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郑州因绿植繁茂得“绿城”之名,近几年,随着郑州交通体系建设进入施工高峰期,郑州也进入了“史上最堵期”,甚至有人戏称之为“堵城”。而电力抢修讲究效率,不能因“堵”而停滞,如何从“堵”中突围?郑州供电公司配网“网格化”抢修模式给出了答案。“网格化”抢修模式,是指将片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多个电力抢

首页 > 评论 > 正文

网格的秘密---河南配网抢修体系建设经验与困惑

2014-07-02 14:17 来源:中电新闻网 作者: 任建庭 韩彦 刘冰

上世纪90年代初,河南郑州因绿植繁茂得“绿城”之名,近几年,随着郑州交通体系建设进入施工高峰期,郑州也进入了“史上最堵期”,甚至有人戏称之为“堵城”。而电力抢修讲究效率,不能因“堵”而停滞,如何从“堵”中突围?郑州供电公司配网“网格化”抢修模式给出了答案。

“网格化”抢修模式,是指将片区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多个“网格”,每个“网格”由多个电力抢修点组成,通过增加布点、加强巡查,充分掌握网格内交通、设备状况,缩短抢修半径,最大限度把隐患消灭在故障发生前,最大限度降低交通拥堵对电力抢修的影响,从而提升效率的抢修模式。

“中原路大学路南向北堵到了桃源路,要3个以上信号灯才能通过……”6月25日8时45分,河南电台交通广播传来郑州路况信息,而类似的剧情每天都在郑州上演,“堵”已成了这里的热门公众话题。郑州某单位司机楚冬领告诉记者,车流高峰期一个路口堵300米很正常。

走在上海,无论地面交通状况如何,你都不用担心,因为发达的地铁网络,可将你送达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样,在郑州,如果你居住的小区停电了,你亦不用担心会等太久,因为“网格化”电力抢修模式,会把抢修人员堵在路上的时间降到最低,从而让你的“救星”尽快抵达。

网格里挤出来的效率

6月25日,郑州天气虽然有点潮湿,但最高气温不过30摄氏度。上午9点,记者抵达位于郑州建设东路的配电运检室时,各个班组刚散会。“多亏天气凉爽,到现在还没收到报修工单。”34岁的王琦瑞是运维三班班长,“今天和明天中考,我们班也抽调人员去保电了,要是天热的话还真走不开。”

交通、效率是电力抢修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类似的运维班,在郑州老区、新区1010平方公里范围内共有12个,从地图上看呈网格状分布,每个班根据实际需求还在责任范围内设有多个抢修点,以减少路上耽误的时间。

“京广铁路以东、中州大道以西、金水路以南、南三环以北,这是我们班的辖区,9个人负责的地域面积占郑州三环内的四分之一。”王琦瑞说,班里有两辆皮卡车,去年度夏时报修最多,最多一天达到190多个工单,依交通状况,许多地方开车45分钟内根本无法到达,于是增加了两个抢修点。

皮卡车少、路堵,车跑不开,如何解决?王琦瑞分析发现,80%的报修是小故障。“接到报修后,我们就骑电动车先去处理,在‘网格’优势的基础上又提高了效率。”王琦瑞介绍道,“快速到达后,能处理的就处理好,需要车辆支援的再支援,接到的工单中大部分集中在夏冬季节。”

“像我们小区,原来打个电话需要40分钟人才到,现在5分钟就到了。”家住郑汴路东明路附近滨河苑小区的李女士说,“比送外卖的都快!”在郑州,更多市民像李女士一样感受到了“网格化”抢修的效率。“我们通过增设抢修点,使平均抢修时间较原来提高近三分之一。”王琦瑞自豪地说。

“辖区198条10千伏线路责任到人,平均每人负责22条,包片到人便于熟悉一定区域的设备、线路状况,利于提高抢修效率。”谈到这里,王琦瑞舒了口气,“责任到人也让我轻松不少,大家都很自觉,现在天稍微一热,我们的人就到各个抢修点待命。”

为何要想方设法去挤

“电力抢修速度确实越来越快了,打电话从没说迟迟不来的,而且事后还有回访。”家住文化路红专路的王先生表示,他对“网格化”抢修模式很赞赏。采访时,抢修人员强调最多的就是效率,他们为何要想方设法去挤效率?

