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后,中蒙之间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在此大背景下,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总体思路,和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以及鼓励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的发展方向,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笔者自2008年开始为多家蒙古矿产企业提供中国市场调研咨询服务,曾多次到乌兰巴托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每年数次到中蒙的多个口岸实地调研。凭借对中蒙目前的煤炭等贸易现状和瓶颈的了解,结合两国所签署的文件和合作项目,试图

首页 > 项目 > 正文

中蒙能源合作新格局 从资源出口到能源利用(图表)

2014-08-27 11:21 来源: 华夏能源网 作者: 马俊华

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后,中蒙之间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在此大背景下,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总体思路,和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以及鼓励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的发展方向,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笔者自2008年开始为多家蒙古矿产企业提供中国市场调研咨询服务,曾多次到乌兰巴托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每年数次到中蒙的多个口岸实地调研。凭借对中蒙目前的煤炭等贸易现状和瓶颈的了解,结合两国所签署的文件和合作项目,试图探索中蒙在能源经贸领域的合作新动向。

一、中蒙能源经贸合作现状

蒙古国与中国腹背相依,接壤边界线长达4710公里。蒙古国地广人稀,面积156万多平方公里,300万人口,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自199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中蒙经贸规模20年间增长50倍。数据显示,199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仅有1.2亿美元;到了2013年,两国贸易额已升至60亿美元,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极强。

作为内陆草原国家,蒙古国的主要产业包括农牧业、矿业、交通运输业等,矿业是其支柱产业。数据显示,蒙古现已探明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其中煤炭蕴藏量约1520亿吨、铜2.1亿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黄金3100吨、石油80亿桶。蒙古国需要凭借矿业资源储藏量丰富的优势来发展本国经济,无论从地域还是能源需求而言,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中国都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等也颇受蒙古国的青睐。

2011年,蒙古经济增长率达到17.3%,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煤炭开采业替代铜开采成为蒙古支柱产业和拉动蒙古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2011年,蒙古国外贸总额首逾百亿美元,达到113亿美元。其中,煤炭出口总值22.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46.9%,同比增长156%。煤炭出口占外贸总值的比重和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2010年,中蒙之间的贸易额由2008年-2009年的25亿美元左右大幅提升至近40亿美元。2011年,中蒙双边贸易额飙升至63.3亿美元。2012年,双边贸易额小幅增长至66亿美元。2013年,双边贸易额小幅回落至59.6亿美元。

二、蒙古矿产资源出口的现状与瓶颈

1. 中国占蒙古国出口比重90%,煤炭成为第一出口商品 

2010年之前,铜精矿是蒙古国的第一大出口商品;2011年,煤炭超过铜精矿,成为蒙古第一大出口商品,同年,煤炭出口量突破2000万吨大关,达到2015.5万吨;2012年,蒙古煤炭出口量2212万吨,创历史最高;2013年,受价格下降和需求减少影响,蒙古煤炭出口量下降至1748万吨。

2012年,中国进口蒙古煤炭2212万吨,煤炭贸易额达到17亿美元,占双边贸易额的25.76%。2013年,蒙古煤炭出口量比上年减少464万吨,煤炭出口贸易额也下降至11.87亿美元,但仍占中蒙双边贸易额的20%。

2. 国际矿产品价格下降和中国煤炭需求减弱阻碍了蒙古经济及贸易发展

2012年和2013年,蒙古的GDP增速分别为12.4%和11.7%,此前,其增速最高曾达到17.5%。但是,进入2014年后,由于国际矿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滑,同时,中国的煤炭等资源需求量增速也不断放缓,导致蒙古的出口量萎缩,今年上半年经济仅增长5.3%,为2010年以来最弱。

根据蒙古的计划,今年应该出口煤炭3100万吨,据中国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口蒙古煤炭1105万吨,同比增长34.75%;实现煤炭贸易额5.85亿美元,同比却下降了2%。另据蒙古相关方面统计,上半年蒙古焦煤的价格较年初下跌了45%,这也解释了蒙古煤炭出口量增价跌的原因。

3. 蒙古资源出口的瓶颈分析

资源丰富,内需有限,出口驱动下降。

国土面积15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00万人,而且近一半集中在首都-乌兰巴托,导致蒙古的内部需求非常有限,只能依靠出口来拉动经济发展。资源丰富是其发展的优势,但是,在全球矿产资源供应日渐过剩时,蒙古国的出口市场单一,运输路线长,运费高昂等因素大大削弱了其矿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基础设施薄弱、国内产业单一、环境污染等因素,制约其可持续发展

蒙古的边界线长达4710公里,境内却只有连接北京和莫斯科的国际大通道,铁路和公路建设严重滞后。近年来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开发,但是,矿产资源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环境,造到当地民族主义者和环境保护者的反对,同时,凸显了单一资源出口驱动模式的弊端,不可能支持蒙古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政策不稳定,投资环境有待优化

2008年的《外国投资法》要求所有外国投资者必须在蒙古国外国投资和外贸署(FIFTA)注册。此外还提高了投资门槛,将外国投资最低资本要求从1000美元提高到10万美元。

2012年,蒙古国议会再度修改《外商投资法》,限制对该国三大战略性行业矿业、金融业和通信业的外国投资。在战略性行业,若外国投资比例超过49%、投资额超过1000亿图格里克(约合6000万美元)时,须由政府提交议会决定。

2012年,蒙古对于中铝收购南戈壁展开调查,最终导致南戈壁停产数月,中铝放弃;2013年,中铝与蒙古ETT公司因预付款合同价格调整再次诉诸公堂。

投资政策不稳定和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2013年上半年,蒙古外国直接投资(FDI)为14.6亿美元,同比减少了41.2%。

