与实施国内智能变电站重点工程178项,其中500kV及以上变电站15项,220kV及330kV变电站35项,110kV(含66kV)变电站128项。公司变电站自动化业务保持了原有电力系统市场份额的稳步增长,首次中标1000kV电抗器保护,首次提供750kV智能变电站全站二次设备,成功实施国内首个双列布置标准配送式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稳控产品在大区电网安全稳定控制主站中得到成功应用。中标的重大项目有:国家电网公司淮南-南京-上海1000kV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1000kV特高压工程、湖北500kV孱陵智能变电站工程等项目;南方电网公司500kV东海岛变电站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此外,公司在石油、煤化工、钢铁等行业得到充分应用与推广,中标中石油、中海油气、京东方、宝钢等多个项目。在海外市场中,公司中标厄瓜多尔、白俄罗斯、菲律宾、越南、土库曼斯坦、安哥拉、巴基斯坦等多个项目。
报告期内,公司的配电自动化业务中标国家电网公司2014年配网自动化协议库存招标采购项目,此次协议库存招标,是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次针对配网自动化产品的统一招标;在浦东核心区首次中标智能分布式配网项目,供电可靠性可达99.99%的国际领先水平。此外,配电自动化产品还中标了上海电力公司、重庆市电力公司、浙江省电力公司等的集中招标采购项目,使国电南自成功跻身国内配网自动化主流厂家行列。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进程的加快,公司智能微网及用电自动化、一次设备智能化、预装式变电站、变电站辅助系统产品继续发展,公司以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为切入点,构建包含可再生能源与分布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变电、智能用电在内的完整的核心技术体系。目前,相关解决方案已在何家湾楼宇微网智能化建设工程、江苏金湖100MWP光伏电站、淮安0.45MWp集中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泗洪县0.5MW屋顶光伏电站等项目中得到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预装式变电站专业实现了产品化、市场化,积极参与行业内招标技术规范调研等工作。目前,该专业产品已正式进入主网市场,并从35kV拓展到110kV高压市场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智能一次设备在线监测专业已进入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全面覆盖多个领域。国家863项目“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输变电设备智能监测与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一体化智能监测装置在云南电网公司10多个智能化变电站示范工程中实施。
报告期内,公司总承包业务继续稳固拓展国内外输变电业务,并大力开拓风电总承包项目,逐步向国际业务、国内集团内业务和集团外业务并驾齐驱的趋势转型。
(2)报告期内,公司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产业累计订货139,876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40,702万元。
轨道交通:公司在铁路自动化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领先,按期投运宁天城际、机场线的综合监控系统,标志着公司大型系统平台集成能力取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有轨电车市场继续扩大,在淮安、珠海、青岛、成都等地成功实施;海外市场继续得到拓展,取得了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国家铁路业绩。
热控专业:公司建立了以maxDNA分散控制系统为核心,覆盖机、炉、电、辅、仪控制和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热控专业共中标项目211个,其中公司华电六安电厂2×660MW工程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公司maxDNA系统首个全厂一体化(主机、辅网)项目获得成功,maxDNA系统将全厂各系统统一整合,进行统一监视、操作,实现全厂一体化;此外,首次签订循环硫化床DCS项目,标志着maxDNA系统在困难燃料控制系统领域的领先优势继续扩大。
电气自动化专业:公司自主研发的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监控与测控系统,能够为各个容量等级的电厂提供完整的电厂电气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司电气专业中标项目1,258个,并实现了国产励磁系统在9F级燃机应用上的重大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江苏上能新特变压器有限公司持续发展:在干式特种变压器细分市场继续保持领先优势;油浸式变压器在电厂细分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得到提升。
(3)报告期内,公司信息与服务累计订货26,213万元,实现营业收入15,670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获国家能源局电力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中心第四测评实验室的资质,积极参与行业研究标准的制定以及示范工程项目等。目前,公司在新能源远程集控项目领域,成功投运蒙西风电集控中心、中电投哈密、华电苇湖梁风电等多个风电集控项目,有利于解决新能源偏远现场无人值守问题。此外,实施南网发电燃料调度管理系统准确预测全网及分省区燃料供应数量,预测燃料价格变动对燃料数量和质量影响,填补发电燃料管理工作的空白。
报告期内,公司信息及安防产品发展情况如下:开封市民之家项目智能化工程顺利验收,为公司参与政府类建筑智能化项目开启了新的篇章,该项目成功运用了智能楼宇管理系统(IBMS),通过先进的通讯技术、系统集成整合技术、控制技术,将楼宇自控、多媒体信息发布、智能停车场管理及用户引导系统、视频及报警系统等16个智能化单项子系统有效整合,实现了各系统的有效协同和集中管控。
(4)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累计订货134,906万元,实现营业收入94,897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以传统的水电自动化专业为基础,大坝安全监测专业为利润增长点,水资源专业为新突破点,不断增强公司整体科研能力,推动支柱专业又好又快发展。中标南美洲德尔西项目和金沙江中游水电站计算机集控系统项目,其中德尔西项目是公司第一个进入南美市场的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项目,金沙江项目是国内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群计算机集控系统。
报告期内,公司变频专业积极参与变频改造项目,参与上海、湖北、山西、新疆、山东、福建、云南等多个高压变频改造项目,其中大容量35kV直挂式SVG在云南华电开远鲁土白风电场顺利投运,标志着公司SVG装置研制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电能质量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外,公司继续完善电除尘专业提效整体解决方案,寻找水务专业的新市场机会。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在光伏电站电气系统集成领域的先机和优势,实施了三峡共和20MWp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华电锡林浩特10MWp光伏并网发电工程、华电姜堰9MWp光伏并网发电工程等。
报告期内,控股子公司--武汉天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煤粉锅炉等离子点火技术持续发展并取得良好业绩,相继中标四川、河南、湖南、山东、辽宁等点火系统改造工程及阿尔斯通等海外市场采购订单,在技术上突破了原等离子不能点燃贫煤的技术瓶颈。低氮优化燃烧系统专业稳定发展,中标并实施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项目、华电国际中宁公司项目、山西华泽铝电有限公司项目等多个低氮改造项目,在低氮燃烧器改造市场发展良好。
