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技术可以成就一家企业,开创一个行业——这句话并不夸张。纵观光通讯行业发展历史,从第一根光纤发明出来再到低损耗光纤获得突破,从当初的单载波传输到现在的100G/400G超高速网络传输等,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代表着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生存力的体现。2014年,光通讯技术依旧实现了多领域突破,请注意,这些极有可能改变未来。一、G.fast——电话线将实现千兆传输1. G.fast标准审核完成12月5日,国际电信联盟(ITU)终于完成G.fast标准的最后审核工作,相关芯片和设备厂商已开始着手出货中

首页 > 输配电 > 电力通信 > 市场 > 正文

【盘点】影响2014光通信行业的十大创新技术

2014-12-31 11:23 来源:OFweek 光通讯网 

一项技术可以成就一家企业,开创一个行业——这句话并不夸张。纵观光通讯行业发展历史,从第一根光纤发明出来再到低损耗光纤获得突破,从当初的单载波传输到现在的100G/400G超高速网络传输等,科学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代表着生产力,更是竞争力、生存力的体现。2014年,光通讯技术依旧实现了多领域突破,请注意,这些极有可能改变未来。

一、G.fast——电话线将实现千兆传输

1. G.fast标准审核完成

12月5日,国际电信联盟(ITU)终于完成G.fast标准的最后审核工作,相关芯片和设备厂商已开始着手出货中,据悉,G.fast相关产品最快可在2015年底问世。作为ITU的新版宽带技术标准,G.fast可利用电话线实现最高1Gbps的传输速率,不仅能有效降低运营商对光纤到户(FTTH)技术的依赖,同时还能降低布网投入成本。

随着超清网络视频、大数据等高带宽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宽带接入面临着巨大挑战。在有线接入方面,主流的宽带接入技术正逐步向千兆接入的FTTH(光纤到户)过渡。

可是现状是在一些成熟社区推广中,由于这些地方的家庭原来普遍都是采用DSL(数字用户线路)技术接入,使用的是电话线上网。如果要采用FTTH,势必要进行光纤改造。而光纤到户往往会遭遇来自物业的阻力,无法顺利展开部署。

主流有线宽带接入方式

同时,对于装修布线已经到位的家庭来说,光纤入户和布线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商来说,光纤到户也会让已经进行了大量投资的铜线资源白白浪费掉,不利于投资保护。

而G.fast技术的出现却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这项由国际电信联盟推出的DSL标准可以让短距电话线(30到400米)实现高达1Gbps的速率。不仅如此,G.fast技术在部署成本上也要比FTTH低很多。

ITU秘书长Dr Hamadoun I. Touré表示,从标准过过到布建,G.fast可说是近来发展最快的宽带接入技术。目前,一系列的厂商已开始着手于相关技术的芯片组和设备出货,同时网络服务供应商的实验和现场测试也在展开中。

2. G.fast宽带接入技术优势

G.fast在光纤到分配点(FTTdp)架构下,结合了光纤的速度和DSL(数字用户线路)在安装上的优点,举例来说,在400米的组网范围内,该技术可提供相当于光纤的传输速度,再加上让客户自行安装的特性,让服务供应商得以节省成本,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另外,G.fast能和现有的VDSL2(第二代超高数字用户线路)并存,提升客户在两个技术间互换的灵活性,不必担心和现有技术相容问题。

G.fast更增加了布网频宽密集服务的可行性,诸如支持超高画质4K或8K的串流服务,支持下一代网络电视(IPTV)接入,以及能进一步提升云端基础的资料储存和高画质影音通讯等等。此外,G.fast也能为中小型的宽带通道需求提供服务,同时可应用于回程(Backhaul)网络的小型无线蜂巢基站和无线局域网络(Wi-Fi)热点中。

此外,ITU-T Studt Group 15还发起了扩充G.fast一系列特点的计划,目的在于提高该技术的效能表现,包括在低功耗状态的范围。这些特点最早将于2015年7月3号融入服务供应商的G.fast设备中。由此可见,未来千兆级的宽带接入,届时很可能只需利用现有电话线就能实现了,相当令人期待!

