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亨通集团董事局主席崔根良接受了国内通信、电力等行业媒体的集体采访。来自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力报、通信产业报、中国信息产业网、中国质量新闻网等媒体的记者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亨通国际化等话题,与崔根良主席进行了互动交流。

以下为采访实录节选(根据录音材料整理)
【开场】
崔根良:“能用机器手就不用人手” 亨通推进智能化改造
现在全球制造业都在进行智能化的改造,智能化的升级。德国提出了工业4.0,现在也提出了中国版的4.0了。亨通提出一个口号,能用机器人的我们就不用工人了。能用机器手的就不用人手了,推动整个公司智能化的制造。但光智能化还不够,我们提出了三化融合,要建设智能化的工厂,精益化的生产,信息化的管理。
这次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光纤网络建设,大力提升光纤网络产出的数量。作为我们身处在这样一个行业中的企业来说,这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发展空间,非常有幸在这个行业里面,我们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也经营着信息产业。所以我们亨通很有信心。

【Q&A】
注:以下Q=记者问 A=崔主席答
观点精粹:保质量创品牌 靠管理和技术创新降成本
中国质量新闻网:张欢
Q:电信电缆行业目前还是存在着大而不强、以次充好的现象,您作为人大代表,亨通又是行业的龙头企业,对于电信、电缆行业如何提升质量,促使这个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您能不能提供一些建议。
A:总理报告当中也提到了质量立国,同时也要求我们所有的企业都重视品质,重视品牌,要打造国际品牌。中国企业由于过去一味的追求企业的规模,一味的追求市场的销售,也带来了一些非理性的市场性的手段。现在的企业都在往这方面转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也打造企业的品牌。但是从我们企业的产品来说更需要质量,网络的传输质量不保证的话,带来的后果也非常严重的。因为它是一个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设施不好也影响产品的效果的。也影响信息传输的效果。
企业自身自律确保产品自身的质量。国际招标的一些办法,包括国家电网招标的办法,比较可行,它不是低价中标,它是以最优价中标,所谓最优价中标很科学。靠精细化管理,靠你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来降低你的成本,这个是我们企业倡导的,如果你用偷工减料降低标准,你也在降成本。作为企业是不能提倡的。
观点精粹:“一带一路”助企业走出去 东亚市场巨大
北极星电力网:程云
Q:亨通在电力传输板块的发展战略以及未来的规划布局是什么样的?
A:我们国家提出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我认为这个也是主要是为了中国企业,中国经济走出去,在全球化当中来发挥作用,东亚的这些国家,跟中国有历史的渊源,文化背景也接近,也能相通,这为我们拓展东亚各国的市场,带来更多的机会。我们走出去,成为国际化公司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我们现在也在加大走出去,我们想把我们亨通高压电缆,超高压电缆,特别是海底超高压电缆,都在大型的海外市场。特别是海底电缆,我们国家这几年海洋电力也在重视。一些海岛国家,我们东边的这些国家,沿海的这些国家,都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观点精粹: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 信息服务业前景看好
中国信息产业网:彭超
Q:2014年行业内有几个大事件,宽带建设的开放以及铁塔公司的成立,我想问一下这两个事件对于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A:从十八大以后,我们国家提出了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垄断行业,为我们民营企业进入国有资本投资,进入国有资本企业的股份制的改造,进入垄断行业的投资提供了一条通道。现在特别是建设智慧城市,智慧小区建设逐渐都放开了。全国至少有几百家企业都在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和建设,这个放开肯定对我们民营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观点精粹:用互联网跟踪产品 把问题消灭在爆发前
中缆在线:柏广森
Q:谈到了营销,谈到了互联网,那就不得不谈到电商,那您认为我们制造行业,特别是现代制造行业,电商还有多远?
A:我们以后要互联网思维,做互联网企业,好比说客户使用我们的产品,我们需要跟进,实时跟踪我们的产品,在哪个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一旦出现异常,用户还不知道,我知道了。我马上提醒用户,把问题解决在它没有爆发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