3、科技研发创新进步明显
报告期内,公司大力推进科研创新,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信息安防一级资质年审,入选由国家统计局与工信部联合发布的“中国软件业务收入前百家企业”名单(2013年度),排名第26位。《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学术影响力继续保持第一梯队,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提高,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称号。“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一期试点项目正式完成并通过验收,二期项目全面启动。
报告期内,公司26项新产品通过省部级鉴定;参与制修订国标行标31项;完成企业标准制修订21项;获得授权专利68项,其中发明35项,获专利受理85项,其中发明52项;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3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其中:SCADACOM5.0监控系统平台以及NDZ660地铁中压保护系统成功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1000MW超超临界机组大型分散控制系统》通过省部级鉴定,标志着公司在最高等级的热工自动化领域取得突破,打破国外公司在1000MW超超临界机组DEH上的技术垄断;通过消化吸收,公司具备了把maxDNA应用至非电行业的核心研发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以下殊荣:“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2个项目获得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大坝安全监测仪器的新品研制和工艺创新”项目获得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科技进步奖。
报告期内,公司技术进步明显。在国网六统一测试中,线路、智能站主变、智能站母线、智能站电抗器等高压保护产品共计36个型号通过测试,其中26个型号的产品获得排名第一;线路保测一体、母联保测一体、电抗器、电容器、站用变等15个型号的中低压保护产品通过测试,其中10个型号获得排名第一;基于PS 6000+ V2.0平台的配网主站系统通过了国网配网主站系统入网检测,成为满足国网大中型配网主站系统招标检测资质条件的首批厂家之一。PDS6100智能微电网能量管理与控制系统项目通过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国电南自报告期末公司近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4、产业园建设尚在推进
“中国(南京)电力自动化工业园”项目为公司与天津高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合资设立南京南自高盛科技园项目开发公司予以共同开发,报告期内,该项目尚未达到双方协议进度。目前,公司正在积极交涉,推进项目进展。国电南自(江宁)智能电网产业园项目建设已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并陆续投入使用。
2014年度与2012、2013年公司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的对比说明
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及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较大,主要原因是:
1)公司部分专业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毛利率较上年有所下降。
2)公司长账龄应收账款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导致计提的坏账准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3)公司本期相关在建工程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本期与在建工程相关借款利息费用化导致财务费用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4)2014年公司进一步梳理了各专业的发展方向,确立了聚焦主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打造智能电网、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信息与服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核心业务,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实现四个产业板块协同发展。本期公司对与主业发展方向不一致的专业进行了重组整合,对因战略转换及技术进步引起的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的存货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对部分专业前期研发投入进行了费用化处理。
5)公司对外投资项目--大唐桂冠合山发电有限公司,公司投资总额为9415.96万元,持股比例为8.38%, 2014年在火电行业经营状况普遍盈利的情况下,大唐合山出现了大额亏损,背离了行业发展的趋势,2014年1-12月亏损达1.16亿元,净资产为-7,661万元,未弥补亏损达到12.12亿元,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有关规定,大唐合山股权投资存在减值迹象,公司聘请了评估公司对其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基础计提了减值准备。
6)本期对以前年度购买重庆海吉科技有限公司70%的股权而增加的投资成本与应享有重庆海吉科技有限公司在交易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形成商誉11,391,609.84元全额计提减值。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72.55%,主要原因是:公司2014年销售回款达到55亿元的新高,增幅达到1.3亿元所致。
(一) 主营业务分析
1 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相关科目变动分析表
说明:
1、本期管理费用较上年同期增长26.29%,主要原因是:本期公司对与主业发展方向不一致的专业进行了重组整合,对部分专业前期研发投入进行了费用化处理及本期公司相关在建工程陆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导致本期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所致。
2、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增长72.55%,主要原因是:公司2014年销售回款达到55亿元的新高,增幅达到1.3亿元所致。
3、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49.14%,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公司收到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拨款)所致。
2 收入
(1) 驱动业务收入变化的因素分析
说明:
1、本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480,598.01万元,较上年同期512,688.97万元,下降6.26%,主要原因是:本期公司信息安防业务订货严重下滑及新能源总包业务订货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所致。
2、本报告期内,电网自动化产品营业收入占主营业务业收入的比例达到40.35%,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主流产品。
3、本报告期内,公司轨道交通业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增长61.67%,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达到8.98%。