点评:高昂的网络建设成本严重阻碍了运营商全面部署FTTH网络。这些投入包括街道挖沟排管、为每个家庭重设室内布线等等。近几年运营商在部署光纤接入网络的同时,始终制约于均衡市场需求和预算限制两者之间的矛盾。在有线通信建设中,G.fast技术的突破令人们意识到“光进铜退”的节奏仍需把握,铜线价值仍有待挖掘。“光铜互补”可发挥既有资源的效能,也有利于运营商降低改造成本,成为运营商中期宽带建设的重要思路。

二、SDN 传统网络的终结者

光网络SDN化契机已至

数据流量的爆炸式增长,网络带宽的快速上升,对于整个通信网络的架构带来了巨大冲击,网络架构的变革也被产业界提上议程,以SDN/NFV为代表的下一代运营商网络成为未来网络变革的主导思路。虽然相对而言,数据中心、IP网络的变革诉求更为迫切,传送网的变革仍然有较长的过渡时间,然而这种演进趋势也让一些前沿运营商积极探讨光网络架构的演进道路。以中国移动为代表,其已经与华为等系统设备商进行合作,共同研究现有网络的SDN化道路,SPTN正是两家合作的重要产物。

随着LTE的快速上马,中国移动对于网络支撑能力的提升尤为关注,PTN的大规模部署成为LTE移动回传的惟一承载方式,中国移动也在积极研究PTN技术的后续演进思路,而SPTN正是一条有效的技术演进途径。目前中国移动与华为在共同推动PTN SDN的标准化,充分发挥两家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影响力,另据了解,华为的SPTN产品已经能够全面匹配中国移动LTE网络的SDN演进,对于不同场景下的承载设备提供全面支撑。

对于PTN向SDN演进,业界也已达成一定共识,烽火通信网络产出线规划总监陈晓辉指出,PTN技术已经发展到SPTN时代,SDN化将是PTN技术当前的发展方向。

另外,随着光网络技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各项新兴技术的测试验证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主流测试厂商的方案支撑也开始凸显作用。包括400G的实验网测试、SDN的测试对于测试厂商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跟进这些技术进展,同时加大与设备商、运营商的合作力度,也是各测试企业重点关注的话题。目前思博伦等测试厂商已经逐步加大了面向这些新兴技术的研发投入,同时与相关设备商保持密切合作。据了解,2013年3月,思博伦就率先推出了CFP2 100G以太网测试模块,同时与华为、赛灵思保持密切合作,共同开展面向100G、400G的相关测试。

新兴技术的快速演进有效激发了产业的发展活力,上下游产业也因此而受益,随着高速传输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产业下游环节也将逐步受益。

链接

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 Slate研究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从路由器的设计上看,它由软件控制和硬件数据通道组成。软件控制包括管理(CLI、SNMP)以及路由协议(OSPF、ISIS、BGP)等。数据通道包括针对每个包的查询、交换和缓存。如果将网络中所有的网络设备视为被管理的资源,那么参考操作系统的原理,可以抽象出一个网络操作系统(Network OS)的概念——这个网络操作系统抽象了底层网络设备的具体细节,同时还为上层应用提供了统一的管理视图和编程接口。这样,基于网络操作系统这个平台,用户可以开发各种应用程序,通过软件来定义逻辑上的网络拓扑,以满足对网络资源的不同需求,而无须关心底层网络的物理拓扑结构。

SDN提出控制层面的抽象,目前的MAC层和IP层能做到很好的抽象,但是对于控制接口来说并没有作用,人们以处理高复杂度(因为有太多的复杂功能加入体系结构中,比如OSPF、BGP、组播、区分服务、流量工程、NAT、防火墙、MPLS、冗余层等)的网络拓扑、协议、算法和控制来让网络工作,完全可以对控制层进行简单、正确的抽象。SDN给网络设计规划与管理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人们可以选择集中式或是分布式的控制,对微量流(如校园网的流)或是聚合流(如主干网的流)进行转发时的流表项匹配,可以选择虚拟实现或是物理实现。

目前,包括惠普、IBM、思科、NEC以及国内的华为和中兴等传统网络设备制造商都已纷纷加入OpenFlow的阵营,同时有一些支持OpenFlow的网络硬件设备已经面世。

点评:SDN是几十年来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在10年后,甚至更短的时间内,SDN将会被简单地成为“网络”。在2015年,随着SDN在电信网络的第一个部署,该技术将会逐渐发展。这将是巨大的一步,并可能推动SDN实现临界点;我们预计会看到SDN部署在全球海底网络,以实现比过去更动态的服务。

三、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

一根头发丝般粗细的普通光纤,可容纳24亿人同时通话,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是这个由中科院牵头的项目标志着我国光通信技术取得新的突破,或将在不久的将来为网络提速奠定基础。

