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环保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1、北京大学环能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环能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4日,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建立新环能前沿学科,树立低碳科研教学培训典范,教育并储备有能力解决环能问题的科技人才,提供解决区域和全球性能源和环境问题的

首页 > 环境监察 > 报道 > 正文

2014年高考填报:环保专业实力最强大学汇总

2014-06-12 10:51 来源:OFweek 节能环保网 

进入21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

环保专业毕业生能力被评为A+等级的学校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1、北京大学环能学院

环境与能源学院(环能学院)成立于2009年5月4日,学院的办学目标是:建立新环能前沿学科,树立低碳科研教学培训典范,教育并储备有能力解决环能问题的科技人才,提供解决区域和全球性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技术方案。建立与公众、政府和企业团体长期互动合作机制,共同努力为满足人类社会对能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服务。

环能学院在北京大学本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化学等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结合深圳校区汇丰商学院、国际法学院、化学生物与生物技术学院等院的专家资源,开展环能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学院综合考虑环境与能源问题,在解决环境问题的同时解决能源问题。我们研究的核心是把环境中的废弃物、污染物在治理的过程中资源化、能源化,并开发可再生、低碳能源新技术。本学院科研及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在寻求区域经济发展,人类生活质量提升的同时研究并推广二氧化碳在大气循环中零排放技术,改善全球气候变迁的成因,最终帮助实现低碳和零碳经济。

学院目前设置了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招生专业,共有十一个研究方向,包括: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与健康、城市水环境与水资源、环境金融、能源管理与能效审计;水处理与资源工程、环境与能源信息、生物能源工程、环境微生物、能效工程、固废处理与资源化。目前环能学院在校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84人,毕业生去向主要为国家机关、研究机构、学校、企业、出国深造等。

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1928年设立的市政工程系,在我国环境工程学科的奠基人陶葆楷先生的带领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逐步发展壮大。1977年建立我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成立环境工程系,1988年被评为我国唯一的环境工程重点学科;1997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01年和2007年两次蝉联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和2013年两次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一名;2011年在清华大学喜庆百年华诞之际发展为环境学院。

在最近的数十年中,在教育部、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等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历届校院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拼搏,环境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基地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建立了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市政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生态学为重点的学科体系,组建了一支以钱易院士、郝吉明院士和陈吉宁校长为学术带头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了一大批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人才,已经有6名环境学科的教师和校友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立了“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等高水平的开放式研究机构,长期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和“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为国家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服务、理论支持和决策支撑,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在我国的环境保护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3、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复旦大学于1996年新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目前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可授予本科、硕士(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博士学位(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有一支高学历、年轻化的教学和研究队伍,现有教职员工共77人,其中教授20人(包括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人,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人),副教授27人,讲师17人,共有博士生导师25人,同时,聘请了8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任讲座教授、顾问教授或兼职教授。目前,环境系还拥有“环境学科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

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包括环境化学、大气环境、环境监测、环境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6个专业方向。环境科学专业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事业心强、具有广泛适应性的科研、管理和教学的人才为目标。强调基础教学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科学素质的培养。注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有所了解,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能力。毕业生适宜从事环境保护、环境监测、三废治理、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卫生防疫和商品检验等方面的工作。毕业生适应性强,就业的选择余地大。目前每年招收60余名本科学生和50余名研究生(其中博士生约15名)。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发挥复旦大学学科综合、交叉的优势,主要学科方向既包括以大气化学等领域为重点的环境科学方向和以水污染控制为主题的环境工程方向,也包括以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为核心的环境经济与管理方向和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城市生态与规划设计方向。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大气环境、环境监测、污染控制、水/气处理工程、城市生态学、环境设计与规划、环境经济与管理、新能源等多个方面,并逐步聚焦形成了以全球环境变化和流域污染控制为特色的两大研究主题。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方向,围绕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的影响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全球变化与大气气溶胶化学、气溶胶长程传输及多相反应、大气痕量气体先进观测技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污染物自由基化学和光化学、全球变化的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低碳生态城市规划以及全球变化下的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等热点领域的研究。在流域污染控制研究方向,围绕国家在水资源和水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将污染控制和流域生态规划相结合,开展了流域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农田地表径流及低污染水深度处理、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质在线检测与监控、流域大气沉降及其生态效应、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4、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研究和教学的单位之一。1978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环境科学研究所,1984年成立环境科学系,1993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系,1999年成立环境学院,下设环境科学系和环境工程系。自1978年以来,环境学院已逐步形成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和继续教育完整的环境教育体系。现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系,以及“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余个研究单位。

1994年环境科学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1996年列入南京大学“211工程”学科群建设计划,后列入南京大学“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0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环境科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环境工程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目前环境科学是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环境科学与工程是江苏省一级重点学科。

目前学院主要涵盖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其中环境科学学科包括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和环境规划与管理三个方向,其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环境化学方向主要开展有机污染化学、重金属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环境分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在有机污染物的结构与其理化性质、生物活性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稀土元素的形态分析、环境行为和生物有效性研究、优先控制有机毒物筛选和微量环境持久污染物监测技术、受损环境修复机理与技术、饮用水中致突变前驱物的形成机理以及光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研究形成特色和优势。