(2) 以实物销售为主的公司产品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2014年实际完成订货额57.06亿元,同比下降12.4%,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0,598.01万元,其中电网自动化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3,946.3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55%,输变电总承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217.7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31.22%,电厂自动化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751.68万元,同比下降1.70%,新能源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733.4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45.21%,水电自动化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69.1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25.74%,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165.2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61.67%。智能一次设备产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630.6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4.63%。
(3) 订单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订货总金额57.06亿元。其中:智能电网产业26.96亿元,占47.25%;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产业13.99亿元,占24.52%;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13.49亿元,占23.64%;信息与服务产业2.62亿元,占4.59%。
(4) 主要销售客户的情况
3 成本
(1) 成本分析表
(2) 主要供应商情况
(二) 行业、产品或地区经营情况分析
1、 主营业务分行业、分产品情况
主营业务分行业和分产品情况的说明
1、输变电总承包业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5.46%,主要原因是本期销售合同毛利率较低所致。 2、电厂自动化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上升7.35%,主要原因是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国电南自美卓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持续推行精细化管理,通过加强合同评审和费用管理,合同质量有所提高,盈利能力增强所致。
3、水电自动化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1.80%,主要原因是本期公司控股子公司南京河海南自水电自动化有限公司本期实现销售合同毛利率偏低及固定成本较大所致。 4、轨道交通自动化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5.87%,主要原因是本期公司轨道交通销售合同中总承包合同毛利率较低所致。 5、信息安防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18.18%,主要原因是本期信息安防市场竞争激烈,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所致。
2、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经过70多年创新发展,有辉煌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厚实的品牌和良好的干事创业风貌,在长期积淀中形成了如下核心竞争力:
(1)公司主营业务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前国家积极建设智能电网、大力发展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并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公司所从事的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信息技术与服务等业务产业环境优良,市场空间广阔。公司是电力自动化领域的先行者,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和技术的制定,具备一定优势。
(2)公司各专业格局发展良好。报告期内,公司对专业进行梳理整合,部分解决专业“交叉”和“重叠”问题。完成了从过度放权的“母子公司”管控模式向有管有放、权责分明的“事业部+子公司”管控模式调整,稳步推进各专业发展。公司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拥有相关领域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3)公司品牌具有市场影响力。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电力自动化行业的知名企业,市场形象良好。“国电南自”商标于2010年10月正式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称号。2013年公司“SAC”商标取得了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
(4)管控能力持续提升。公司围绕战略目标、风险管控、绩效考核和持续改进的管控理念,进一步强化了投资、人力资源、财务资产、费用、营销、采购等管理环节,以集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管理能力推动公司经营效益提升。
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分析
(1) 主要控参股公司经营情况及业绩
二、董事会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讨论与分析
(一) 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从宏观形势看,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对于电力行业,过去是短缺经济,现在是过剩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内涵式提升,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主线的能源革命正在悄悄进行。此外,新一轮电改方案的落地,也将影响原有电力行业市场格局。公司既面临挑战,也面临机遇,机遇总体大于挑战。
1. 智能电网产业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阶段,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十二五”末电网智能化预期达到较高水平。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资4202亿元建设电网,投资重心仍然是特高压、配电网与智能化。配电网建设在2015年将迎来新高潮,国家电网将完成30个重点城市市区、30个非重点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建设改造,重点城市市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超过50%。
2. 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产业