近日,“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国家973项目在武汉通过课题验收,在中国首次实现一根普通单模光纤中以超大容量超密集波分复用传输80公里,传输总容量达到100.23Tb/s,相当于12.01亿对人在一根光纤上同时通话。

据业内权威预测,到2030年,全球网络数据流量、人均网络数据流量都将比2010年增长1000倍,作为互联网和通信网基础的光传输网络将不断面临承载海量数据的压力,网络扩容已经势在必行。此次在国内首次实现一根普通单模光纤中在C+L波段以375路,每路267.27Gb/s的超大容量超密集波分复用传输80公里,实现了我国光传输实验在容量这一重要技术指标上的突破,推动我国迈入传输容量实验突破100Tb的全球前列。

本次三超实验在成功刷新最新我国光传输最高记录、推动我国光传输技术实现突破的同时,有效解决了“高阶调制,高谱效率实现,非线性效应抑制”等超高速高谱效率超长距离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问题,为超高速超密集波分复用超长距离传输的实用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将为国家下一代网络建设提供必要的核心技术储备,也将为国家宽带战略、促进信息消费提供有力支撑。

这一项目是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牵头承担,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参与的国家973项目“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传输基础研究”。

点评:作为宽带接入一种主流的方式,有着通信容量大、中继距离长、保密性能好、适应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原材料来源广价格低廉等的优点,未来在宽带互联网接入的应用可预料会非常广泛。这一技术可以用于打造超高速度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网络,为下一代光传输网络进行的技术储备,推动中国在光通信领域保持国际领先地位。随着光纤宽带的普及成为大势所趋,我国光纤光缆行业加速整合,这项技术或可帮助应对大数据时代的网络承载能力要求。

四、新型光纤—“空气”光纤

一项可实现超长距离通信的技术,甚至可应用到人类未来的火星殖民地——美国的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以空气为材质的新型光纤。该光纤摆脱了固体材料自身性能的局限,能够在太空中实现超远距离的激光通信,同时还可以应用到大气污染探测、高分辨率地图、军用激光武器等领域。

光纤通信之所以是一种高效率的通信方式,在于它利用固体材质的光缆,将光信号牢牢束缚在导波管之中,阻止光失去密度或焦点。一般情况下,光的密度会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即便是激光这种具备高度定向的光束也一样。同时,它还无法避免因为空气中其他气体的干扰而失去焦点。

据英国《每日邮报》在线版7月29日报道称,目前的光纤产品,其结构一般由透明的玻璃管芯和由低折射材料制成的包裹外皮组成。外皮的作用是当光试图逃逸出管芯时,将其反射回来。不过,固体材料有着明显的短板。一是能够控制和驾驭的能量有限,二是离不开铺设管道、安装支架等外部支持,使其无法在诸如大气层甚至太空这样的特殊环境中发挥作用。

针对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的主持者、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教授霍华德˙米尔克伯格,将目光大胆投向了无形的空气。他和自己的团队创新出一种可以让空气具备玻璃导波管一样作用的方法。据其刊发在《光学》月刊上的论文介绍,空气导波管的结构为:一个由低密度空气组成的“外壁”,包裹着充满高密度空气的内芯。而与普通光纤一样,外壁的折射率要低于内芯。这种结构的“空气”导波管能够长距离、无损耗地传送光信号。

霍华德团队制造空气导波管的方法,是使用超强激光脉冲。激光脉冲能够在空气中电离出很细的“光丝”,而这些光丝会提高周围空气的温度,令空气扩散,并在其经过之后留下一条低密度的、内部空气折射率低于外部气体的空洞。

如图所示,与传统光纤一样,空气导波管外层的折射率要低于内部,以此引导光沿着管道传播。

光丝存在的时间短得惊人,只有约一万亿分之一秒,而空洞则可以存活几毫秒,几乎是激光脉冲的一百万倍。霍华德团队认为,正因为空气导波管能够较长时间的存在,因而单个的它就可以传导激光并收集信号。

目前霍华德的团队正在致力使空气导波管的长度达到至少50米。凭借该技术,我们不仅可以对大气上层或核反应堆这样的极端环境进行化学分析,改进激光雷达的性能以绘制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图,最终还能在太空中的任意地方随时交流——让人类未来的通信方式发生质的改变。

五、可见光通信-LIFI:点亮LED灯就能高速上网

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传出消息,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国际前沿通讯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G,平均上网速率达到150M,堪称世界最快的“灯光上网”。

