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扬帆风正劲 精耕细作结硕果作为与电网共生并存的第二张实体网络,电力通信网承载着电力生产、调度、营销、管理等重要业务,是信息时代变革和重塑电网生产要素组合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征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资源。回首60年来发展历程,从电力线载波、微波通信、光通信到现在的大容量光传输网,从单一调度电话、保护安控、自动化业务,到现在发、输、变、配、用、调及经营管理的全业务承载,电力通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十二五”以来,电力通信专业快

首页 > 输配电 > 配电自动化 > 评论 > 正文

【解读】: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专业发展纪实

2014-10-16 11:10 来源:国家电网报 

破浪扬帆风正劲 精耕细作结硕果

作为与电网共生并存的第二张实体网络,电力通信网承载着电力生产、调度、营销、管理等重要业务,是信息时代变革和重塑电网生产要素组合的重要部分,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征程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资源。

回首60年来发展历程,从电力线载波、微波通信、光通信到现在的大容量光传输网,从单一调度电话、保护安控、自动化业务,到现在发、输、变、配、用、调及经营管理的全业务承载,电力通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十二五”以来,电力通信专业快速融入电网和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脉络之中,覆盖公司各层级,技术先进、网架坚强、业务多样的综合性电力专用通信网络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电力通信网络装备繁荣发展。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通信光缆长度达90万千米,设备总数近24万台套,通信站总计3.5万座,较“十一五”末分别增长45%、41%和30%。

电力通信覆盖面稳步扩大。截至2013年年底,公司22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光纤覆盖率均达到100%。110千伏、66千伏、35千伏变电站光纤覆盖率分别达到99.5%、93%和93.1%。

电力通信带宽完成质的飞跃。2013年,创新采用光传送网OTN(Optical Transport Network)技术建设的大容量骨干光传输网,实现传输能力跨越式发展,带宽提升40~60倍,为公司电网生产和经营管理铺就了信息高速公路。

电力通信承载能力大幅提高。电力通信网格更加紧密,网架结构更加坚强,网络拓扑显著优化,截至2013年年底,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公司高效运转提供了总计39.7万余条业务通道,较“十一五”末增长175%。

电力通信运行稳定性显著提升。较2012年,公司2013年光缆、设备故障总次数减少840次,降低26%;故障总历时减少3478小时,降低16%,有效满足电网业务对信息传送高可靠性、安全性和准确性的严格要求。

这些成绩的取得有赖于公司党组的重视关心,得益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鼎力支持,取决于几代电力通信人的艰辛积累。公司1.1万人的电力通信队伍,鏖战工程建设,坚守运行维护,强化精益管控,用汗水与智慧谱写了支撑公司“两个转变”的新篇章。

建设篇

价值再造 筑就电力通信综合服务平台

“十二五”之初,电力通信面临新的发展形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大潮浩浩汤汤,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方兴未艾。以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对广泛覆盖、安全可靠的通信支撑提出迫切需求;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的“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进入攻坚阶段,总(分)部与省、市、县供电公司的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电力通信业务需求及业务流向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其功能定位由支撑电网业务的单一平台转变为支撑电网、电源、负荷、客户以及企业组织内外部之间信息交互的综合服务平台。

面对新形势提出的新要求,电力通信专业以前所未有的广阔视野展开了工作部署。传输网作为骨干通信网的基础设施,是涉及全局发展的“活眼”,其价值再造是首要任务。

“随着公司生产业务及信息化业务的迅猛增长,原SDH(同步数字体系)提供的传输能力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而OTN技术代表了传输技术领域的主流发展趋势,公司大容量通信骨干光传输网工程采用OTN技术,既可以满足未来十年发展需要,也标志着公司传输网技术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国网信通部通信处处长常宁说。

作为我国电力通信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单体通信工程,公司大容量通信骨干光传输网工程于“十二五”之初提上日程。该工程由公司总(分)部以及25个省公司共同参与建设,历时2年4个月,涉及278个站点。2013年7月建成投运后,公司骨干通信网传输带宽由2.5G/10G跃升到40*10G。它的建成拉近了公司系统各层级间信息交互的时空距离,客观上促进了公司集团化管理变革。新技术应用迅速普及,目前国网湖北、河南、重庆、吉林、黑龙江、新疆电力等17个省公司也陆续采用OTN技术开展省级通信网改造建设。

