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五家环保NGO组织联合发布《推进“公众监管”,助力华北治霾——“华北煤问题”首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据悉,这五家环保组织分别为绿行齐鲁、天津绿领、磐石能源与环境研究所、中国空气观察河北志愿者小组、北京水源保护基金会自然大学基金。它们从2013年8月份起,采用数据分析、实地走访、信息公开申请等“所有普通公众都能够做到”的方式,对北京、天津、山东、河北的12个城市控煤情况进行了调研,完成了《报告》。
根据《报告》, 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四省市的煤耗量将近8亿吨。根据分析,四省市的火电业共耗煤约3亿吨,剩下的5亿吨,就是尚未脱硫的煤。假如按照含硫率1%计算,5亿吨煤里就含有500万吨硫。燃烧后形成1000万吨二氧化硫,直接排放入大气中。
“除了火电业的二氧化硫减排相对普及之外,钢铁业、玻璃业、水泥业的二氧化硫减排尚未真正开始。而居民生活散乱烧用、中小取暖锅炉,甚至连粉尘都没有治理,更不要提对氮氧化物、二恶英、重金属的防治了。因此,我们接下来,要对京津冀鲁四省市的二氧化硫减排真实数据,做更多的核实和监督,避免雾霾治理成为‘数字游戏’。” “天津绿领”联合发起人董剑分析。
河北煤炭消费计算存疑?
《报告》指出,河北的煤炭消费计算也可能存在“数字游戏”。
对此,自然大学联合发起人陈立雯指出,按照中国钢铁业当前普遍的水平,炼一吨钢铁,耗煤应当为700公斤左右。2013年河北生产了1.9亿吨的粗钢,至少需要煤炭1.4亿吨。而河北公开的数据介绍说,2013年钢铁业的耗煤为1亿吨左右。“这4000万吨的煤炭是如何消失的了呢?它们产生的污染,又如何消散到大气中了呢?”
同样,河北的二氧化硫排放也让人存疑。河北公布的数据说:“2012年,河北省能源消费总量高达3.02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2.71亿吨,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全省由此带来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高达176.1万吨和134.1万吨,分别居全国第一位和第三位。”
陈立雯分析:“就以2012年河北煤炭消费2.71亿吨来计算,就以河北都在使用低硫煤来计算,我们取个平衡,认定河北所有的煤的含硫率为1%,那么,2.71亿吨煤,就含有271万吨的硫。一吨硫燃烧后会产生两吨的二氧化硫。那么,河北一年至少排放542万吨二氧化硫。”
《报告》提出, 如果把这个算法推广到京津冀鲁四省市,那么,另外一个巨大的数字就会出现:这四省市一年可能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至少1000万吨。
70%的钢铁企业超标排污
《报告》发现,华北雾霾治理最大的困难,可能是钢铁行业的烟气治理。
河北是中国第一大钢铁生产省份,山东位居第二位。但由于钢铁企业脱硫投入成本巨大,目前只有极少数的钢铁企业开始了脱硫的实践,绝大多数钢铁企业,都尚未真正开展。至于脱除氮氧化物(脱硝)的工作,钢铁企业尚无作为。
“绿行齐鲁”负责人郭永启分析:“河北和山东的民营钢铁企业很多,2006年以来,为了应对各式各样的经济发展需求,这些民营以虚假联合的方式组成了‘钢铁集团’或者‘钢铁联合体’。”
《报告》认为,企业之所以相信虚假重组有效,是因为他们发现政府的监管力度比较低。
2013年3月份,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曾对华北地区的钢铁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时任环保部华北督查中心主任熊跃辉说曾公开表示,“可以说是家家必到,一共走了298家钢铁企业,按理说作为高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行业,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但是,实践表明,这些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问题上差距相当大。华北督查中心通过排查发现,华北地区70%以上的钢铁企业无法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排放污染物,也就是说,70%以上的钢铁企业都存在超标排污的问题。一些钢铁企业根本就没有污染治理设施。”
“数据不透明、治理不努力、监管效果不如意,与公众参与度正相关。想要推进华北的雾霾治理,公众参与是关键的动力源。”《报告》呼吁。
调查组发现,整个华北地区,“公众参与”的可能性仍旧很低。河北的一些地级市环保局,虽然开通了新浪微博,但响应公众的能力显然有待提高。
为此,五家环保组织准备向河北省发出公开信,建议河北省环保部门“县县环保局都开通微博”,同时有专人管理,随时向公众传递雾霾治理等环境保护信息,随时与公众的举报、投诉进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