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一方面亏损企业可关掉一些,另一方面,压缩成本加上财政补贴可减亏增效,同时,在研发见效慢的情况下,大力投资设备制造可尽快盈利。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却命运多舛。在经历了一度的辉煌和井喷式上升之后,如今显现颓势。继年初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因亏损而被关之后,该行业日前再次报忧,天威保变近日公告称,预计2013年度亏损52亿元,另外天威硅业欠天威保变到期债务已达8亿元,而天威硅业已资不抵债、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决定以债权人的身份申请天威硅业破产;中海油更将旗下亏损的煤化工公司—中海油化学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100%股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市场 > 正文

命运多舛的新能源产业

2014-03-07 10:10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孙永剑 

专家认为,一方面亏损企业可关掉一些,另一方面,压缩成本加上财政补贴可减亏增效,同时,在研发见效慢的情况下,大力投资设备制造可尽快盈利。

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七大战略型新兴产业之一,却命运多舛。在经历了一度的辉煌和井喷式上升之后,如今显现颓势。继年初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因亏损而被关之后,该行业日前再次报忧,天威保变近日公告称,预计2013年度亏损52亿元,另外天威硅业欠天威保变到期债务已达8亿元,而天威硅业已资不抵债、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决定以债权人的身份申请天威硅业破产;中海油更将旗下亏损的煤化工公司—中海油化学包头煤化工有限公司100%股权出售。接连告急,也许预示着这个产业将在低谷中长期徘徊。那么,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出路在何方?为此,记者采访了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

亏损企业扎堆关掉?

对于中海油决策层决定收缩新能源业务,解散中海油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海油新能源”)以及将出售旗下煤化工公司,林伯强表示,他已获悉此事,不过他得到的消息是,该公司将被关掉,而不是解散。至于关掉的原因,无非是亏损和过剩,这已成为新能源产业内的普遍现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及天威硅业之前,已有数家新能源企业报亏。2013年2月,比亚迪曝出新能源业务出现“大失血”。2012年3月,中航重机年报显示,该公司2011年业绩低于预期,最大影响因素为新能源业务大幅亏损。2012年7月公布的该年度中国500强亏损公司中,共有21家亏损公司,其中中国远洋控股亏损最为严重,7家新能源企业累计亏损160.61亿元。2012年3月,保利新能源公布截至2011年12月底止全年业绩,期内亏损扩大至11.5亿元……

至于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为何关掉、天威硅业为何被申请破产,林伯强坦言:“新能源业务不赚钱是直接原因。”中海油的新能源业务主要包括风电、煤制气、动力电池、生物质能、太阳能及氢能,这块业务一直被中海油列为其六大业务板块之一,其中风电行业能挣钱的寥寥,因此中海油放弃风电业务是可以理解的。事实上,中海油在新能源业务上的投资超过百亿元,但除了2012年扭亏实现盈利外,其他年份均在亏损。中海油放弃风电等新能源业务,将把精力放在其他的领域,例如页岩气和天然气业务,因为近年来气价有明显上升,而且未来天然气上行之势也明显。

对于亏损原因,天威保变的解释称,因为所属新能源企业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公司于报告期内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导致2013年出现较大亏损。天威保变日前公告称:“预计2013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亿元左右。”有媒体因此将天威保变称为“A股新一代亏损王”,并称其正筹划着如何从新能源领域出逃。去年10月起,天威保变计划将旗下3家风电公司和1家光伏公司置换出去,同时又以债权人的身份申请1家控股光伏公司破产。

林伯强同时表示,不光是中海油新能源公司、天威保变以及上述几家企业,实际上整个行业都处在无法盈利的低谷,依靠政府补贴生存。2012年和2013年,全行业和全产业链都无法盈利,正成为眼下中国新能源业的最大问题。“政府补贴多企业就赚钱,补贴少就赔钱。”林伯强坦言,“在中海油新能源公司之后,在短期内还将有新能源企业关掉,其中将不乏龙头企业,整个行业都亟待回归理性和均衡发展,该关的就得关掉。”