如果说传输网是“修路”,公司大容量骨干光传输网工程取得了从1条车道提升至40~60条车道的历史性突破,那么数据通信网优化整合改造工程,则是一项“多拉快跑”的“造车”工程。该工程通过公司统一总体设计,规范技术体制,优化了网络结构,大幅提升了带宽利用率,构建了同时支持语音、数据、视频等业务的一体化超高速网络平台。工程于2012年4月启动,2013年9月完成了第一阶段总(分)部、省公司共71个节点改造。今年,国网北京、河北、山西、安徽、湖南、江西、辽宁、甘肃电力等17个省公司陆续开展第二阶段省内网络优化整合改造工作。

“修路”“造车”两大工程投运后,信息传输“卡脖子”问题立即得到解决,为生产管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电力市场交易、营销、ERP等公司重要业务应用提供了安全、高效、稳定的网络基础平台。据统计,目前信息系统日均登录用户达72万人次,日均流转财务凭证10余万份、物料凭证2万余份,50余万台工业摄像设备实现对110(66)千伏及以上全部电网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国网客户服务中心南北基地日均话务量超过15万通。

同样得益于“修路”“造车”两大工程的还有公司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建设工程。该工程引入视频资源池云计算技术,实现了电视会议平台资源集中统一管理,提升了业务承载能力。该系统于2013年12月正式投运,贯穿总部至地市、县供电公司,共计2000多个单位4000多个会议室,实现了各级单位同时召开多组会议。今年,公司各单位异地会议50%以上均采用该系统召开。“现在组织会议方便多了,电视会议形式既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节省了会议和住宿成本。”公司办公厅总值班室处长谢清说,“这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作风‘实打实’的做法。”

终端通信接入网作为电网的“神经末梢”,是支撑智能电网新业务需求的重要一环。从全局入手,公司开展终端通信接入网总体设计和发展规划,从细处落地,各省公司依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逐步构建了“架构合理、性能可靠、安全可控、成本适中”的终端通信接入网。

国网冀北、山东、浙江电力克服光缆施工协调难度大等难题,因地制宜选用光纤专网、电力线载波等方式,开展统一终端通信接入平台建设,全面支撑配电自动化、用电信息采集、分布式电源、电动汽车充换电等智能配用电双向互动业务应用。截至2013年年底,终端通信接入网已覆盖近213万个城市配用电站点,通信覆盖率超过40%。

运行篇

创新变革 打造集中高效通信运维模式

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和公司经营管理方式变革,电力通信业务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3年年底,电力通信系统已为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调度电话、自动化等生产控制业务提供了16.4万余条通道;为行政电话、电视电话会议及综合数据网等经营管理业务提供了21.9万余条通道。有了强大技术手段支撑,变革运行管理体系,提升大规模通信网络运行效率和品质势在必行。

通信专业顺应集约化发展趋势,借助信息化手段,创新开展支撑工具建设。2012年,公司在电力行业首次统一开展通信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了公司各级通信网调度监控和运行管理的一体化运作,解决了不同厂商设备使用不同监视系统的老大难问题,有效提升了运行监视效率,通信网监控能力较2012年年底提升4倍。通信故障发现时间、故障处理和派单时间分别缩短80%、20%,检修流转和会签时间缩短30%,方式单流转时间缩短60%,通信月报年报实现自动一键式统计。

电力通信集中运维模式不仅有利于挖掘网络潜力,还可节省运维成本。创造性地构建一体化运作模式,涉及资源配置、组织分工的战略性调整,是对公司通信战线协同能力的又一次考验。

2014年7月11日,公司5个分部信息通信调度值班、运行监视、故障受理、故障处置指挥、调度指挥工作纳入国网信通公司一体化调控运行。总部和分部信息通信运维业务由“1+5”分级承担,转变为国网信通公司集中调度管理,实现了信息通信调度层级精减和统一,促进了信息通信调度体系的集约化发展。

同时,国网江苏、福建、青海电力作为通信调度省集中工作的重要试验田,为重构省通信调度体系探索了新路,通过提升光传输设备的集中监控率,开展主要传输设备网管省集中工作,调整电力通信调度由省市两级部署为省一级部署,强化地市信通公司通信现场运维和消缺、检修全程管控,进一步提高了通信系统调控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

