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实施下调,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2分钱(含税,下同),全国工商业用电价格平均每千瓦时下调约1.8分钱。这是4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按照煤电联动机制决定的,从4月20日起开始执行。

这意味着煤电联动两年来的首次开启。
相关阅读:煤电上网电价调整意图何在?
所谓煤电联动,就是指当电煤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时,以年度为周期,相应调整上网电价。
“这是过渡期的有效手段,电价最终是要市场决定的——但这还比较远。过渡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煤电联动。”闽江学院新华都(8.50, 0.00, 0.00%)商学院副院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微博]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
自2012年12月2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完善煤电联动机制以来,火电上网价格已经进行了三次调整,前两次分别在2013年10月和2014年的9月。不过,这两次上网电价的下调与疏导环保电价矛盾有关,并非煤电联动机制的实施,而且,当时销售电价也并未按规定随之联动调价。
而此次电价下调,除了由于煤炭价格持续下降达到了按照煤电联动机制确定的价格调整条件以外,也是为了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
再联系上个月的《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也即“新电改方案”中的“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进而实现上网电价、销售电价主要由市场竞争决定”等内容,似乎电价市场化之路已初露曙光。
“大家总体来说还是希望电价能低一点,对国民经济来说会比较好。煤电联动是一直都想做的,但是实施起来难度比较大,现在刚好电煤的价格比较低,所以在这个时候进行调整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中央就这么来做一把。”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郑重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
然而,“往后能不能形成长期稳定的联动关系,现在还看不到。”郑重表示。
事实上,煤电联动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正如林伯强所说:“我们离真正的电价市场化还比较远。作为最终电价放开的过渡,在终端价格最终还不能完全为市场所决定的前提下,我们只能先通过煤电联动让价格先动起来。”
不过,即使是此次上网电价与销售电价同步下调,在林伯强看来,也算不得完全意义上的“煤电联动”,不过是“打了煤电联动的牌子”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真正的联动是要有固定日期的,而且联动公式要相对透明。这次谁能跟我讲一讲它2分钱是怎样算出来的?”林伯强问。
他建议煤电价格可以参考成品油定价机制。“现在成品油的价格机制的联动就已经做得很好了,一旦有调整,大家都在计算,算出来差不多,这说明它的机制是比较透明的。时间也是相对固定的,每10天一次。而煤电呢?现在这个它是想联多少就联多少,不联多少就不联多少。这算什么煤电联动呢。”
其实,煤电联动政策始于2004年年底。当时国家规定,以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若周期内平均煤价较前一个周期变化幅度达到或超过5%,便将相应调整电价。在2008年之前,煤电联动机制一直在运行,只不过,那时候基本是上调,有时涨幅甚至超过业界预期。
比如在2005年,为解决煤炭价格上涨、部分电厂经营亏损以及取消超发电价等对电价的影响,国家发改委公布煤电价格联动实施方案,全国销售电价从当年5月1日起平均每度提高2.52分钱。到了2008年,虽然又实施了两次联动,但考虑CPI上涨、宏观经济调控等因素,煤电联动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联动不及时和联动幅度不到位的问题,致使电力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电力供应一度不足的局面。
煤与电的恩怨由来已久,煤电联动也只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解决问题的根本还是要使电价完全市场化。“新电改方案”其实已经明确了方向,如果完全落地,发电成本将通过销售电价变化得到及时、充分的疏导,那么僵硬的煤电联动机制也就完成了其过渡性的使命,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相关阅读:
4月20日起 全国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和工商业用电价格同步下调
煤电联动7年来首启 800亿元的“大蛋糕”面临重新分配

扫描关注北极星电力网微信
原标题:煤电联动虚晃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