可见光通讯被称为Lifi

一直以来,在一个人的头顶上画一个闪亮的灯泡,被用来象征一个发明家的灵光乍现,但是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由灯泡本身“点亮”了奇思妙想:依赖一盏小小的灯,将看不见的网络信号,变成“看得见”的网络信号。哈斯和他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的团队最新发明了一种专利技术,利用闪烁的灯光来传输数字信息,这个过程被称为可见光通讯(VLC),人们常把它亲切地称为“Lifi”,以示它能给目前以WiFi为代表的无线网络传输技术可能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种让人难以想象的网络技术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答案是:很近,它正从复旦大学实验室中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薛向阳告诉记者,目前的无线电信号传输设备存在很多局限性,它们稀有、昂贵、但效率不高,比如手机,全球数百万个基站帮助其增强信号,但大部分能量却消耗在冷却上,效率只有5%。相比之下,全世界使用的灯泡却取之不尽,尤其在国内LED光源正在大规模取代传统白炽灯。只要在任何不起眼的LED灯泡中增加一个微芯片,便可让灯泡变成无线网络发射器。

可见光通讯安全又经济

去年开始,上海市科委已在全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布局这一国际前沿的无线通讯技术,由复旦大学承担的可见光通讯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要进展:科研人员不仅在实验室环境中利用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并且实现能够“一拖四”,即点亮一盏小灯,4台电脑即可同时上网、互传网络信号。课题研究人员迟楠教授指出,光和无线电波一样,都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传播网络信号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研究中,给普通的LED灯泡装上微芯片,可以控制它每秒数百万次闪烁,亮了表示1,灭了代表0。由于频率太快,人眼根本觉察不到,光敏传感器却可以接收到这些变化。就这样,二进制的数据就被快速编码成灯光信号并进行了有效的传输。灯光下的电脑,通过一套特制的接收装置,读懂灯光里的“莫尔斯密码”。

“有灯光的地方,就有网络信号。关掉灯,网络全无。”迟楠告诉记者,与现有WiFi相比,未来的可见光通讯安全又经济。WiFi依赖看不见的无线电波传输,设备功率越来越大,局部电磁辐射势必增强;无线信号穿墙而过,网络信息不安全。这些安全隐患,在可见光通讯中“一扫而光”。而且,光谱比无线电频谱大10000倍,意味着更大的带宽和更高的速度,网络设置又几乎不需要任何新的基础设施。

点评:Lifi作为一种尚在实验室的全新网络技术和产品,其未来潜力也不应被过分高估。“因为,从灯光通讯控制到芯片设计制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产品,都是研究人员‘动手做’,要真正像WiFi那样走进千家万户,需要通过一系列的产业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Lifi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例如若灯光被阻挡,网络信号将被切断等等。因此,它并不是WiFi的竞争对手,而是一种相互补充,有助于释放频谱空间。其未来,能否产生杀手锏式的应用,还依赖人们无限的想象力:汽车间依靠LED车灯来“对话”,飞机客舱里乘客利用头顶的LED阅读灯来上网。

六、传输速度达255TB/s的新型光纤传输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对于通讯带宽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传输更多的数据,运用光纤通讯无疑是很好的选择。近日,科学家成功地研制出一种新型光纤,每秒的数据传输率可达255TB,比目前商业光纤的带宽效率高出21倍。

与普通商业光纤中只有1条核心可供传递信号不同,这种新型光纤拥有7条不同的核心,这就好比将一条1车道的道路改造成了7车道。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在这种光纤中引入了两条额外的垂直信道用于数据传输。通过这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提升了光纤传输效率。这一技术的出现将会让实现PT量级的传输效率成为可能,从而大大缓解由于带宽资源紧张而导致的危机。

光纤通信行业飞速发展

这些年,因为光纤通信技能的飞速开展,也使得光纤网络高清传输高清传输监控体系的造价大幅下降,所以光纤和光端机在高清传输监控体系中的运用越来越遍及。光纤已广泛运用于家庭光纤和单位接入网,在家庭智能化、办公自动化、工控网络高清传输器、车载机载和军事通信网等范畴。关于网络高清传输带宽、网络高清传输间隔需求较高的高清视频信号叠加器流来说,光纤年代降临完成高清高清传输监控不再是梦。

