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勃做了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建设经验与启示的主题报告,内容如下:

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 汪宁勃
中国风电和欧美风电发展特点显著不同。酒泉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批准建设的千万千瓦的风电基地,实际上与欧美国家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大家对雾霾深有印象,我们一个国家用了全世界50%多的煤炭,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雾霾和能源结构是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我们2013年化石能源消费比例是90.39%,2020年化石能源要降到85%,在这个里面如何体现各种能源之间的配比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水电、核电挖掘潜力非常有限,新能源在其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发展新能源,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不仅在中国,整个世界风电发展也成为快速发展的状态,中国目前在全世界装机容量的占29%,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并且2013年新增装机也是在世界上处在绝对领先地位。欧美国家发展比较早,像丹麦、德国等这些国家,陆上风电与中国风电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丹麦的陆上风电和德国的陆上风电基本上呈分散式小规模、多业主、靠近中心、就地消纳这样一些特点。我国风电尽管起步比较晚,但一起步就采用了与欧美国家显著不同的特点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既有优势,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甚至挑战。
甘肃酒泉是甘肃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属于风能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可开发量是8200万,属于最具开发潜力的地区。目前酒泉地区已装机容量甘肃全省是700多万,预计今年装机容量将达到1100万,占全省装机容量的21.7%,预计2015年将突破1500万,成为全世界集中并网规模最大的风电基地。
在整个风电发展过程中,从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以来,甘肃省地区风电呈现出跨越式高速发展态势。其中敦煌变电所集中并网的风电装机容量目前是600万,到后期加上光伏及其他的新能源可能将超过800万,将成为全世界集中并网规模最大的一个变电所。未来将建设特高压输送到2500公里以外,也将对风电输送产生更加巨大的影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风电由一次性电源变成主要电源,保证输送能源的转移。
但是,大家也一直在谈论风电的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以及不确定性等因素,这些问题都是存在的。但是随着风电规模的扩大,风电地理位置的分散,以及它自我能力的增加,使大规模风电基地的波动性趋小、波动性的幅度降低,并且具有自我平滑处理的能力。另外,大型风电基地既有平滑整个波动有利的一面,又有反调控不利的一面。
下面谈下甘肃风电基地情况。甘肃风电和光伏目前装机容量将近1200万,其中风电可以排到世界第10。光伏将近500万,可以排在世界第6。各种比例占全省装机容量的33%、34%,最大的日发电量占45%,这些指标都可以排到世界前4或者前5名。我们和欧洲国家比,我们国家的一个省所占的面积和欧洲一个国家差不多。和丹麦比,甘肃几乎所有的指标都比丹麦的指标要大得多,但是没有丹麦整个国家风电的装机比例那么高,但也已经是很高了。所以这种大型的风电基地的运行,特别是处在末端的运行,也已经具有很好的特点。
对于大型风电基地,除了以上的特点以外,还有就是资源特性比较好,土地利用程度高,有利于规模化集中开发。而且大型机电设备可以直接运到基地,高速公路从风电厂中间穿过。在这样一个状态下,尽管远离中心,但是仍然具备建设大型风光电基地的有利条件,这也是甘肃能作为国家第一个批获准开工建设的千万千瓦风电基地的先决条件。 优势是有的,但问题同样存在。首先送出问题就是很大的挑战。如何把远离中心1000公里以外的电力进行输送,这是必须要应对和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调控问题,新能源装机达到总装机容量三分之一,风、光电装机的总容量超过全省最小负荷。如何解决调峰问题,必须要认真审视。电力电量平衡解决调峰问题,这种矛盾如何来解决,也必须要应对。这也是管理方面承担巨大压力的一个问题。
第三,解决电力消纳问题。我们的风电加光伏装机容量已经超过全省最小负荷,今年年底将超过全省最大负荷,这个时候市场空间不足矛盾将明显显现。过去限电往往是送不出来限电,现在整个市场空间不足,成为弃风弃光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从现在开始到未来制约大型新能源基地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早期说送出、调峰这些问题是主要的,但是发展到目前,市场空间不足、市场消纳不足是最主要的问题。
第四.系统稳定问题。各种经验和考验证明,整个风电、光伏电站由于随即波动等特性,使得它相对于传统电源存在系统稳定能力支撑弱等一系列问题。但同时,尽管对系统稳定有一定的影响,但这个影响通过一定技术措施是可以克服的,这也是作为技术问题相对能够得到一定程度较好的解决。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预测不准使得运行控制出现很多问题。跟常规电源相比有无法控制的问题,使得它调度运行必然要面临一定的困难。同时风电和光电的特性和用电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再加上难以存储,使得运行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当大型风电基地达到主要电源的规模,却不具备承担责任能力的时候,对系统运行就会造成巨大的风险。另外输电利用效率和经济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酒泉在整个运行过程中也是国家发生脱网事故最多的。2011年发生100多次脱网事故,脱网超过100台的7次。整个脱网事故过程中导致整个风电基地和电力系统电压频率大幅度的波动,电力系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最大脱网153万千瓦。 所以大型风电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是决策问题。甘肃最早提出建设陆上三峡工程,政府把它纳入甘肃省经济发展战略并在全省执行。另外就是超前规划。酒泉建立很多测风塔,拿到了比较好的基础资料,为国家批准建设第一个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一个是规范管理。甘肃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风电,包括土地征用、环保规划、接入系统等一系列前期配套工作,保证了整个风电建设。除了弃风限电以外,别的方面基本上做得非常到位。
再就是创新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遇到大规模脱网、弃风、限电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当中,需要积极的寻找对策、及时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电网在配合新能源发展过程中,要有足够强的自我适应能力,同时要可承受对电网的冲击所造成的风险,没有致命灾难性的后果发生。新能源的发展和电网技术和整体理念的发展都在不断巩固,相互协调、相互进步。而且不断的承担国家电网公司还有甘肃省重点科技项目,不断提高运行管控水平、包括智能控制、安全稳定控制以及预测短期、超短期预测预报,不断提高对新能源的运行、调度、管理和控制水平。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在寻求能源的过程中,在不断的提升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幅度和水平。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作为由补充能源到替代能源再到主力能源的过程,预计不会超过100年,也可能到2050年就成为绝对的主力电源。甘肃的发展模式,尽管在5年前普遍不被认可,但在这个过程中确实起到了从被动的适应到主动探索的转变。在转变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也会面临很多挑战,但却代表了未来的一个方向,使得能够在发展过程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不断的探索新能源的发展方向,总结经验、破解难题。在这个过程中为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开发,远距离输送,破解能源短缺、使新能源由潜在资源变成可开发利用能源做出有益的尝试。实际上新能源在地球上,不管是风能还是太阳能足够丰富,关键是如何把这种可开发的资源潜能,使新能源变成可利用的能源、可创造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能源,这需要不断的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