2013年10月3日,蒙古议会以83%的通过率讨论通过了新投资法案。这意味着2012年5月通过的《外国投资战略领域协调法》作废。新的投资法规定,外国国有企业投资蒙古国矿业、银行、通讯及新闻媒体等行业,控股比例超过33%,经蒙古政府主管部门审批即可,无须再提交议会审批。

三、政治促进经贸,能源综合利用替代资源出口

1. 政治互信促进双边经贸发展

作为内陆国家,国家安全始终是蒙古国的首要考虑,政策的频繁变化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一再延迟,都是基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减少经济对外依赖。此次中蒙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层面,双方明确承诺“把基于稳定、互利、相互尊重原则发展两国传统友好关系作为本国对外政策首要、战略方向之一”。政治上的高度互信将免除蒙古国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双边经贸的快速发展。

2. “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开创双边经贸合作新时代

矿山开采业、金融业和通信业是蒙古国的三大战略性产业,其投资政策的变化也是始终围绕这三个行业,中蒙合作避开了敏感的通信业,加入了蒙古最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把“资源开发、物流运输和建设投融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使得双方的合作更具有可持续性。

蒙古国单一的资源出口既不具有竞争力,也不可持续,因此,应立足于蒙古的资源和条件,加大煤炭等资源的就地综合利用。煤化工、坑口电厂、煤制天然气、石油开采、矿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则是未来合作的重点领域。

在“中蒙中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技术、经济可行条件下,双方在煤化工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今年8月,双方签订《关于加强煤炭加工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备忘录称,中方支持本国有信誉的大型企业按照市场原则、结合自身优势参与蒙境内大项目合作。中方将加强同蒙古国高新技术和清洁能源领域合作。

煤制天然气项目将会率先实施。早在去年10月蒙古总理访华期间,双方即已经签署了年产150亿立方米燃气的备忘录。今年7月底,蒙古矿业部副部长Erdenebulgan Oyun表示,双方合作包括建设两座煤制气工厂,工厂将在2019年投产运行,其中95%的产量将通过管道运往中国。同时,蒙古经济发展部副部长Chuluunbat Ochirbat在接受专访时表示,两个煤制气项目已经与中石化展开合作。

3.过境铁路运输、提供出海港口和商业贷款是中蒙双边合作的新亮点

蒙古国一直想减少经济和贸易上对于中国的依赖,希望能够借道中国出口其资源和商品到日本、韩国等第三国家。要实现这一愿望,一要取得中国海关的批准,二要借助中国境内的铁路,三要利用中国的出海港口。

2010年,蒙古国政府制定“新铁路建设计划”,拟定了一条向东的铁路计划:“从南戈壁省省会达兰扎德嘎德到东戈壁省,再到东方省的乔巴山市”。到达乔巴山后有三个方向到达出海口:第一条是通过既有铁路到达俄罗斯远东地区;第二条是经过中国阿尔山到达图们江口;第三条是从乔巴山到达珠恩嘎达布其,再到锦州港。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印发《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在该规划中,中蒙俄国际大通道被列为铁路重点项目,“乔巴山(蒙古)-阿尔山口岸(内蒙古)-乌兰浩特-白城(吉林省)-长春-珲春”是这条新国际大通道的具体线路。

2013年10月,《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蒙双方将加快策克-西伯库伦、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珠恩嘎达布其-毕其图格、阿尔山-松贝尔等铁路口岸及其跨境铁路通道建设”。

今年8月,双方再次用政府文件予以明确铁路和海洋过境运输事宜,蒙古国通过亚洲地区走向欧美的铁路运输量将增加到1亿吨,中国向蒙古国提供的出海口将增加到8个。其中,天津港、锦州港和丹东港是蒙古未来过境运输的重要出海港口。今年4月,蒙古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所在的苏赫巴托省省长巴图素尔曾率队专程到辽宁省考察锦州港和丹东港。

不过,蒙古国从乔巴山到达珠恩嘎达布其的铁路至今也没有动工,原因之一是缺乏资金。所以,中国提出 “三位一体”,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向蒙古开发银行提供1.62亿美元的商业贷款,为中方参与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必需的资金支持,才能保证项目顺利推进。

中蒙之间的政治及经贸等领域的深入合作,从睦邻友好的角度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从能源综合利用角度,既改变了蒙古国单一资源出口的不足,减少了蒙古国对于外部石油及天然气的依赖,同时,也拓宽了我国能源供应的来源,有利于两国的能源安全。而且,由单一的贸易型伙伴关系转变为矿产资源的合作开发及共同深加工,使得双方企业的合作更为深入和稳定,有利于蒙古国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蒙双边合作的前景光明,但是,正如蒙古国在政治上一度采取“第三邻国”政策,在与中俄保持紧密合作的同时,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交流频繁。在资源开发、能源综合利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蒙古仍将平衡各方利益,意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却因“众口难调”不得已放慢项目决策及建设速度,塔旺陶勒盖(Tavan Tolgoi)煤田的开采权一再推迟即是例子。

而就外部环境而言,能源供应过剩是大趋势,蒙古国要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并进而将深加工的产品销售到中国或者第三国,即会加剧进口国的供应过剩,也意味着蒙古将面临比煤炭等初级资源产品更为激烈的竞争。 

总之,通过两国高层互访和国家间战略关系的提升,为双边经贸及能源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无论是在蒙古国内部,还是外部的需求市场,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所谓“任重道远,众行须努力”!

原标题:中蒙能源经贸合作新格局:从资源出口到能源综合利用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