由于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电力需求预计有所减弱。据中电企业联合会预测,2015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0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4.4亿千瓦,继续稳居世界首位。我国铁路建设持续加快,截止2014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已突破11万公里,预计到201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长至12万公里左右。此外,城市轨道交通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得到大力发展,目前全国已有37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获批,18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2000公里。
3. 信息与服务产业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两化融合等多个领域政策逐步落实,信息技术产业进入加速成长期。中央积极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发展,部署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加快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能源行业信息化的深化和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也因此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4.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
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升级,成为国家能源新战略。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提出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风电装机达到2亿千瓦,光伏装机达到1亿千瓦左右。新能源产业在国家优化能源结构的过程中前景光明。为防治大气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政府对环保产业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年单位GDP能耗将大体下降4.6%到4.7%,并超额完成我国2014年的节能减排任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更多社会资本涌入,电力、新能源等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面对行业发展新变化,公司在主营业务领域强化科技创新,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形成较为成熟的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
(二) 公司发展战略
2014年8月14日,经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公司确立了“聚焦主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践行“1234“的战略路径,围绕“创新科技、回报社会”的公司使命,以价值思维理念为引领,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手段,强化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愿景。
1、指导思想
围绕“创新科技,回报社会”的公司使命,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价值思维理念为引领,以深化改革、转型发展为手段,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发展核心业务,强化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资产管理、总包服务及产品制造,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专业成为行业领导者,构建创新南自、价值南自、绿色南自、阳光南自、幸福南自,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愿景。
2、发展思路
一是聚焦主业,矢志研发,打造核心产业,推进专业协同发展。
二是提高资本运营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管理,提升南自品牌。
三是以人为本,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效益,回报股东与社会。
3、发展战略
聚焦主业,转型升级。
聚焦是指在业务布局、专业发展、资源配置、人才结构方面向主业聚焦。
主业是指智能电网、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信息与服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四个产业板块。
转型是指从投资拉动向研发和创新驱动转型,从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型,从产品为主向产品和系统并重转型,从“母子公司”管控向“事业部+子公司”管控转型。
升级是指管理从粗放到精细、技术从止步不前到重返领先、资产从低效到高效、人才从平凡到卓越,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南自升级版。
4、战略路径
“1234”战略路径。
“1”是指推行一套精细化管控体系;
“2”是指“产品”和“系统”二者并重,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3”是指专注于“自动化、清洁化、信息化”的三化技术研发及产品服务;
“4”是指持续发展“智能电网、电厂与工业自动化、信息与服务、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四个产业板块。
(三) 经营计划
1、2015年工作思路和经营目标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公司将大力推进“聚焦主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绩效水平。
预计2015年,公司将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预计营业费用43,000万元,管理费用54,000万元,财务费用22,500万元;预计利润总额19,00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000万元,每股收益0.02元。
2、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深化梳理整合,确保“聚焦”到位:加快推进业务梳理和资源整合工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电网自动化、电厂自动化、工业自动化、信息与服务、节能环保和总承包等六项业务中去,确保主业“聚焦”到位;
(2)厉行精细管理,使之成为常态: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落实到设计、销售、采购、工程管理和服务及财务、人资和质量、安全等所有具体工作中;
(3)聚精会神抓研发,促量变到质变:整合研发资源、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管理,培养领军人才,加快推进技术升级换代;
(4)以利润为导向抓市场拓展,促质量效益型发展:坚持效益优先、风险可控的销售原则。鼓励费用以合同为基础、奖励以利润为导向的销售考核激励方式,强化营销管理,确保合同质量;
(5)多管齐下抓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力推进技术产品的平台化、系列化、标准化、模块化,有效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服务水平,从根本上降低产品研发、生产采购、工程实施、售后服务工作量和成本。
(6)加大力度抓回款,提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建立回款工作例会分析制度,强化时间节点管理,加强回款工作的计划与督查,有效利用法律手段,逐步解决长账龄、大金额的回款问题;
(7)抓党风廉政,树正气正能:坚持合法合规经营,确保各类风险可控在控。健全监督机制,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以对标管理、阳光操作深化降本增效工作。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