在业务通道数量大幅快速增长的情况下,2013年公司通信业务通道故障总次数较2012年减少770次,减少了31%,通信系统健康程度显著提升,业务通道可用率达99.9996%,业务保障率达99.9998%。

国网信通公司运行总监杨洪说:“电力调度生产业务作为通信网络最重要的保障业务,对传输可靠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有特殊要求,运行工作要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公司220千伏及以上保护安控单通道隐患整治专项工作自2012年启动以来,各级通信运维单位协同作战,至今已完成883项隐患治理,优化了保护安控等核心业务通信运行方式,提升了调度生产业务可靠性。

管控篇

协同规范 构建一体化通信管理体系

通信专业以“五位一体”协同新机制为管控核心,从探索信息通信融合下的集约精益管理,到开展集团化采购创新投资管控,从稳步推进科研创新,到加强通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构建起标准、制度、组织、队伍相协调的通信专业管理体系。

“十二五”期间,公司开展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建设,构建起自上而下的一体化通信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统一全公司通信管理思路,夯实通信专业管理基础。2014年公司完成《国家电网公司通信建设管理办法》等9项通用制度和OTN设备测试标准等12项通信专业技术标准的编写工作。据悉,“十二五”期间,公司有关通信技术标准已达56项。公司还同步创新通信专业管理体系,先后启动运维、工程建设及指标三项体系研究,为电力通信发展强基固本。

高效、通畅的通信运行、管理体系,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中国电科院信通所副所长郭经红认为,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如何立足于电网生产和管理需求,积极跟踪、引进和吸收新技术,最终推动通信整体水平的提升,在当前尤为重要。为此,公司积极跟踪和研究通信新技术,紧贴电网实际需求,审慎采用先进、成熟和标准统一的通信技术,保持电力通信技术稳步、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公司陆续开展行政电话交换网、同步网、终端通信接入网、无线虚拟专网等研究。特别是面对当前安全形势,研究构建物理安全与信息安全相结合的安全防护体系,增强了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护和抗风险能力。

在这一系列探索中,公司交换网技术体制演进专项研究是对技术创新的一次直观感知。

近年来,随着软交换、IP多媒体子系统等分组交换技术在电信运营市场大规模应用,原有交换设备逐渐不被使用。为此,从2012年起,公司组织开展交换网现状调研、技术体制演进方案论证等工作,2014年又开展了全网规划设计、主流厂商设备测试等工作,并在国网天津电力等3个省公司开展试点建设。作为全新的技术体制,IP多媒体子系统将为公司带来新的通信业务体验。

此外,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建设,为通信专业提供了其他行业难有的创新机遇。由于特高压输电特性,交流特高压电网站间距离达300~500千米,直流输电系统换流站站间距离可达2000千米以上,远远大于一般光通信中继站之间的距离。为减少新建中继站数量,公司组织有关单位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光通信传输距离,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超长站距光路子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从特高压晋东南—南阳—荆门配套通信工程中的240千米提升至哈郑特高压配套通信工程中的366千米,为控制工程造价、降低运维成本提供了技术保障。

实现精益化管理,还要从“精”字上做文章。从2012年开始,公司首次全面开展通信设备集团化采购,通信设备整体价格明显降低,中标价格与通信运营商价格水平基本持平,有效降低工程整体造价。同时,设备厂商管理进一步集约,备品备件应用效率显著提升,国产通信设备比例不断提高,通信设备安全系数进一步加强。以2014年采购SDH设备为例,国产设备占比超过80%,较2012年提升近18个百分点。

同时,通过技术和技能培训、竞赛,公司打造了一支业务精、能力强、层次多样的专家型、复合型通信队伍。目前,公司已累计完成2万余人次的管理与技术培训和1223人次的运维技术资格普考。2014年,公司首次面向系统内各级信息通信专业人员开展信通专业管理与业务培训,强化对外部队伍的整体规范管控,落实公司领军人才培养要求,面向全系统选拔出50名专家人才参培,为信息通信发展储备力量。

“十二五”期间,我们已能触摸电力通信发展的脉搏,电力通信助推电网承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新时代已经到来。作为能源互联网时代全面释放电力工业能量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电力通信将迎来新的发展。

原标题:《国网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通信专业发展纪实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