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电远达2013年业绩说明2013年,是中电远达成功转型为科技环保公司的第一年,中电远达名称变更为中电投远达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公司已迈向新的发展轨道。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环保产业迎来了巨大市场空间。报告期内,公司抓住机遇提前布局烟气脱硝业务市场,脱硝工程与催化剂销售业务取得爆发性增长,同时,通过加强各业务板块营销,狠抓成本管理,再创公司历年来年度盈利新高。虽然由于非环保业务的剥离,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16%,但实现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企业 > 正文

中电远达2013年业绩及2014年发展策略

2014-03-31 15:07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 

中电远达2013年业绩说明

2013年,是中电远达成功转型为科技环保公司的第一年,中电远达名称变更为中电投远达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公司已迈向新的发展轨道。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新版《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政策的出台和落实,环保产业迎来了巨大市场空间。

报告期内,公司抓住机遇提前布局烟气脱硝业务市场,脱硝工程与催化剂销售业务取得爆发性增长,同时,通过加强各业务板块营销,狠抓成本管理,再创公司历年来年度盈利新高。虽然由于非环保业务的剥离,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16%,但实现利润总额3.49亿元,同比增长45.66%。报告期内,主要业务经营情况如下:

1.环保工程业务经营情况

由于火电厂大气污染排放标准提高以及脱硝补贴政策出台,脱硝工程市场出现井喷。2013年,公司环保工程业务全年在建工程项目累计达到62个,累计完成58套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试运行,在建及投运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8.56亿元,同比增长50.76%;实现利润总额5105万元,同比增长126.99%。

2.特许经营业务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各脱硫特许经营项目运营情况良好,第一个脱硝特许经营项目河南中孚于2013年5月投入运营。特许经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17.77%;实现利润总额1.67亿元,同比增长13.04%。

3.脱硝催化剂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脱硝催化剂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脱硝催化剂市场出现供不应求态势。公司通过提前谋划布局,在自身产能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委托加工方式满足了订单大幅增加的需求。报告期内,完成脱硝催化剂销售量27903立方米,同比增长175.12%;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189.52%;利润总额2.01亿元,同比增长388.59%。

4.科技研发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环保工程完成蜂窝式湿式电除尘中试装置建设及调试运行、“活性焦干法脱硫工艺研究和活性焦再生系统开发和工程技术研究”完成结题验收、开展了“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的优化升级。环保工程承担的”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装置成套技术及工程示范”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燃煤电厂烟气高效低耗脱硫脱硝脱汞技术及工程应用”获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燃煤烟气同时脱硝脱汞催化剂研究”获第五届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已进入公示阶段。“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项目”、“核电站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等7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申报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燃煤电厂烟气多污染物协同脱除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答辩论证顺利通过。

2013年公司及所属单位新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15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194项。

节能环保市场分析

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近年来,国家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出台《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陆续出台《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落实政策,促进了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根据国务院2013年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明确了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包括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在15%以上,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国家通过推广节能环保产品,有效拉动消费需求,有力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公司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1.大气污染治理行业

为进一步落实大气污染治理政策,特别是面对全国范围内出现的雾霾天气,报告期内,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明确了大气治理奋斗目标和具体指标,要求到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优良天数逐年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25%、20%、15%左右。为实现以上目标,行动计划还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明确2013-2017年,我国将投入1.7万亿元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标志着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又将迎来一轮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大气治理领域中,脱硫脱硝业务由于新建火电规模减少,以及存量机组脱硫脱硝改造基本完成,火电脱硫脱硝市场将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同时,由于缺乏强制性政策导向,且受宏观经济影响,钢铁、石化等主要非电领域不景气,非电脱硫脱硝市场短期内难以释放,脱硫脱硝业务将呈现总体规模减少,竞争加剧的格局。但随着市场细分的进一步深入,环保企业间的竞争将逐渐从市场价格的竞争向专业化的管理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提升上延伸,工程管理和服务水平将决定未来环保企业的竞争力。

除尘业务方面,由于我国原先的排放标准较落后,火电厂除尘设备90%以上采用的都是电除尘器,随着《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实施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的发布,规定新建燃煤发电机组锅炉烟尘排放浓度要小于30mg/m3,重点地区要小于20mg/m3,大量在役的电除尘器无法满足新排放标准的要求,面临巨大技术升级改造市场需求。因此,只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革新,除尘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活力。

2.水处理行业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能力增长迅速,目前污水处理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污水处理率偏低、污水中重金属污染严重、污泥处置落后,污水行业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要求全面提升污水处理能力,积极推动再生水利用,预计“十二五”期间,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投资304亿元,新建污水再生利用设施规模2675万立方米/日。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间,再生水将成为重点发展的水务市场之一,行业发展前景广阔,设施建设将进入快速期,市场也将进一步形成。

3.节能行业

近十年来,中国节能服务从无到有,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节能服务快速发展的动力之一来自减排的要求和节能项目的实施。目前,国内一批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有了较快增长,产业队伍迅速壮大、产业规模大幅增长、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外部环境持续看好,节能服务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工信部颁布的《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节能目标为6.7亿吨标煤,包括工业节能锅炉窑炉节能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热电联产等九大节能工程,配套投资5900亿元资金,预计“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达到4.5万亿元,将形成20个左右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但总体来看,国内节能服务产业的集中度仍较低,资金及技术实力较为薄弱。根据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发布的2012年节能服务公司百强榜榜单统计,2012年全国百强节能服务企业共计节能量288万吨标煤,仅占全部节能服务公司节能总量的15.78%。所以,核心技术与资本实力的结合将是节能企业发展趋势。

中电远达2014年发展战略

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环保、节能和水务为主营业务,服务与产品并重,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能力和上市公司融资能力,在巩固和提升电力环保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非电和海外市场,成为一体化、国际化的综合性环保服务提供商。

2014年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5.65亿元,发生营业成本28.17亿元,期间费用控制在3.12亿元。为实现2014年经营计划,主要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经营管控,提升经营业绩。通过深化对环保业务市场的研究分析,加强行业趋势研判,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在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中电投集团外部、非电和海外市场比例。严格落实可控成本费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强政策研究,努力争取财政专项补贴、奖励,落实产业、区域税收优惠政策,改善经营环境,实现降本增效,继续提升公司各业务板块盈利能力,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是继续推进产业整合。2014年公司将进一步整合现有特许经营资产,将特许经营各项目分、子公司的股权进行梳理,形成整合的方案,并按步骤的予以实施,通过优化整合,形成有效的投融资主体及清晰的管理界面,提升特许经营业务管理效率。

三是加大优质环保资产并购力度。围绕PM2.5排放控制带来的市场机遇,寻找在除尘领域的并购机会。在水处理业务领域,加快传统水务向现代水务的转型,以二郎“水岛”工程示范为契机,推广应用电厂“水岛”模式。加快辽宁朝阳等项目并购重组工作,扩大水务业务规模。

四是加强科技成果的开发和应用。推进“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升级,取得适用于大机组的单塔双循环脱硫技术应用和工程示范。加快湿式电除尘脱除PM2.5的关键技术研究,在自主研发蜂窝式湿式电除尘的同时,开展板式电除尘技术引进,实现烟尘深度净化技术突破,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点击空白区域关闭图片,
双指拖动可放大图片,单指拖动可移动图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