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试料:硅烷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料(净重23.75千克)
催化剂:硅烷交联无卤催化剂母料
色母粒:硅烷交联无卤专用色母粒(为一小袋装,净重257克)
二、调试过程:
1、 挤出线芯表面出现不间断的疙瘩、小颗粒(初调试阶段):
生产规格:16平方蓝色线芯,壁厚1.0~1.1
调试机台:1#90挤塑机,采用低烟无卤螺杆,未添加60目过滤网
初始设定温度:温区1:120℃,温区2:125℃,温区3:135℃,温区4:140℃,温区5:145℃,法兰:140℃,模1:142℃,模2:142℃
色母配比:5:1000
螺杆、机身、机头清理完毕,装机加温至上述设定温度后,开始排料,材料塑化良好,但不间断有白色小颗粒粘附在绝缘表面,偶尔也会出现凸起的小疙瘩,初步认为是材料内部的不熔物,所以各区增加加工温度至130℃~155℃后,胶料塑化良好,胶料挤出更柔软,光泽度有一定提高,颗粒状明显减少,排料一段时间后上线生产,初期一段线芯表面良好,遂加快线速度及主机转速,开始线芯表面带出白色颗粒不熔物且拉出一条细长的小口子,表面开始不间断出现小疙瘩,割开疙瘩内部为深色的未完全熔融物,继续适当提高各温区的温度,当机身温度达到170℃左右时,绝缘表面开始出现先期交联现象。
问题:白色的小颗粒、小疙瘩内部到底是什么成分?材料?工艺方法需改进?怎么来完全解决它?
2、 带着诸多的疑问,我们和厂家技术人员进行了再次调试
生产规格:10平方蓝色线芯,壁厚1.0~1.1
调试机台:1#90挤塑机,采用低烟无卤螺杆,添加一层60目过滤网
初始设定温度:温区1:80℃,温区2:110℃,温区3:115℃,温区4:120℃,温区5:125℃,法兰:125℃,模1:130℃,模2:130℃
色母配比:1:100
螺杆、机身、机头清理完毕,装上机头(机脖法兰处螺丝暂不需拧紧),加温至上述设定温度,打开法兰,开始排料,加快主机转速,将螺杆排出的未熔融碎料去除,直至胶料塑化良好时,过滤板内部添加1层60目过滤网,迅速闭合法兰,拧紧机脖螺丝,中间操作时间5分钟左右完成,反应时间越短越好,防止停机时间过长预先交联。起车排料,等胶料挤出一段时间后,观察塑料的表面塑化情况,胶料韧性可以,塑化良好,无颗粒、疙瘩等现象,遂上线生产,逐步升速,当线速度达到20米/分钟时,出现胶料供给困难,从而导致线芯脱料。立即调整加工温度:温区1:110℃,温区2:130℃,温区3:140℃,温区4:150℃,温区5:155℃,法兰:155℃,模1:155℃,模2:155℃,线速度升至34米/分钟,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线芯表面塑化良好,无颗粒、疙瘩等现象。
三、原因分析:
挤出线芯表面出现不间断的疙瘩、小颗粒主要原因是挤塑机排料时,螺杆空转时没有足够的剪切压力不能及时把最初的塑料塑化熔融,生产操作时未将这些未熔融碎料去除掉,其中夹杂着很难熔融的硅烷交联无卤催化剂母料,堆积在过滤板的筛孔周边,且没有过滤网的再次过滤,在升速时,螺杆的剪切推力增大,料流压力逐步增加,未熔融的生料被压实带入机头,包覆在线芯上形成不间断疙瘩、小颗粒。
四、重点注意事项
1、生产硅烷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料前,需清理机筒、螺杆、机头,保证机筒、机头内部、螺杆凹槽的清洁。
2、螺杆、机身、机头清理完毕,装上机头(机脖法兰处螺丝暂不需拧紧),加温至工艺设定温度,打开法兰,开始排料,加快主机转速,将螺杆排出的未熔融碎料去除,直至胶料塑化良好时,过滤板内部添加1层60目过滤网(过滤网面积应稍大于过滤板面积),迅速闭合法兰,拧紧机脖螺丝,中间操作时间应低于10分钟,时间越短越好,防止停机时间过长预先交联。
3、生产线速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工艺参数:①当需提高生产线速度时,应适当增加各区的加工温度,防止胶料挤出困难导致的脱料;②生产线速度也不能过低,防止机身胶料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先期交联。
4、采用硅烷交联无卤专用色母粒,色母配比:1:100,色母太少易造成线芯颜色偏淡,太多对材料交联有抑制作用,严格按工艺要求执行,切勿混淆不清。
原标题:硅烷交联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绝缘料工艺挤制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