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目前业界对直流输电没有异议,预计2014年进展速度将会较快。特高压交流工程由于争议较大,仍存在不确定性。饱受争议的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或将在2014年加速推进。在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首要措施就是实施跨区送电。这是国家层面首次表态将采用跨区送电技术治理雾霾。国家能源局随后召开的2014年度工作会议,亦印证了这一举措:建设12条电力外输通道,其中8条为特高压项目。尽管决策层对特高压的态度已经出现变化,国家电网公司也对特高压工程充满期待,但针对特高压项目的质疑声音并没有停息。全国一张网?早

首页 > 评论 > 正文

中国特高压电网提速扩建

2014-05-07 10:11 来源:凤凰周刊 

[内容摘要]:目前业界对直流输电没有异议,预计2014年进展速度将会较快。特高压交流工程由于争议较大,仍存在不确定性。

饱受争议的中国特高压电网建设或将在2014年加速推进。

在2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部署雾霾等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首要措施就是实施跨区送电。这是国家层面首次表态将采用跨区送电技术治理雾霾。国家能源局随后召开的2014年度工作会议,亦印证了这一举措:建设12条电力外输通道,其中8条为特高压项目。

尽管决策层对特高压的态度已经出现变化,国家电网公司也对特高压工程充满期待,但针对特高压项目的质疑声音并没有停息。

全国一张网?

早在2004年11月,国网公司就曾为交流特高压输电项目编制了庞大的建设规划,以“三纵三横”,甚至“五纵六横”的交流特高压电网布局,将26个省级地区联接成为一张全国性的大电网。

特高压分两种技术,交流特高压和直流特高压。在中国,特高压是指±800千伏及以上的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的电压等级。

根据国网公司内部人士的说法,特高压电网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在经济性上胜于铁路运煤,是解决中国能源与负荷中心逆向分布的优选。

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特高压项目一直境遇不佳。由于存在不同意见,2008年国家电网公司被迫将其建设规划缩减为“三华联网”,即在国网公司控制的东北、华中、西北、华北、华东五大区域电网中,通过建设“三纵三横一环网”的交流特高压电网,将华东、华北、华中三个地区联成一张电网。

业已缩水的“三华联网”依然屡遭挫折,其中诸多交流特高压新项目迟迟未被国家发改委核准,导致国网公司的“十二五”规划一直未能出炉。这直接影响了国家层面电网专项规划的出台,并给特高压电网设想提供了持续争论的空间,形成恶性循环。

截至2013年11月底,内地仅有2条特高压交流线路、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在运行,3个特高压交直流项目工程在建。但当雾霾日趋严重,成为公众议题时,特高压再度迎来转机。

要缓解大气污染,用新能源替代燃煤消费是必由之路。目前,中国大规模风电、光伏基地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区,距离东中部负荷中心超过1000千米。因风电大规模开发超出了当地消纳能力,加上电力跨区输送通道建设滞后,中国在2011年和2012年曾出现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风电与光伏两大新能源产业双双步入“寒冬”。

与新能源分布相似,中国煤炭资源与电力需求也极为不平衡。接近80%的煤炭资源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70%以上的能源需求却集中在东中部,能源基地与负荷中心距离1000-3000公里。为治理大气污染,中国正大幅削减东部大城市的煤炭使用量,将大量火电厂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用“西电东送”取代“西煤东运”和“北煤南运”,而其前提便是构建特高压跨区电网。

雾霾中提速

治霾需要将此前命运多舛的特高压电网计划提上国家日程,其实施也从小步前行变为大步快跑。

今年1月初,国家电网提出年内力争核准并开工“6条交流4条直流”特高压项目。这高于2013年“4交3直”的计划。中投顾问研究员宛学智称,西北地区煤炭基地、火电基地有望首先受益该规划,之前被热炒的“蒙西窝电”也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1月13日,在2014年度能源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透露,为减轻东部地区发电环保压力,中国正规划建设12条特高压和超高压跨区送电通道,其中包括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和3条500千伏高压线路。此外,还将建设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大型煤电基地。

据国家电网公司负责人透露,国网公司将负责建设运营其中11条输电通道,包括4条特高压直流线路和4条特高压交流线路,其中最早一批输电通道将在2016年建成。目前,已经有8条特高压线路方案通过第三方评估,报送国家能源局。

2月14日,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计划,总装机容量达到2760万千瓦。其中,新疆地区共获批304.5万千瓦,位居第一。而新疆地区审批装机量大增,就得益于哈密-郑州特高压线路的投运。

到3月份两会期间,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高调宣布,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骨干网架和27回特高压直流工程。据国网公司初步测算,这可满足5.5亿千瓦清洁能源送出和消纳的需要。他说,如能推广核电和特高压技术,2015年、2020年东中部地区PM2.5污染可比2010年分别降低12%、28%左右。

特高压电网在国内提速的同时,也在向海外扩展,进行技术和设备的输出。2014年2月7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巴西电力公司组成的联营体成功中标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这是国家电网公司在海外中标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该项目是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的输送工程,为正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可将巴西北部的水电资源直接输送到东南部的负荷中心。工程计划总投资约44亿雷亚尔(约合18亿美元),工程范围包括一条2092公里的正负800千伏输电线路及两端换流站,施工工期46个月,特许经营权期限为30年。