环境生物学方向研究特色在于:分子水平上环境污染物的生态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生物对环境污染的适应及抗性机制;优先控制污染物的生态基准和标准;有毒工业废水中关键毒物的鉴别新技术;降解高浓度有机废水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和跨界融合技术。

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长期致力于环境学基础理论、水污染控制战略、可持续发展规划、环境管理与环境政策的研究。在环境基本规律及其内涵、环境科学学科基础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规划、我国水污染控制战略与实践、环境经济评价的理论和方法、环境评估的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化等方面的研究形成特色。

5、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简称环资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由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相关系(所、室、中心)合并组建而成。学院现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和资源科学系等3个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土水资源与环境、农业化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等8个研究所及1个实验教学中心。

学院现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浙江省重点学科1个;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2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利用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和资源环境科学4个本科专业。学院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和继续教育的完整教学体系。

学院现拥有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作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

6、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成立于1983年的环境科学研究所,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高校首批从事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教育的基地之一,也是最早的环境地理学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同时还是环境地理学领域学术交流中心。研究所的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环境保护专家刘培桐先生,他与王华东先生、杨志峰教授曾先后担任该所所长。

随着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环境学院于2003年正式成立。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目前下属“八所”,即水环境化学研究所、水生态研究所、水气环境模拟研究所、生态模拟与城市生态研究所、土壤环境研究所、环境管理研究所、水质控制工程研究所、水资源与河流研究所;“二中心”即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中心和环境影响评价中心;“二系”,即环境系统工程系和环境科学、政策与管理系。同时,还拥有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水沙科学重点实验室,以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目前,环境学院拥有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拥有硕士学位授予点6个: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拥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1个:环境工程;拥有本科专业2个: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19人,硕士研究生188人(含留学生),博士研究生176人(含留学生)。

环境学院具有开展多学科交叉及跨学科综合研究的特点和优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环境学院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经济学与生态学领域的综合性基础研究与应用性基础研究为对象,集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于一体,培养环境科学与环境保护领域急需的科研技术与管理人才,并探索与开发研究国家急需的、以中国水与生态问题和区域环境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污染防治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在学科上已形成了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环境预测与污染控制相结合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体系,其中,环境科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环境工程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国家授权一级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环境评价、规划与管理;流域水环境过程;土壤污染诊断与修复;湿地生态系统模拟;水污染治理工程;水生态修复技术;环境经济分析与生态价值评估;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废物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环境教育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等。软硬件设备齐全,具备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良好条件,在国内同行中处于一流水平,并在此领域里做出了贡献。

7、南开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1983年南开大学环境科学系成立,这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成立的环境科学系,戴树桂教授任系主任。1998年成立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坦教授任院长。学院现有天津市重点实验室“城市化中生态修复与污染防治”,正在向国家环保总局申报的“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已进入评审。

学院设有8个教学与研究机构: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与管理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环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环境评价与规划所;南开大学泰达膜分离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南开大学城市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和南开大学战略环境评价中心。

在环境污染与防治化学、有机污染物环境化学、绿色化学、生态及毒理学、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大气颗粒物源解析技术、微污染水体治理、环境评价与管理、环境与社会发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循环经济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明显特色。

8、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上下水道系及1981年成立的环境工程系。1988年成立环境工程学院,1998年正式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02年,为加强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同济大学共同建立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使同济大学环境学科跨入了全面国际化环境教育和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学院现设有市政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环境科学系三个系,共有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三个二级学科专业,均具有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其中环境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市政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拥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长江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等平台。

学院的科研领域主要包括污染控制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水资源综合管理与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及地方的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9、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于2011年3月30日成立,是在原海洋与环境学院的环境与工程学科和生命科学学院的生态学科基础上组建而成。学院现设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生态科学与工程系和环境科学研究中心三个机构。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环境科学国家二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和环境工程省级重点学科。根据2012年“WebofScience”最新ESI(EssentialScienceIndicators)统计,我校环境与生态学科进入该学科领域全球研究机构国际上排名前1%。

本学科群拥有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海陆界面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滨海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1个校级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并拥有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甲级环境影响评价证书。

学院瞄准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多重压力下近海-流域与湿地生态系统演变机制的重大科学前沿,同时针对国家与地方对近海-流域-湿地生态安全和防灾减灾的重大需求。本学科群(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将以亚热带水域生态系统(流域-河口-近海)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主攻水域和湿地生态系统与环境演变过程与机理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建立生态系统水平的海陆统筹管理的理论体系,同时大力发展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环境评价等相关应用类学科的发展。

10、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和海洋环境研究所,以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挂靠学院,并持有国家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教学和科研具有鲜明的海洋特色,是全国首批8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点之一。现有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环境规划与管理博士点和硕士点各3个。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和山东省学科带头人岗位。环境科学学科是山东省唯一“十五”强化建设的省级环境科学重点学科,“环境工程”在2002年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6年,“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学科再次被列入“山东省‘十一五’高教强省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环境科学”列为“十一五”强化建设学科。2007年,“环境科学”被审核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现有本科生357人,研究生379人。

按照“面向社会需求,理工协调发展,突出海洋特色”的办学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基础理论与应用能力培养并重,在综合中求特色”的治教方略,以学科建设为核心,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与教学平台,培育优秀团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水平!

原标题:2014年高考填报:环保专业实力最强大学汇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