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9174.46万kW,分布在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台湾装机未统计),世界排名第一。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正式步入了产业技术升级阶段,逐步从量向质的转变。在整个产业的发展带动下,风机基础设计也在不断演变发展,陆续出现了梁板式基础、无

首页 > 风电 > 风电工程 > 技术 > 正文

不同风机基础形式的技术性与经济性比较

2014-08-13 10:14 来源:计鹏新能源 

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9174.46万kW,分布在3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台湾装机未统计),世界排名第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产业发展正式步入了产业技术升级阶段,逐步从量向质的转变。在整个产业的发展带动下,风机基础设计也在不断演变发展,陆续出现了梁板式基础、无张力灌注桩基础、预应力锚栓基础等。

受限于对不同风机基础形式的认知,在风电场建设前,很多风电投资企业的老总们常常出现“风机基础形式选择恐惧症”,是“多花银子买安全”还是“选择新事物担风险”?

下面仅从技术经济性对梁板式基础、无张力灌注桩基础及圆形扩展基础进行浅析。

表1:不同基础形式技术性比较

表2:不同基础形式经济性比较

说明:①以上数据的前提均基于同一风电场;②各方案设计深度相同;③相关设备材料价格取自市场均价或参考同类经验数据。

综上可知,传统圆形扩展基础应用广泛,设计经验与施工工艺成熟,但因其模型受力分析不明晰,荷载安全系数偏大,设计偏保守,工程量稍大。

梁板式基础受力原理明晰,工程量较传统基础略小,对施工要求较高,尤其是模板支护及混凝土浇筑,施工工期较长。

无张力灌注桩基础的技术由美国引入我国,在国外应用较广泛,但由于该基础对所用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且材料的质量几乎决定了该结构形式的安全性,所以,现国内该基础形式的材料还是以进口为主。另外,根据该基础形式的特性,基础所在地的地下水位必须要低于基坑深度,且基础开挖后基坑边坡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总造价与梁板式基本持平,比常规基础低约10%左右。

原标题:浅析不同风机基础形式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