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的环卫保洁服务
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从一开始就面临客观挑战:如何避免一阵风式的大扫除,从长效上建立起社区式的专业保洁服务,从而使乡村的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也向城市靠拢?在融水、三江等地,通过与专业环卫保洁服务商的合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的“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建立起体系化的城乡环卫服务。
早8点,融水苗族自治县融水镇古鼎村山安屯,垃圾转运车像往常一样准点开进村子,县里环境卫生管理站的环卫工人将街边的标准移动式圾桶推过来,无需再费力往上扛,她用遥控器指挥转运车抓住垃圾桶,缓缓上升,垃圾自动倒入密封罐,然后开走,前后不过10分钟。村民路中仁说,去年环卫站给村里配备了两个标准的垃圾桶,告诉大家生活垃圾今后要集中处理,“我们当然高兴,但也有疑虑,怕垃圾车来一天不来一天,堆多了更加臭。”转眼两年多,村民们发现转运车辆每天按时开进村里,大家已经养成了集中处理垃圾的习惯。
山安屯的垃圾转运只是“村收镇运县处理”其中一个终端环节,各村收集的垃圾通过乡镇建立的转运站,最终集中到县里新建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这样一个流程基本与城市的环卫保洁体系吻合,这也意味着乡村同样可以享受到社区化的社会管理服务。记者从融水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了解到,该县环卫保洁服务覆盖近11万居民。
该县环境卫生管理站站长陈海明认为,“村收镇运县处理”,环卫站引入了专业的保洁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在体系管理、设备和维护上,获得不少宝贵的经验。陈海明所说的专业团队,指的是——广西升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认为,融水县与专业环保企业合作开展的试点,是“清洁乡村”走在前面的探索,比起一些地方“蹲点监督”或者“大扫除”来说,建立专业体系更为切实而长效,更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垃圾不落地——设备、操作和员工的全面升级
延伸到北部三县的城乡一体保洁服务体系,发源于柳东新区,肇始于升禾环保。在新区,“以桶换桶,以厢换厢,垃圾不落地”的垃圾转运系统使得这个新城区在服务管理上有了“未来之城”的雏形。而设备和技术的升级,则大大提升了环卫保洁的效率和对细节的改善。
在路面保洁上,传统方法是一把大扫帚、一把小扫帚、一辆厢式人力三轮推车的原始作业模式,一个环卫工人每天清扫800米路面。升禾公司采取自动化作业后,服务距离增加到1500米。相较于现有的环卫作业体系,升禾环保采用先进的机械化收运模式,代替传统的人力作业,大大解放劳动力,实现了量的提升。最让人刮目相看的,是升禾自主研发的环卫环保产品,清扫用具,洒水车、清扫车、单人环卫电动车、垃圾箱——这些设备和技术手段的运用,不仅让升禾成为高质量服务商的代表,更使之成为环卫设备供应商,打造出一种商业模式,形成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再到服务的产业链。公司总经理全知音说:“这种模式在其他的产业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从环卫的领域来理解,应该就是一种创新了”。
专业的服务商和供应商,不仅仅体现在保洁质量的提升,更深入影响到柳州城市服务管理的体系改变:
环卫保洁从“花钱养人”转变成“花钱办事”。政府部门从原来既要组织实施环卫作业,又要实施监督管理的全能模式,转变为主要从事监督管理,真正从繁杂的环卫工作具体事务中置换出来,提高工作效率,还大大地降低了新区政府的财政支出。
市场化运作催生“环卫蓝领”。企业化经营机制促进了环卫队伍更新和环卫队伍形象的提高。升禾环保的员工待遇相比环卫所员工要高,还享有交通补贴、优秀员工奖等绩效化的福利,这样不但能够留住人才,还解决了环卫工人普遍存在的医疗、养老、工伤等社会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从垄断的一枝独秀到多种竞争的利益格局的转变。市市容管理局一位负责人认为,环卫市场化激活了市场潜力,一旦形成良好的环卫市场环境,各种经济成分、各种投资主体的公司就会应运而生,形成技术、服务和价格的充分竞争,职能部门只要做好裁判和监管者,就能乐见城市面貌的提升和改观。
政府花钱买服务,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就是升禾模式在形成过程中抓住的政策和市场机遇,也是我市城市服务管理形成“柳州模式”的一股推动力量。
原标题:升禾环保上市之路全记录二:升禾模式推动柳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