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收时节雾霾锁中原 秸秆为何屡烧不止?
11日,河南省12市县遭遇重度污染。此间正值夏收时节,焚烧秸秆被指“罪魁祸首”。秸秆年年禁,为何屡屡烧?
根据河南环保部门提供的空气质量数据,当天,该省郑州、鹤壁、新乡、焦作等12市县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均为PM2.5。其中鹿邑的AQI(空气质量)指数更是达到了500,该指数大于等于300即属于严重污染。
在郑州街头,可见城市上空飘着一层灰色的烟雾,高层建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烧麦秸秆的味道。”对于弥漫在空气中的刺鼻味,曾在农村生活过的市民郑继盈说,正是麦收的时候,应该是有人焚烧了秸秆。
官方关于“空气质量逐步变差”的回应,证实他上述判断。郑州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表示,一方面该市自身污染物排放仍较高;另外,近几天气象原因造成扩散条件较差,使区域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特别是近几天周边地区秸秆焚烧对郑州影响较大,加重了空气污染”。
河南以小麦为主的夏粮,占全国四分之一。不过,小麦被大型机械收割后,田内会留下大量秸秆以及麦秸茬。
据统计,2010年,河南全省共产生各类秸秆资源超过8500万吨。面对丰富的秸秆资源,有人说,能造纸;有人说,可以造家具;还有人提出,要用秸秆发电。
但每亩小麦纯效益不过几百元人民币的前提下,秸秆不免沦为农民手中“鸡肋”,回收利用率堪忧。
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赵勇表示,很多农民也知道焚烧秸秆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但是出于成本等考虑,不得不选择焚烧。
为了禁烧,河南各地曾出台禁令,对发现着火点的县市、乡镇处罚10万甚至100万元人民币,似乎无济于事。
这两天,一条关于“河南救援人员不救安徽火”的消息引发两省关注,它的背后还是由于秸秆燃烧引起。
秸秆屡烧不绝,还有“九龙治火”的原因,它涉及地方政府、环保、农业、公安、消防、气象等。
记者在河南省环保厅官网看到,有网友实名投诉“开封四周大面积麦茬焚烧”,得到回复却是“请您向当地政府和下设的禁烧管理办公室进行投诉和反映”。
生物质锅炉能解决什么问题?
生物质锅炉是锅炉的一个种类,就是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叫生物质锅炉,分为生物质蒸汽锅炉、生物质热水锅炉、生物质热风炉、生物质导热油炉、立式生物质锅炉、卧式生物质锅炉等。
生物质产业同时它有一个什么功能呢?使得这些地区秸秆陆地燃烧和秸秆污染,它可以起到环保作用,有这种好的功能,所以它也是在这方面作出了贡献。孙瑞和表示,由于执行“国十条”《关于防治大气污染条例》,现在大量要减去中小的燃煤锅炉,要减去燃煤锅炉怎么办?就要替代,就是刚才李会长说到的替代。现在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环保部都发布各种各样的条例、方法、规章等等,大力促进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供热,这样的产业在京津冀,在东北,在华北,在全国都在蓬勃发展。
淮锅兴业生物质能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加快市场推广力度
淮南淮锅兴业雾霾治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较大的雾霾源头治理环保服务型企业之一。公司成立以来,淮锅一直秉承一切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始终处于稳健、高速发展的状态。其下属致力于热源产品研发的上海瑞波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拥有十多项国家专利知识产权,整合执有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核发的C级锅炉制造许可证,并具有P≤1.6MPa整(组)装锅炉安装、修理、改造资质的淮南市锅炉生产基地,产品涉及工农商用环保锅炉(压力容器)生产、安装、检测、改造以及高科技含量热源产品。
近期大盘维持震荡,消息面空方仍在发力:“周期股遭遇融资偿还,市场短期震荡或在所难免”,此举或加大指数下行压力;“央行喊话半个多月:银行房贷收紧局面未明显缓解”,短期或使地产股有所承压。在此背景下,二级市场上一直以来以增长稳定、估值相对适中著称的生物质能板块的抗波动能力再一次有所体现。
从行业内部分类来看,目前我国循环经济行业主要有两类可关注的公司:一是在生物质发电业务上有超预期空间的公司,比如凯迪电力,公司生物质发电业务燃料市场整顿效果显著,在建生物质电厂加速投产,生物质发电量稳步攀升,近期单月生物质发电累计超2亿千瓦时,后期收购集团优质生物质电厂提升后续资产注入预期,将与煤炭和环保发电业务形成互补。二是有望凭借强大实力快速切入生物质能领域的公司,比如华西能源,由于在钢铁高炉煤气、燃气轮机等余热利用设备领域遥遥领先,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奠定的产业基础,强势切入余热利用项目建设和投资运营,涉及钢铁、电力、石化、天然气等多个行业,而公司储备的清洁煤气化技术,可替代工业用天然气和燃料油,据测算可节省下游客户40%燃料成本,在陶瓷、电解铝和玻璃等行业拥有广阔空间。