七、智能ODN——破解光纤资源管理难题

面对全业务时代竞争加剧的局面,运营商的资源管理能力,尤其是光纤管道资源的管理能力不足已成为全业务发展的瓶颈,亟待解决。

ODN(基于PON设备的FTTH光缆网络)作为主要的传输承载通道,是运营商固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ODN网络的不断扩展,对光纤资源信息的采集、更新、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前ODN系统主要靠手工完成,效率及准确性十分低下,已难以保障业务及网络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哑资源”建设模式使运营商在光纤管道投资方面每年损失数亿元资金,经济效益与投资成本矛盾日益突出。

而智能ODN作为一种面向光纤资源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了“哑资源”的管理问题。通过电子标签对光纤(包括尾纤、跳纤等)进行唯一标识,能自动存储、导入和导出光配线设备端口资源及光纤连接关系数据,实现光纤信息自动存储、光纤连接关系信息自动识别、光纤资源信息校准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对光纤资源的管理及工程实施能力,降低光纤资源的管理成本及管理损耗,为后续光纤资源管理指明了发展方向。

准确高效的资源数据管理

在传统网络中,以人工的方式录入用户信息,用纸质标签来管理网络端口,资源数据的准确性难以保障。随着FTTH和LTE时代来临,用户信息、纤端口激增,传统管理模式下录入信息错误、光纤端口无法识别、端口限制、运维复杂等问题频繁出现。

智能ODN系统基于电子标签实现资源自动上报,通过网管可以准确的对光纤端口以及对应连接关系进行管理,可以自动生成优化且切实可行的光纤路由,通过网管工单以及现场施工工具的实现现场施工状态的闭环校验,从而最终实现E2E光路的准确、高效、自如地调度。相比以往冗长的、以“天”为单位计量的线路调度时间,智能ODN系统能够显着提高业务开通速度,修补运营商目前在光纤管理上的不足,提高运营商在全业务接入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从烽火通信的商用案例来看,智能ODN系统仅在普通跳纤的两端增加电子标签,实现连接关系的自动识别,无需人工读取和录入,真正实现了100%的资源信息正确率以及光纤资源利用率。

点评:对于光纤链路日常维护而言,其路由信息的有效性以及突发故障抢修的及时性至关重要。大规模的ODN网络建设使得光纤资源由原有的城域网大幅向下延伸至接入层面,整个网络部署的光纤数量数以亿计,并且基本位于较为隐蔽的位置,让无源网络基础设施,尤其是室外站点的巡检、维护工作难度十分巨大。智能ODN系统提供光路由的端到端可视化管理能力,具备光纤路由、网路拓扑的管理能力,通过网管的可视化呈现,帮助维护人员快速掌握全网的资源分布及业务信息,提高管理维护效率。这一模式完全区别于传统的表格式的节点管理。一旦故障发生,维护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对故障节点附近的光纤链路进行排查。而当智能ODN系统进一步集成OTDR时,运维人员可以直接在网管上获取准确的故障点地理位置以及具体路由信息,从而实现快速处理故障。

八、400G高速网络

近年来随着移动宽带、OTT视频、云业务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流量正在呈几何式增长,对运营商网络,尤其骨干网提出了更大容量的要求。为了应对激增的流量,运营商在短时间内将核心节点的路由器升级到多框集群形态,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运维、机房空间、耗电等一系列的建网难题,更重要的是2+8的集群架构已经触摸到极限。此时具有更强扩展能力、更低运维成本的400G平台成为一种更优的选择。

全球运营商加速部署400G

随着400G平台的成熟,从2013年开始,国内外主流运营商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部署400G路由器,扩容网络容量,从而更好的应对网络流量洪水的到来,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业务体验提供保障。

在国内,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先后进行400G平台路由器的测试,中国电信测试了400G集群,移动则进行了单框测试,按照以往的操作流程,测试指标良好的400G将在2014年进入运营商路由器集采的名单中。

未来,单槽位400G路由平台还将在大容量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小型化、多业务和易部署等需求,充分适应网络解决方案的部署要求。大容量设备的演进将倾向于可用性的提升、融合业务承载能力增强、以及应对业务快速变化、系统资源虚拟化和与光传输更佳的契合点等。长期来看,400G平台设备将在目前的网络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网络长期演进发展。

点评:相比于100G WDM系统所提供的8T传输容量,400G可以提供16T到20T的传输容量,其应用预期场景主要包括骨干网、大型本地网线路侧和客户侧的需求、数据中心数据交互的需求等。而且,如果用400G的技术来反补100G,还可以大幅降低运营商的建网成本。因此,面向未来,只要传输距离和价格合适,400G速率将是更合理的选择。