该项目是国家电网在巴西大手笔投资的延续,此前该公司已经并购了当地多家输电公司。该工程不仅让国家电网公司成功进入巴西特高压直流输电市场,且有望带动国内相关设备的出口。

争议中前行

与多年前备受质疑的高铁“大跃进” 一样,特高压电网这一轮建设热潮也在国内外争论不休。

业内一些专家认为,中国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模式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对特高压项目放行,符合能源和工业界的普遍期待,也符合民众的利益。但也有专家表示,雾霾的成因涉及能源结构,并不是简单地“以电代煤”就能够解决的问题,特高压技术治理雾霾缺乏科学依据。

双方争论的焦点还集中在特高压交、直流技术的安全性以及经济效益等方面。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顾问、三峡送出工程电力系统专家组召集人丁功扬是特高压交流技术坚定的反对者之一。他的研究表明,短距离(500-700公里以内)输电,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的技术经济“性价比”低。而且,在现有500千伏网架上再覆盖一个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网架,会不可避免地形成若干个强弱不等的1000千伏/500千伏电磁环网,将极大破坏现有的500千伏电网结构和调度关系,严重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建设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网架将是一个巨大的投资陷阱。”丁功扬担心1000千伏电压等级过高,受端电网很难有相应规模的电厂直接接入和支撑,特高压网架建成后将是个无源的空架子,造成国家资金的巨大浪费。

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对外宣传时,习惯于用直流特高压的优势掩盖交流特高压的劣势。事实上,特高压交流目前存在很大争议。在2006年北京召开的交流特高压国际会议上,凡表示要学习中国交流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达国家,8年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启动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前期研发,更不要说开工建设了。

中国目前已建成的9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其中6条为直流工程,交流工程仅有3条。数据显示,国内首条特高压交流项目“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在验收时,“输电容量最多可达250万-280万千瓦”,与之前宣称的400万-500万千瓦的功率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业界对直流输电没有异议,预计2014年进展速度将会较快。据最新公开数据统计,2014年提上计划表的特高压项目总投资约3000亿元。其中,直流项目总投资将达约1171亿元。特高压交流工程由于争议较大,仍存在不确定性。

能源全球互联网设想

特高压电网过去十年之争,企业为此花费无数,电网规划却越布越乱。对此,一位电力行业人士认为,当一项工程技术问题到了几十个院士专家也扯不清的时候,其背后的经济利益、政治博弈才是问题的根源。

“政府不作为,企业乱作为。”他认为,企业的本性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国网公司没有错,不论其追求眼前实际的经济利益,还是寻求长远的垄断利益,都是做了一个垄断企业该做的事,甚至更多。问题出在政府的身上,特高压乱局就是典型的政府不作为。

针对当前的特高压乱局,需要政府监管来制衡企业行为。上述专家表示,特高压电网如果属于国家电网自主决策的权限,应请发改委审批放行,国资委履行重大国有资产投资决策的监督职责;特高压电网如果涉及国家能源战略,则请发改委提出国家的电网规划,国家电网公司遵照执行。

在3月22日-24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表示,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装机容量大国,发展高效的特高压电网非常必要。至于有人担心全国一张网会不会增加电网垄断,会不会出现电力安全事故引起较大范围的电网垮塌,他认为,这些担心在现代技术条件下都已经作出了回答。

张国宝特意提到一本李克强总理专门推荐的畅销书《第三次工业革命》。书中有一个观点,第三次工业革命很可能是能源网和信息网的融合,设想在未来社会,也许每一个微小单元发出来的电都可以送到网上去,需要用电的人都可以从网上获取电源,就像人们现在从互联网上发送并获取信息一样。

这一设想如要实现,一个基本的物理条件就是必须联网。张国宝说,新能源发展之所以受阻,就是因为输变电线路没有跟上,业界对特高压技术争论不休,实际上已经造成浪费。他透露,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张高丽到国家发改委座谈时,他曾当面建言要尽快拍板。

与张国宝持同样意见的,还有具14年电力系统从业经验的廖宇。廖宇曾任职于国家电力公司、后进入德国柏林电网公司调度中心从事管理工作,他日前为大陆财经媒体撰文,认为争论各方不应只把目光聚焦到某个特高压工程本身,“针对一个新的电力系统的建立,需要更广阔的考量维度”。

他认为,新能源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不稳定,需要针对该地区符合强度调高安装容量配比,一旦遇到自然条件充足或者异常超出时,多余配置的发电容量所生产的多余电力,能够通过电网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甚至从一个国家输送到另一个国家。以这种国际视野打量特高压,中国利用工程实践经验积累人才和技术,参与构建能源全球互联网,这才是全球能源最后的决战之地,不可以用投资和收益简单衡量。

据国网公司副总经理帅军庆透露,国网公司于2011年在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标准协会(IEEE-SA)发起制定了一系列特高压国际标准,成立了由中国担任主席的特高压工作组,目前已有3项由中国主导制定的IEEE特高压标准完成送审稿。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在世界能源和电力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