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l2月21日16时许,海原县曹洼七期项目风机调试现场。山顶的天气说变就变,转瞬间呼啸的疾风卷着乌云翻滚而至,雪片旋过塔筒又砸向桨叶。安全专工王学飞拉了一下被风掀起的棉帽,继续给调试人员交底送电前的安全措施。19时56分,最后一台风机并网发电。从这一刻起,宁夏新能源公司建成了华电国际第一家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创造了华电系统内一家公司年内投产容量纪录。不穿军装的“消防队”水电建设的重点在于拆迁,风电建设的难点在于协调。海原80万千瓦风电项目多、面积大、范围广。全年同时开工16个项目、5座110千伏升压站、5条110千伏线路,

首页 > 风电 > 风电工程 > 报道 > 正文

华电宁夏新能源: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基地

2015-02-05 13:51 来源:华电集团 作者: 任建荣

2014年l2月21日16时许,海原县曹洼七期项目风机调试现场。山顶的天气说变就变,转瞬间呼啸的疾风卷着乌云翻滚而至,雪片旋过塔筒又砸向桨叶。安全专工王学飞拉了一下被风掀起的棉帽,继续给调试人员交底送电前的安全措施。

19时56分,最后一台风机并网发电。从这一刻起,宁夏新能源公司建成了华电国际第一家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创造了华电系统内一家公司年内投产容量纪录。

不穿军装的“消防队”

水电建设的重点在于拆迁,风电建设的难点在于协调。海原80万千瓦风电项目多、面积大、范围广。全年同时开工16个项目、5座110千伏升压站、5条110千伏线路,风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征地7600亩,涉及海原县10个乡镇,协调的工作量多难度大。宁夏新能源公司不断增加工程协调部力量,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014年7月的一天,工程协调部主任张新和同事们在忙碌中度过。中午,他们刚从330千伏升压站协调设备卸货后返回住处,便接到了曹洼区域一项目施工队的紧急电话,称混凝土拌合站发生阻工,还没来得及吃饭的他们匆匆驱车前往。在拌合站门口,有村民提出不合理补偿要求,还煽动亲属一起阻挠,有甚者撕扯着张新的上衣,粗暴地推搡着、谩骂着。面对情绪激动的村民,他们顶住压力,和赶来的村干部一起耐心地讲解着补偿政策。这边的火刚平息,那边又响起了求救电话,一运输风机设备的车辆侧倾在路边,造成了道路堵车。海原南华山地势险要,山路崎岖,狭窄迂回,稍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张新得知险情后,一边通知交通部门,一边和同事们急奔现场。烈日炎炎下,他们配合交警疏导交通,联系吊车移动设备。经过紧张忙碌,侧倾车辆及设备成功脱险。

“工程协调部就是你们公司的‘消防队’,经常是东头的火还没浇灭,西头电话又来了。”在海原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征地专题协调会上,海原县经合局党委书记田广龙对宁夏新能源公司参会人员说道。施工现场经常发生村民以房屋裂缝、土地补偿费低为由随意阻拦施工,有的村民甚至要求每亩旱耕地补偿数万元。工程协调人员积极发挥“消防员”作用,组织各施工单位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多次联系县政府组织召开施工协调会,对征租地和经济补偿争议、现场阻工和突发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自开工以来共解决阻工事件851起,切实保障了工程土建、组塔架线、大件运输等工作顺利进行,为工程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非常流行。若要问宁夏新能源公司物资分公司经理宗秀梅的时间去哪了?答案是:在设备厂家,在海原建设一线。

2014年,正值国内风电发展的高峰期,风机设备异常紧俏,订货方互相抢货的事时有发生。海原80万风电16个项目512套风机以及电气设备供货时间较为集中,主机设备供货一度处于滞后的艰难困境。

为确保设备供应满足现场进度,宗秀梅带队东到上海,西至新疆,30余次前往设备厂家。与各主机设备厂家签订供货责任状,明确供货计划。常驻海原施工现场办公,根据实际进度及时调整物资供应计划,每天与厂家协商、沟通,落实生产进度、发货情况。

时间都去哪了?这位“能顶起半边天”的女汉子,面对家人既心痛又愧疚,总觉得亏欠他们的太多,就连多次陪女儿出去玩的许诺总是实现不了。不过女儿现在已理解了她的工作,父母和丈夫更是始终力挺她的工作。当然,宗秀梅也希望能多一点时间陪陪家人,但是认真和负责常常让时间从她的办公桌上偷偷地溜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全年共到货风机、塔筒、叶片各512套,为百万顺利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啃下“百万”这块硬骨头

海原风场海拔在2200至2600米之间,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20℃至零下35℃,年平均降雨35余次、降雪10余次以上,有效施工期短。月亮山三、四期项目大部分基础地质为岩石,建设难度极大。曹洼第二风电场部分项目风机基础地质为湿陷性黄土,风机基础需桩基处理,施工工期长。在2014年初务虚会上,宁夏新能源公司对这些困难做了全面分析,细化工作计划,初步确立了投产60万千瓦,力争70万千瓦的目标。

总经理李长军带领副总经理徐士利、张兴,常驻现场抓建设。积极探索风电升压站新型设计方案,在月亮山第二风电场中首次采用预装式升压站,从开工到建成较普通升压站缩短3个月工期,大大推进了项目建设步伐,把引领、管控、督促作用做到了“极致”。

“要是经过汽车站, 脑海就有一个想法——扒上车回家!”华电国际项目经理李艳青半开玩笑地说。工程建设最紧张的时期,工程技术部和项目部十几名建设者放弃了节假日,连续三四个月奋战在工程一线。为了解决月亮山三期部分道路、风机平台和风机基础地质为岩石,靠近林场不能采取爆破处理,施工难度大的问题,经过多次尝试,采取了破碎锤机械突破,历时6 0 天前所未有地艰难施工, 完成了道路及风机基础建设。同时采用马帮驮运,完成35千伏线路基础砂石料、铁塔线材及导线等物资运输。

笔者来到海原曹洼八期项目施工现场,正赶上一号风机的叶轮组吊。山顶寒风凌厉,身着棉大衣,依然能感觉到透心凉。可建设者们早就习惯了寒冷的礼遇,嘴唇干裂有血丝,脸颊黑里透着红。他们完全不在乎个人形象,人人各负其责。有拉着安全绳随吊车移动叶片的,有大声指挥桨叶与轮毂对接的,有在轮毂里面佝偻着身躯打力矩的。叶轮组装好后,如何安全地把安装有3支桨叶、直径82米的叶轮与主机舱对接,成为机组吊装的关键一环。通过仔细调整500吨主吊吊臂的角度和高度,吊装前实时测控风速等措施,做好吊装前的准备工作。按预定方案实施吊装,采用两台履带吊机并肩拼吊,用两根防风绳保证吊装方向,第三根防风绳反向稳固,保证了安全作业。耗时整整5个小时,最终成功完成叶轮吊装。

在寒风肆虐的海原大地,建设者们以驭风而舞者的精彩风姿,硬是把512台风机逐个插上山顶,首创一年内一家公司在一个区域投产风电70万千瓦的纪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