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网建设近年来持续加强,但目前仍存在远距离传输和配电网建设“两头薄弱”的问题。为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发展的用电需要,探索配电网建设的转型升级路径,国家电网公司(下称“国网”)提出创建“世界一流电网”战略。江苏省电力公司于2012年10月启动了扬州“一流配电网建设和管理示范区项目”,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一流配电网”建设和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3年,扬州供电公司建设完成88平方公里新型配电网示范区工程,形成了“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配电网运营管理模式,为江苏乃至全国一流配电网建设提供了样本。
新型城镇化呼唤一流配电网
配电网是指从电源侧(输电网和发电设施)接受电能,并通过配电设施就地或逐级分配给各类用户的电力网络。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分布式电源、微电网、智能用电、电动汽车等产业快速发展,配电网负荷不断增大,其功能和形态已发生显著变化。新型城镇化不仅对供电安全性、可靠性、适应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配电网的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我国一直存在远距离传输和配电网建设“两头薄弱”的问题,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认为:“配电网薄弱的问题如不尽快解决,老问题和新需求相互交织,将会导致电力‘落不下、用不上’,严重影响供电能力和服务质量。”据介绍,国家电网配电网承担着经营区内99.9%以上客户的供电服务。
2012年,国家电网发布了《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明确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配电网规划理念,依据差异化发展原则,统一技术标准,实现精益化管理。将打造“一流配电网”作为解决目前电网“两头薄弱”问题的关键环节。
同年10月,江苏省电力公司率先启动“一流配电网”建设,扬州成为首个试点城市,2013年初又将无锡、苏州列入试点城市。扬州供电公司以“一流配电网”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先行先试,经过8个月的探索实践,构建了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主要特征,以新型组织管理体系和精益运维机制为支撑的一流的配电网。
解码“扬州攻略”
扬州地处江苏核心经济圈北岸,2013年人口约446万人,位列省内11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2.01亿元,位列全省第8位;全市用电量达139亿度,位列江苏各地级市第10位。城市用电具有一定规模、但规模不大为扬州进行配电网试点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扬州具有较为坚强的主干电网和配电网基础,是配电装备、智能电网产业的集聚区,生产革新能力强,配套支撑体系完善,为“一流配电网”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据扬州供电公司总经理陆惠斌介绍,“十二五”期间,扬州立足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大投入,规划投资150亿元,新建500千伏变电站两座、220千伏变电站12座。其中,扬州配电网建设管理示范区项目计划投资82亿元,全力打造体现国际一流管理水平和先进电网指标的“一流配电网”。
陆惠斌认为,“一流配电网”应具备网架坚强、安全可靠、绿色友好、经济高效,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等特征。没有用户需求导向的配电网无法实现其核心价值,没有一流的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来支撑保障的配电网不具有生命力,不计投资成本建成的豪华电网不具有推广性。
因此,扬州“一流配电网”建设重点突出三个特点:一是配网理念上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由被动配网向主动配网转变;二是配网管理与技术上不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差异化管理;三是配网建设上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先进标准,并形成可推广的建设模式。
据扬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单红宇介绍,扬州一流配电网建设从技术工艺设计、项目质量管控、设备选型、运检管理、用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全面深化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在提升智能化水平、制定行业标准、提升管理运营水平等方面,实现重点突破。
以技术创新为抓手,提升配网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
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一流配电网,关键在于找准技术创新的主攻方向,以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提升配电网的运行质量和效率。扬州供电公司先后开发应用集成式箱式开闭所、景观型装配式柱上配变台架、全绝缘接地环、拉链式绝缘密封罩等系列新产品,推出二次线缆对扣三通、余缆固定盘、主干道展翼式电缆井、10千伏电缆转接箱等新工艺、新工法。截至目前,已获得配电网技术授权专利11件,26项专利正在申请过程中。
开展配网通用设计。编制并出版各类区域设备模块典型设计方案和施工装配典型设计图集,统一设计方案,对配电网项目实现模块化设计。将配电网主干线路、通道、设备间隔、站所土建按远景规模一次性建设到位,体现可扩展性、适度超前性和长期投资最优性。
优化配网设备选型。扬州供电公司在江苏省电力公司标准化物料招标框架内,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原则,结合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对工程建设所需物资类型进行择优精简,优化物料条目至256项,不同规划分区确定了2-3种设备类型,使整个示范区实施的项目导线、杆塔、设备型号得到规范,设备序列得到优化,标志标识统一。
单红宇说,一流配电网的重要特征是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过去的配网实际上叫抢修式配网,或被动式配网,有故障了、出事了我们再过去,强调的是多长时间赶到,而一流配电网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主动感知”。通过提升“三个信息化”水平,扬州电网实现了变被动处理为主动感知。
一是提升前线人员的信息化,为抢修人员配备无线通信、PDA等设备及应用RFID无线射频、GPS定位等技术,形成移动工作平台,提升现场工作质量和效率,规范现场作业标准;二是提升后台管理的信息化,将电网调度、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可靠性管理、电压管理、用户管理等配电系统各个模块集成建立营配调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从高压到低压,从主网到配网全部在线控制,统一调度;三是提升用户互动的信息化,主动感知客户需求,以客户需求引导配电网建设与改造,同时主动向客户推送从专业系统等分析出的客户个性需求信息,实现“一对一”精确服务。