“这几年,郑州的发展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与之相伴的用电设备数量的倍增,人口数量也突破了1000万。”47岁的贾永红是郑州供电公司变电运检室配电专工,作为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他很善于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我们的报修工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都翻番了!”

他翻出来工作笔记,指着本子上的数字给记者看。“6月24号全市的工单同比增加20%。”贾永红眼神里充满了忧虑,“人口、设备都在增长,想增添抢修力量却不容易,这给运维工作造成很大压力,加上交通拥堵,对‘快速到达’有极大影响。”

在贾永红看来,网格里挤效率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还没到负荷高峰,去年最多时一天700多个工单,随着炎夏到来,我们在市区增加了16个机动抢修点,工单达到一定量时还要增加临时应急队伍。”贾永红最关心天气预报,“35度以上的天气能持续3天,我们24小时都不能休息。”

2013年8月7日和11日,郑州迎来两场特大暴风雨,狂风把树都刮倒了,线路、设备也因此“很受伤”,其中运维三班的工单在暴风雨中不断增加。“持续4天4夜的抢修,任务一个接一个,把大家都压垮了,累得我们趴在路边就睡着了。”王琦瑞感慨道。

“天热人易躁,有的客户也不管谁的责任、什么原因,甚至被人指着鼻子骂,委屈的事儿多了。”王琦瑞苦笑道,“遇到故障我们比谁都着急,有一次抢修好后,有户居民提出补偿他500元电费的无理要求,不然投诉说服务不满意。这上头真要考核也没办法,我们已经尽力了!”他的话里充满无奈。

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

“21号夜里,这台变压器受到外力擦碰漏油了,当时用特种胶泥做了简易处理,走完程序后现在就更换新设备。” 6月25日正午,记者在郑州市福寿街正兴街交叉口看到,路边一台变压器正向下滴油,抢修人员正拆除旧设备,王琦瑞补充道,“当夜油哗哗地流,你看这地上的印迹。”

据了解,类似的外力破坏事件,在郑州偶有发生,但这并不是造成抢修压力的根本原因。“10千伏网架靠电源支撑,症结就在电源点,现在配网负载率特别高,增加两三台变压器就能压垮一条线。”贾永红比喻道,“我们现在就像走钢丝,手里还端着满满一碗水,这得多高的水平,极限了!”

贾永红举例说:“重点项目、新建小区,哪个都得服务好,仅去年郑州新增的报装容量,建28座变电站才能满足,在这个问题上政府已做了很大努力,去年开始推动13座变电站落地,如果电源点能超前布置,工作就不会被动了,在31度的气温下,全市就已出现了14条重载线路。”

城市的快速发展,都会有一个阵痛期,像郑州的交通一样,郑州配电网也在经历这个疼痛。“这也痛得太厉害了!”作为配电“专家”,贾永红认为,路再堵,只要形成规矩,堵而不乱路就好走,“电源点建设如果能形成制度,报装容量达到一定量社会各方就支持新建电源点,这样就好办了。”

以负责郑州东南部170平方公里的运维十二班辖区为例,2014年春节前每经改造下降了30%。同时,自实行网格化管理以来,郑州配网停电时间同比缩短6.2%,抢修半径缩短20%,抢修效率和服务质量均有大幅提升。

由此观之,若能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配套支撑建设充足的电源点,再加上“网格化”抢修模式的优越性,配网故障量大幅下降不是不可能,与之相随的是电力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的双提升,届时,智慧的枢纽城市或将掀开新的一页。

原标题:网格的秘密:河南配网抢修体系建设经验与困惑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