从投资的角度看,2012年3月我国出台了利于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指出对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质能发电)进行一定的电价补贴。2012年底,国家能源局下发《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目标,2015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5000万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建议投资者可关注凯迪电力、华西能源、韶能股份、长青集团、中粮生化、龙力生物等。
淮锅兴业生物质能发展条件逐渐成熟 应用前景广阔
变废为宝 市场认可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显示,中国可作为能源利用的生物质资源总量每年约4.6亿吨标准煤,目前已利用量约2200万吨标准煤,还有约4.4亿吨可作为能源利用
河北省曲周县王庄村应该是当地第一个"告别煤炭"的村庄。"我们家从前年开始,冬天取暖就再也不用蜂窝煤了,都改烧这种生物质燃料秸秆块,上火快、火劲大,并且干净方便,烧饭和取暖一起都可以解决。"村民王怀义高兴地向记者介绍着家里取暖的新"装备"。
他告诉记者,这个生物质燃料秸秆压块是用棉花、玉米、小麦秸秆压缩制造的,然后利用配备的生物质炉具来燃烧。测算下来,不仅比燃煤炉能提高室温,相比一年3吨左右的用煤量,使用生物质燃料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600元。再算上卖秸秆的收入,还可以节约600多元。"更重要的是,烧生物质秸秆块,不仅合理利用了废弃农作物的秸秆,杜绝了焚烧秸秆和煤炭燃烧的空气污染源,村前屋后的环境也干净整洁多了。"村支部书记王怀珍感慨地说。
王庄村的生物质燃料只是河北省改善农村环境、调整能源结构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断增加,造成大量农作物秸秆剩余。除还田、青贮外,大部分秸秆被就地焚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曲周县科技局局长顾爱云说:"生物质燃料就是为了节能减排,缓解能源日益紧张的矛盾,从而让这些剩余秸秆‘变废为宝’的有效技术途径。"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雷廷宙表示,我国生物质能多样化利用已经取得较大进展,生物质发电、液体燃料、燃气、成型燃料等多种利用方式并举,技术不断进步,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势头。
条件成熟 应用前景广阔
早在我国生物质工程兴起之初,就有人测算,充分利用生活垃圾与有机废弃物,每年可产生1000亿立方米的生物天然气,相当于2010年全国天然气消费量;利用好每年约6.9亿吨的可收集秸秆资源量,亦可产生相当于6座三峡发电站的生物质电厂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期,然而快速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日益增大的能源缺口和严峻的环境问题。
2013年以来,我国北方多个城市频繁出现雾霾天气,严重的空气污染给我国"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工业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同时,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煤改气"工程不断实施,导致天然气需求量激增,供需缺口随之扩大。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300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0%。
对此,生物质燃料技术领军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北京农业大学教授石元春表示,要减少污染物,特别是污染气体的排放,就必须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对外依存度,大力发展国内可再生清洁能源刻不容缓。
事实上,生物质能源得到如此高的肯定并不是"空谈",是有据可依的。据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资源发展战略咨询报告显示,我国生物质能源的资源量十分丰富,且是一种有效利用各种有机废弃物的理想方式。
当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高度重视,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07年颁布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提出目标,要求到2020年,生物质成型燃料年生产和利用量要达5000万吨,沼气年利用量达440亿立方米,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1000万吨;国家发改委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明确表示,将农作物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列为鼓励类产业,予以重点支持。
原标题:淮锅兴业:加快生物质锅炉推广 解决秸秆屡烧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