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14年度风电产业监测通气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会上通报了2014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情况,并介绍2015年风电发展工作思路。2014年我国风电发展有哪些特点?一、增长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2014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9637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7%,占全球风电装机的26%。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风电并网装机容量1亿千瓦的目标毫无悬念,已成定局。2014年,风电年发电量1534亿千瓦时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市场 > 正文

【回顾】2014年风电产业发展情况

2015-02-15 14:05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 张子魁 黄颖

2月12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14年度风电产业监测通气会。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在会上通报了2014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情况,并介绍2015年风电发展工作思路。

2014年我国风电发展有哪些特点?

一、增长势头强劲——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

2014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981万千瓦,创历史新高,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到9637万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容量的7%,占全球风电装机的26%。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风电并网装机容量1亿千瓦的目标毫无悬念,已成定局。

2014年,风电年发电量1534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78%。风电建设已遍布全国各省(区、市),风电已成为我国电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来风情况普遍偏小——利用小时数下降明显

2014年,全国陆地7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约为5.5米/秒,比往年偏小8%~12%。

受此影响,2014年,全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1893小时,同比下降181小时。

三、弃风限电情况好转——弃风率达近年来最低

2014年,全国风电平均弃风率8%,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

弃风率下降的2个原因:来风情况偏小,风电发电量的增幅降低,客观上减轻了市场消纳的压力;国家能源局连续3年采取了调控措施,严格控制弃风限电严重地区新建规模,加快外送通道建设,部署风电消纳示范项目,目前已初见成效。

四、政策作用影响明显——核准在建容量显著增加

受价格政策调整因素影响,2014年下半年各地区均不同程度出现了抢装现象,地方政府核准项目速度加快,企业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加大,2014年,全国新增核准容量3600万千瓦,同比增加600多万千瓦。

到2014年底,全国风电累计核准容量1.73亿千瓦,扣除并网容量,全国核准在建容量7704万千瓦,同比增加1600多万千瓦。

此外,受国家取消2年内尚未完成核准计划项目的影响,各地区核准计划完成率明显提高,第三批核准计划已完成76%,第四批核准计划已完成56%。

五、设备制造能力持续增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

2014年,全国新增风电设备吊装容量2335万千瓦,同比增长45%,完成投资约1800亿元。

到2014年底,全国风电设备累计吊装容量达到1.15亿千瓦,同比增长25.5%。国产风机占到风电设备市场的98%。

风电机组可靠性水平持续提高,平均可利用率达到97%以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当前风电产业发展形势如何?

一、风电发展目标基本清晰,将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增长

我国已明确提出风电到2020年达到2亿千瓦的发展目标,这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目前分析,实现这个目标,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初步测算,今后风电每年需要投产2000万千瓦以上,风电产业将保持快速发展的节奏。

二、新常态下,风电与传统能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能源行业特别是电力行业也进入了新常态,电力需求增速已明显下降。

今后一段时间,风电等清洁能源从替补逐渐走向替代,既要保持发展的刚性要求,也要面临各类电源发电的竞争,市场消纳压力更趋严峻。

三、风电发展全面进入规模化阶段,需创新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我国风电装机容量即将达到1亿千瓦,进入了全面规模化发展阶段。然而当前基于传统化石能源和计划模式建立起来的电力运行管理体制,与风电等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非常不相适应,弃风就是当前体制机制不适应发展的典型体现。

对此,要通过创新规划编制理念和电力调度和交易体系,以及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等方式,要结合电力体制改革进程,加快建立适应风电等波动性电源规模化发展的电力运行管理体系。

四、用好风电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管理风电的主要目标

过去,地方政府对风电发展热衷于上项目、搞建设、增产能,对风电的利用重视不够。

简政放权后,地方政府是风电项目管理的责任主体,不仅要负责风电项目的开发建设,更要负责风电项目的并网运行和市场消纳项。风电产业的运行情况将是考核地方政府风电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

关于风电,2015年国家能源局计划做哪些事?

一、编制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资源条件和消纳能力,“十三五”期间,“三北”地区将要新增风电规模6000万千瓦,其中本地消纳2000万千瓦,另外4000万千瓦需要统筹外送,中东部和南方地区及海上风电新增4000万千瓦,这部分全部在本区域内消纳。

“十三五”风电规划的核心是如何落实4000万千瓦风电的外送方案。

二、完善风电行业管理

进一步规范项目前期和年度计划的关系,改变把年度计划作为风电项目开展前期工作依据的作法,督促地方政府加强前期工作。只有具备一定前期工作基础,落实环境保护和土地等条件的项目方可纳入年度计划。

制定全额保障性收购指导意见,按照风电规模化发展的需要,确保风电项目并网和消纳,提高风电运行效率。

制定风电发展的环保政策,2015年将出台关于加强风电开发建设环境保护有关要求的通知。

三、加强风电产业的监测

2015年,将重点选择一批风电场开展风电设备质量运行监测工作,科学分析对比各类型设备质量情况和风电场运行管理水平,定期发布相关信息。

完善可再生能源工程质量监督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对风电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

四、做好大型风电基地建设

2015年,要加快推进哈密二期、酒泉二期、承德二期等大型风电基地建设进度。

结合大气污染治理输电通道建设和当地风能资源情况,科学布局配套风电基地,重点推进正在规划的准东风电基地、锡盟风电基地、宁东风电基地、张家口风电基地三期等规划编制,进一步明确输电通道中风电等新能源电量的比重。

五、推动海上风电建设

督促沿海各省加快开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对海上风电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及时跟踪监测。

加大项目推进协调力度,力争2016年底前海上风电投产规模有较大突破。

加快完善海上风电标准、设备、检测等配套产业服务体系,加强与欧洲国家的联系,择优推动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充分借鉴并吸收国际先进建设和运行经验。

原标题:【回顾】2014年风电产业监测情况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