九、新一代2800m/min高速光纤拉丝技术

随着光纤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光纤价格处于波谷,相对固定,给光纤生产厂家造成很大压力,只有走降低生产成本之路才能在这种微利时代生存发展。提高光纤拉丝速度能大幅度的提高设备的单位产能,提升生产效率是降低成本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世界各大光纤制造厂家都在不断研究新一代高速拉丝技术,希望进一步提高拉丝速度,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高速拉丝主要对裸纤的冷却,涂覆和固化系统都具有较高的要求。

据了解,高速拉丝下,高温炉,冷却系统,涂覆系统,固化系统都会发生细微的变化,通过对这些变化进行不断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烽火武汉光纤基地对相关的工艺和设备进行了一系列的研发、改进和优化,成功将拉丝速度从2400m/min提升至2800m/min,掌握了一整套完善而成熟的高速拉丝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了先机。拉丝速度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

解读:从某种意义来说,拉丝速度成为了衡量光纤厂家拉丝工艺的标志之一,拉丝工艺与拉丝设备都是根据拉丝速度来确定参数和性能指标,因此,在提高速度的同时必须对拉丝工艺和相应的设备进行不断优化和改造,只有形成完善的拉丝技术才能保证稳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十、WDM-PON——下一代接入网演进主流

EPON、GPON统治的接入网终于出现变革了。不过,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并非来自宽带,而是源起4G。

近日,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与华为公司联合宣布,双方完成基于WDM-PON的无线4G前端回传方案测试。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新技术办公室马亦然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介绍:“当前的点对点回传方案面临光纤资源消耗严重、扩容困难、维护手段有限等不足,WDM-PON是节省光纤、易扩容、易维护的新型前端回传方案。”

自2009年FTTx成为主导接入模式以来,EPON、GPON先后主宰宽带接入网,两者不断在技术、产业链、价格上优胜劣汰。

此间,业内曾提出10G PON、40G PON、WDM-PON等多种演进技术,但除了10G EPON得以商用之外,其余“下一代PON”均无法撼动其前辈在接入市场上的地位。

接入网的大门紧闭,LTE反而给PON技术的研发者打开了另一扇窗。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需求,原本处于同一个基站上的RRU、BBU被分离,RRU不断分裂、下沉,越来越靠近用户,而BBU则被池组化、虚拟化,集中部署。RRU站点与PON网络数量庞大的FTTx站点在地理位置上的重合度越来越高,BBU与RRU之间的网络拓扑,越来越接近ODN的网络拓扑。此外,LTE提供的百兆级移动宽带速率也接近于固定宽带速率。“PON承载CPRI(BBU与RRU的前端回传)”设想被提出。

而与此同时,CPRI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在众多PON技术中,WDM-PON最适合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波分复用节省大量光纤,同时还可以提供CPRI所需要的大带宽、环网保护、低时延、低抖动、长传输距离。”华为下一代光接入领域技术主任林华枫称:“WDM-PON承载非常适合光纤资源紧张的无线BBU大规模集中场景。”该方案可以节省87.5%的光纤使用量。

回传市场,历来是商家必争之地。曾经的PTN、IP RAN交锋可见一斑。而PTN、IP RAN主要承载后向回传。如今,无线技术演进生成了“前向回传”这一新的市场,对于诸大设备商而言,这意味着新的增长空间。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无线站点越来越多、速率越来越高,前向回传的市场规模将远远超出后向回传,其端口需求量甚至可以达到PTN、IP RAN的数十倍。一场盛宴引发的群雄逐鹿即将上演。

试验的同时,PTN、OTN、WDM等技术也在跃跃欲试。此前,中国联通还曾联合西班牙电信联合发布有关共同推动NGM-WDM白皮书,该技术的主要目的也在于解决BBU池组化之后带来的前向回传方案。据了解,目前爱立信正在推动这一技术成熟。

赛场铺就、选手就位。预备枪何时响起只取决于BBU池组化、虚拟化的速度。

点评: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经开展BBU池组化工作,中国电信已经要求30%的新建基站实现BBU池组化,而在某些省份,已经实现所有新建基站的BBU池组化。中国移动曾在今年年初的MWC期间演示过基于vBBU、vEPC、vIMS等技术的VoLTE业务,今年6月又在上海演示过基于浦东现网的VoLTE业务。

原标题:光网络时代 影响2014光通讯业的十大创新技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