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智慧城市这一概念或许我们都已不再陌生。就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京交会上,智慧城市着实又火了一把。
来自德国科隆市,主管社会保障、社会一体化与环境保护的副市长何珂女士(Henriette Reker)也来到北京与中方共同交流未来智慧城市建设。
科隆,这座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畔的历史名城,拥有百万人口和400平方千米的地域面积,是德国重要的褐煤产地之一,重工业十分发达。
在会议现场,小编采访了何珂女士,为大家一并细说科隆市在智慧城市规划方面的项目经验与相关理念。
有定义称,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是它具体到底又是什么呢?
“总会有人问我智慧城市最简单的例子是什么?”何珂介绍道,“比如市民在一家医院进行会诊,将会诊信息输入信息系统,整个国家甚至全球各地的医疗专家都可以看到并可以参与会诊,进行更好的医疗诊断。”
智慧城市,顾名思义,其实就是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智能便利的发展管理模式。
举一个最接“地气”的例子——智能交通。交通拥堵的问题一直让大城市头疼,然而在智慧交通系统中,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为驾驶员提供路况信息,哪条路出了事故哪条路最通畅都可及时反馈,并且还可以辅助驾驶员甚至是直接代替驾驶员去驾驶车辆。这样不仅可以保障交通安全还能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此外,智能楼宇、智能家居以及包括何珂提到的智能医院等等都可为城市居民带来许多的便利。
接近零排放的智慧心脏
“2011年的秋天,科隆市就与能源供应商共同建立了智慧城市平台,”何珂在接受小编采访时表示,“目前在科隆市,已有六个城区已经参与了智慧城市的项目建设,后续还会有更多的城区参与进来。”
据了解,科隆市将智慧城市的新项目集中建设在了城市的核心区——米尔海姆区,这里居住着14.5万市民,地域面积为52.53平方公里,它被称作科隆的心脏。在这里,科隆市政府分别在能源、交通和信息通信技术三大领域进行了具体的项目规划。
在能源方面,科隆市规划了米尔海姆虚拟发电厂。“我们将多种能源的源泉并联在一起,不必再去使用新的电厂或热电厂来保障能源供应,”何珂介绍道,“我们将利用并提高现有的能源储存能力,为城市提供分布式的能源供应。”
在交通方面,米尔海姆区被规划成“接近零排放的区域”。据了解,科隆市目前的城市交通仍集中在传统公共交通,“如何促进电动汽车出行,如何为电动车提供便利的充电设施都是今后要解决的问题。”何珂补充道。
此外,在信息及通信技术方面,科隆还将建成数据开放平台。“例如将现代通信技术与出行交通结合,进行更好的交通管理,”何珂强调,“智慧城区的建设需要把交通、能源和信息三大领域的技术共同融合,实现我们的资源效益最大化。”

德国科隆的智慧城市项目概况图
“让市民成为项目支持者”
众所周知,大型城市不仅是能源和城市资源的消耗大户,也是废弃物和垃圾的排放大户。全球城市的发展都在资源利用和能源供应方面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作为城市而言,我们不想孤军奋战,需要和工业、学界、研究机构以及各类社会组织一起来面对挑战。”何珂对记者表示。
在智慧城市的管理层面,小编了解到,科隆市专门构建项目主管机构,其中包括了主管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以及管理局等。主管委员会由科隆市市长以及3位副市长组成,而顾问委员会由多家大型企业以及科研机构组成,管理局由莱茵能源公司和科隆市环保局组成。“企业、大学、研究机构,包括科隆商会在内,都在为我们提供支持,” 何珂女士介绍道。
小编还了解到,在公众参与方面,科隆市政府力求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信息。例如在交通方面,科隆市政府会为市民提供相关数据,优化出行路线。对此,何珂表示,“我们提议要进一步加大数据的挖掘,并通过现有的通信工具更好地传递给市民。”
此外,科隆市还建设了气候大街,那里云集了包括居住、办公以及电动出行等各类小型的“智慧项目”,当地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方便市民及时了解并参与智慧城市的小型项目,从而可将市民融入项目,成为项目的承担者。
“智慧城市不应只从管理者角度出发,应该让市民参与进来,让市民本身成为智慧城市的支持者,”何珂女士强调说,“这一方面需要我们多多与市民沟通,他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自己的消费行为到底该如何符合智慧城市的要求。”
“只有走智慧城市的道路,我们大城市今后才能存活下去。”何珂表示,“重要的是,智慧城市需要我们实实在在地去贯彻,让公民一同参与进来。”
背景拓展
小编特意综合了德国其他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项目简介,希望大家能够对智慧城市这个概念的了解更深入。
1.柏林的电动交通项目:
2011年3月,柏林提出“2020年电动汽车行动计划(Action Plan for Electromobility Berlin 2020)”,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奔驰smart 的car2go 项目。在该项目中,注册用户可以在大约250 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租用到配备了智能熄火/ 启动系统、空调和导航系统的smart fortwo车辆,并根据自己的意愿长时间驾驶这些汽车,然后在运营区域内的任何公共停车场归还汽车。此外,car2go 还面向iPhone 用户推出了一款car2go 应用。用户可以通过该应用查询附近可用的car2go 车辆等信息。目前,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地区是德国最大的电动汽车“实验室”,也是少数拥有220个公用充电桩的德国城市,迄今实施的可持续交通项目涵盖了从私人和家庭用车,到电动汽车共享、企业车队,再到卡车货运、电动自行车的广泛目标。
2.柏林的智能住宅项目:
柏林的“被动式节能住宅”是在低能耗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个全新的节能概念。此种节能建筑在室外温度为零下20℃的情况下,室内可以不必开空调或暖气就保持正常生活所需的温度,意味着房屋基本不需要主动供应能量,每年单位面积供热能耗仅为15度电,远远低于目前德国的标准75度电。而这种效果,只需通过材料、设计、施工等手段就可实现,它的采暖能耗每年不超过15kWh,即每年每平方米的原油消耗量不超过1.5升。此外,被动式节能房的能量来源于可再生能源,主要是由屋顶上的太阳能装置来供电,只是在极少数的情况下需要额外的能量用于取暖。同时,为了尽量多地接收阳光,房子大多向南,窗户面积也尽量大,而三层隔离窗的设计,是为了使室内产生的热量不会向外流失。而且其自动通风系统可以从废气中抽取热量,再使用这个热量为吸入的新鲜空气加热。
3. 法兰克福的垃圾再利用项目
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除了常规的填埋和焚烧外,法兰克福正在越来越多地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垃圾,将之转化为电能和热能。如利用生物发酵剂处理厨房垃圾,将法兰克福全市每天1000吨以上的生活垃圾转化为无公害生物有机肥,可利用这些有机肥培植无公害蔬菜及花卉等。目前,法兰克福有30,000户家庭正在使用垃圾发电厂生产的电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节约诸如油、汽、煤等石化燃料并降低CO2排放从而保护环境。
4.法兰克福的水资源管理
虽然德国整体而言水资源丰富,但政府也不忘通过各种手段鼓励节约利用水资源。如法兰克福所在的黑森州就政府提供一部分补贴,鼓励和帮助居民购买雨水收集设备,主要是通过房顶收集雨水,雨水经过管道和过滤装置进入蓄水箱或蓄水池,再通过压力装置把水抽到卫生间或花园里使用。此外,保护水资源免受污染和提高水质也是政府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障水源安全,在含水层周围按不同的距离划分了三级水源保护地带,其中在采水点周围10米范围内的一级保护带要求最为严格,禁止一切有污染的物质渗入地面,违者将被罚以巨款。为了保证自来水质量,从生产、传输和监管等各环节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目前德国自来水都达到了直接饮用的水平,而法兰克福对水质的要求更高,目前已经达到每小时一测的程度。
5.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的远程诊疗项目
“远程诊疗”是一个针对慢性心脏病患者的远程监控的项目。通过利用互联网、手机等ICT手段,患者可以定期将血压、体重等监控数据从家里传到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这样,患者一方面可以持续监控身体状况并提早确定潜在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以及时得到医生的建议并减少去医院的次数。也就是说,该项目实施之后,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的老百姓就可以免去经常上医院量血压、体重的舟车劳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6.弗里德里希哈芬市的智能仪表项目
“智能仪表”项目启动于2008年,其目标是为了帮助居民节约能源。最初,整个城区的大约350个志愿者家庭安装了智能仪表,到2011年春天,弗里德里希哈芬市奥伯霍夫(Oberhof)和威德汉格(Windhag)两个区的所有家庭全部安装了这种新型智能仪表。安装了智能仪表之后,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监控家庭的能源消费,对能源消费和能源价格等信息更加了解,并可以根据监控信息改变家庭能源消费习惯,从而实现期望的能源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