建立配电网全业务标准制度体系,引领产业发展,强化示范功能。
“一流配电网,是未来的朝阳产业。江苏制造业基础雄厚,具有把握这一产业机遇的独特优势。”单红宇说,“扬州供电公司在构建一流配电网的过程中,注重建立配电网全业务标准制度体系,为引领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各地配电网建设提供借鉴。”
扬州供电公司对标英、法、意、德等先进国家及国际标准,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梳理了配电网各项技术标准和管理规定,建立完善了涵盖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项目评估等各环节的配电网全业务的标准制度体系。
在规划设计阶段,遵循国网《导则》,扬州供电公司创新供电区域分类8个量化指标,配合省公司制定发布江苏《细则》,实现了国网《导则》的有效落地;编制并出版各类区域设备模块典型设计方案和施工装配典型设计图集,统一设计方案,对配电网项目实现模块化设计。
在建设施工阶段,统一工艺标准,将配电室、架空线路等九类分部工程施工工艺规范、施工要点、观感质量、环境协调等进行深度细化,编辑成册,指导规范施工人员作业行为和施工质量管控,编制出版各类区域设备模块典型设计方案和施工装配典型设计图集,实现设计模块化。
在运营管理阶段,编制完成涵盖6大核心业务的60项管理规定和工作流程并开始试运行,为新型配电网管理模式提供制度支撑。
在项目评估阶段,研究确定了方便适用的21个评估指标,完成农村和城市一般试点区域规划后的评估,检验规划工作成效,促进规划工作提升,实现规划工作的闭环。
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实现“差异化”精益运维。
新型管理体制与运维机制是一流配电网有别于传统配电网的重要特征。扬州供电公司深化基础管理,开展基础数据核查、统计与存储常态化管理,明确“设备主人”及“数据主人”,保证台账数据唯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促进新旧设备的有机融合,实行电缆通道及辅助设施的信息化管理,开发应用先进成熟带电检测、在线监测技术,加强智能化状态检修的覆盖面。
扬州一流配电网遵循“成本、效益、质量”原则,基于配网设备所处不同规划分区、用户性质、网络架构以及特殊季节、环境与时期等多因素影响,建立配电网不同风险等级分级标准,制定各风险等级线路运检指标,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实行差异化运检策略,对高风险等级线路在运检频度与深度、运检方式与手段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实施重点管控;强化运检策略管理,根据配网设备重要性程度、风险等级的动态变化以及所处不同的寿命阶段适时调整策略应用。
扬州一流配电网还实现了城乡运检一体化管理。强化“配电一张网”管理,突破地县、城乡界限,融合营销和生产运维业务,把城乡中低压配网视作一个整体,统一制度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资源调配。
调研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扬州完成了覆盖面积达88平方公里的新型配电网的建设,包括城市核心区(8平方公里)、一般城区试点区(12平方公里)和农村试点区(68平方公里)。
据江苏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李斌介绍,从扬州“一流配电网”示范区运行情况来看,城市核心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不到5分钟,与新加坡、巴黎、东京、伦敦等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相当;城市中心区用户年均停电时间51.5分钟,与2012年的188分钟相比,下降了72.6%;农村用户年均停电时间87.77分钟,仅为上年全省农村平均停电时间的1/5。
示范区的故障报修平均抵达时间已经由13分钟下降为7分钟,同比下降56%;故障平均抢修时间城市由45分钟下降为32分钟,农村由135分钟下降为61分钟。示范区的供电损耗已从上年的7.25%下降到现在的6.27%,年可节约电量6000万千瓦时,节约电费约3000万元。
2013年12月,扬州一流配电网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专家组成员一致认为,扬州一流配电网建设已实现阶段性预期目标,形成了“标准化、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配电网运营管理模式。
一流配电网建设亟待协同推进
专家认为,智能配电网建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将带动配电网材料、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通信设备、智能家电等上下游产业的创新发展。此外,“一流配电网”结合最新电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在保障城市用电安全可靠、促进城市绿色发展、提升城市网络通信能力、丰富城市服务内涵等方面作用显著,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扬州一流配电网建设和管理示范区项目建立了覆盖配电网规划、技术、建设、运维全过程的科学治理形态和管理模式,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标准和管理体系,为江苏配电网整体水平的提升和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专家建议,江苏应积极推广扬州“一流配电网”示范区建设经验,以点带面,分阶段建设新型配电网,打造覆盖江苏全省的“一流配电网”。
一是积极推广扬州“一流配电网”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与成果。积极鼓励省内其他城市参照扬州的制度、标准,根据各自条件设置不同级别的试点区域,逐步推进新型配电网建设,进一步建成覆盖江苏全省的“一流配电网”。
二是扭转电力建设“重发、轻供、轻用”的怪圈,调整政策,向电力产业中间及末端倾斜。重点弥补配电网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在配电网结构设计、设备选型、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配电网无功作业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统筹城乡配电网协调发展,加大农网建设力度。转变过去粗放式、局部式的改造思路,统一规划城乡配电网,提高农网改造标准化、规范化水平;针对农网较为突出的低电压问题,加大投资力度,科学合理推进城乡配电网的规划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协调配套,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供电质量,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的用电需求。
四是鼓励电线电缆、机械制造、电子设备、通信网络、软件开发等配套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智能电网技术;鼓励发展光电、风电等新能源,积极探索有源滤波和无功补偿等新能源并网新技术。
原标题:中国一流配电网建设的“扬州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