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煤制气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巨额融资,项目资金的落实将加速当地煤制气项目的推进。从已经获得的“路条”来测算,未来3年煤制气投资规模将超过2400亿元,煤制气项目有望驶入快车道。
新型煤化工 投资热潮凸显龙头股机会
由于中国特殊的资源禀赋,煤炭在能源领域的地位无可替代,有序建设现代煤化工升级示范工程、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已经成为“十二五”煤炭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随着近期各类国家示范项目的标杆效应逐渐显现、关键技术渐趋成熟,预计未来5年我国新型煤化工产业有望迎来真正的投资热潮,相关新型煤化工龙头股值得投资者关注。
技术提升 市场做大
传统煤化工包括煤炼焦产业链、煤经合成氨制化肥产业链以及煤经电石制PVC产业链;新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油和煤制醇醚。
近年来,国内发展煤化工优势明显,技术发展迅速,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天然气,以及替代石油、天然气制取烯烃、乙二醇及二甲醚等下游产品的各种新型煤化工工艺在技术上已趋于成熟。相对于高价的进口原油、天然气,中国的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廉价,煤制油、煤制天然气更适合作为战略性的国家物资储备。
2009年5月,国务院正式发布《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要求稳步开展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今后3年停止审批单纯扩大产能的焦炭、电石等传统煤化工项目。在关于稳步开展煤化工示范中还提到,重点抓好现有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等五类示范工程,探索煤炭高效清洁转化和石化原料多元化发展的新途径。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煤制烯烃技术进展迅速,以大连化物所为代表的第二代DMTO技术实现了甲醇和C4同时向烯烃的高效转化;神华包头煤制烯烃示范性项目运转良好,已经具有可观的盈利能力。煤制烯烃具备产业化条件,将会成为石油基制烯烃产业的有效补充。
随着天然气在环保及节能等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量迅速增长。城镇燃气、天然气汽车、发电及分布式能源等下游产业均有望在未来数年取得可观发展。而从供给面看,进口气源价格高企,页岩气技术瓶颈尚存,在重点地区适度、规模化发展煤制天然气项目符合市场需求,煤制天然气也有望成为液化石油天然气和常规天然气的重要替代。
龙头股机会凸显
“2014年解决用气荒,不仅需要提高供给,还要加强调控。”在2014年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如何应对天然气“气荒”成为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需要面对的问题。
新型煤化工在“十二五”期间延续“升级示范、总量控制”的总体目标,但根据权威估算,示范项目总投资规模仍将达到5000亿元,较“十一五”大幅增加近4000亿元。包括煤制气在内的煤炭清洁利用前景广阔,煤制天然气在“十二五”期间也将风生水起。
新型煤化工大发展下,化工工程龙头公司受益明显。虽然当前外资、民营企业及石油石化系统企业的激烈竞争,但在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领域均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仍可凭借雄厚的技术储备为公司业绩增长带来长期亮点。预计在新型煤化工投资热潮的带动下,此类公司订单额将保持稳定增长。
此外,化学工业工程领域的骨干上市公司也能收获机遇带来的估值溢价。由于目前此类公司估值水平普遍较低,伴随着投资者关注焦点的逐渐聚集,那些净资产收益较好的公司股价有望出现一轮明显的上涨势头。
根据相关部署,煤化工产业“十二五”规划也将有望推出15个新型煤化工示范项目,其中9个项目涉及煤制气,预示着未来几年煤制天然气将迎来可观发展。而近期中石化新粤浙管道成功取得发改委“路条”,无疑又是一大积极信号。
煤化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煤炭行业下行周期确认:短期内煤炭需求处于周期底部,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的式微,煤炭消费的增速放缓,加之供给释放,煤炭下行周期确立。
煤化工发展迎来良机: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逐年提高,能源结构存在改善需求;煤炭供给重心逐步西移,未来新疆成为主要增量来源,煤炭运距过长、成本过高,就地转化存在必要性;煤价回落,煤油比价降低为煤化工提供了可能性。
现代煤化工具有盈利前景:传统煤化工业务包括焦炭、聚氯乙烯(PVC)、甲醇等,均已过剩,盈利前景不佳,综合经济效益层面、供需层面和政策层面等多个角度分析,在五个现代煤化工类别中,看好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煤制油的前景尚不是非常明确,煤制二甲醚则面临着较为严峻形势。
煤化工有望带动煤炭行业进入新周期:假设规划项目能够如期投产,到2015年煤化工耗煤总量有望达到7.7亿吨,其中新疆、内蒙古、陕西、山西四省合计约为6亿吨左右,占总体煤耗的78%。疆陕蒙晋煤化工煤耗占新增产能的比重分别为79%、54%、52%和16%。这意味着除了山西产能释放压力比较大外,其余省份50%以上的煤炭将用于就地转化,山西2015年前仍有近4 亿吨的产能依靠外运解决。
煤化工带来设备和安装的盛宴:煤化工设备投资占到投资额的45%以上,建筑安装占到投资额的10%以上,我们估算十二五期间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乙二醇这四项盈利前景较好的四个品种煤化工设备有望分享9000亿左右的投资。
策略:至2015年前后,煤化工的规模化将成为拉动煤炭消费的新动力,届时煤化工耗煤占煤炭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引领煤炭行业进入新上升周期。在煤化工规模化之前,煤炭行业过剩格局延续,煤价仍将在底部徘徊,行业整体缺乏趋势性机会,持有全产业链公司仍是相对安全度过行业周期低谷的最佳选择。我们相对看好中国神华(行情,问诊)、兰花科创(行情,问诊),直接参与新型煤化工业务的公司主要有中煤能源,但对业绩的贡献仍需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