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生产力是从原始社会就出现的产物,一直延续到今天。从20世纪是科技进步,腾飞的年代。生产力不断地转型升级,却始终离不开“科学技术”。由此可见,在各行各业里,核心技术是支撑一个领域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尤其是小型风电领域,核心技术的高低,是决定小型风电企业是否能够推广的根本。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在国外,很多小型风电设备之所以可以广泛应用,是因为有国家的经济上的补贴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中国小型风电的也需要国家财政上的支持。确实,由于风力发电机的成本太大,使得风电企业无法创造高的经济效益,甚至,如果在风能资源方面,工程评估方案不完善,还能造成一部分的损失。有哪个“冤大头”会盲目投入呢?所以,很多风电企业不会将重心放到小型风电领域。然而,在大型风电设备日益饱和的未来,风电行业产业的稳增长,很有可能落到小型风电领域的。
国家经济补贴对与这些风电企业来说,是极其需要的。但是反过来想想,我国的国情与国外不同。国家的经济补贴能补多少?少则不痛不痒,多则给财政带来压力,增加本年度的财政赤字。所以,要想让小型风电接过风电产业的接力棒,并且还增持发电企业的信心,只能靠风力发电机的核心技术。
在核心技术和零部件方面,从依靠进口到完全国产化,成为现如今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早在2009年,由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制开发的中国风力机关键技术已获得重大突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kW的垂直轴风力机研制生产,并将销往欧洲市场。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此次《意见》决定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意见》表示,修订相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在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中,将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在重要贡献人员、所属单位之间合理分配,对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可以从现行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
在政策利好及创投市场的快速发展之下,小型风电企业乘势追击,布局整体风电行业。待核心技术有巨大突破之时,小型风电机将普及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