压缩成本&财政补贴

“说得直白一些吧,只要是不赚钱、亏损,即使是龙头企业也可以关掉,但无论如何政府不能让新能源产业垮掉。”林伯强说。

林伯强认为,新能源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如今面临困境,政府肯定救市的,但不一定要救企业。这个行业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是今后需要的行业,政府肯定不能让它垮下去,而且还得把它做大。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应该有一个整合的过程,至少今后两三年,风能、太阳能在整个产业有一个整合的过程,熬下来的企业将是很强的企业,熬不下来就倒掉了。应当政府出手相救和企业自救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对于经济效益不太好的企业应该让它淘汰出局,让市场做主导。

而从企业自身生存角度来看,企业生存的前提是能挣钱。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赚钱,不赚钱怎能有实力去做研发?因此,在行业整体利润变薄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产业就一定要控制成本,因为只有当成本做低了,才能扩展利润空间,才能大规模应用。一旦成本降低了,技术方面又有突破,利润方面做大,企业有钱赚,企业自然会投入大量资金做研发,从而步入良性循环。

林伯强认为,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来看,发展新能源是中国必须走的道路。但目前的问题是为之投入了太大的成本。必须强调的是,发展新能源产业应以最小成本来做,最小成本要求在根据资源与市场的情况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及时跟进相应的配套和政策,推动产业的良性快速和有序的发展?这个“有序”主要是在发展中兼顾各个产业链的节点发展,避免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如风电的“空转状态”。

尽管如此,“前期大规模财政补贴仍是必须的。”林伯强认为。新能源产业主要通过电力实现的,相对传统能源来讲,清洁能源的发电成本较高,是其至今在我国不能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清洁能源,解决成本问题是关键,目前国际上解决的途径是政府补贴或消费者埋单。对我国而言,短期的措施是进行财政补贴,而中长期则需要相应地理顺电价,以反映其发电成本,必须研究新能源成本的解决办法以及相关电价问题。

另外,政府对常规能源的价格政策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也很大。政府可以对新能源进行补贴,直接提高其竞争力,也可以通过常规能源价格改革,让常规能源的价格反映资源和环境成本,从而间接提高新能源的竞争力。

应从投资设备制造入手

林伯强认为,对于目前出现的新能源产能过剩,有两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依靠市场,让产能自生自灭,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产能就会自我淘汰。二是国家进行短期扶植,主要从新能源的利用方面入手,如补贴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当然,在实践中这两种情况都会出现。短期而言,政府能做的基本上是:一是行政抑制产能,不再批新项目;二是通过补贴,利用现有的产能。中长期而言,就必须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中国的新能源研发相对落后。目前的新能源技术研发,除了政府支持,还有一些是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做。因为研发的效益比较慢,对于经济增长压力很大的地方政府,不会特别重视。企业盈利也需要“快”,特别是民营企业。投资设备制造这个环节见效快,研发与设备制造相比较,要慢得多,从资本逐利的角度而言,如果有利,企业应该也会投资研发。从现状看来,地方政府和企业比较愿意投资设备制造环节。大规模的新能源发展需要国家牵头和政策支持研发,国家显然应该加强投入,但是,地方政府也要重视,有一些更具体政策或资金的投入。

设备利用和研发是可以互相支持的。如果设备得到充分利用,投产多少就卖出去多少,企业自然就有钱投入到研发领域,相信设备制造企业也不希望总是买别人的落后产品,买别人的图纸。但是,他们投入的前提是生产出来的设备可以卖出去,获得利润才会有钱投入研发。良性的循环是:政府前期的研发和利用支持,使企业生产出设备可以得到利用,卖出去,钱就用来再投入研发。现在的情况是设备利用缓慢,那么企业就没有钱投入研发,只能选择买别人的落后技术,这可能是一个恶性循环。针对国务院提出的风电设备和多晶硅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倾向,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10月19日给出指导意见的核心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就是指在研发上下功夫。的确提出了关键问题,但这需要实实在在的资金和政策做后盾。

新能源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存在对新能源设备的国产化问题。国产化大致有两个路径:一是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消化制造;二是自主研发。通过自主研发国产化的问题上面已经讨论了。把别人的东西拿来消化,对方可能不一定愿意把最好的技术毫无保留地给你。因此,在这个消化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把一部分市场让出去。对于新能源来说,技术进步比较快,如果不愿意把一部分市场让出去,那么这样的国产化可能就是落后的国产化。对于技术进步很快的新能源产业,从国外买技术和图纸,到国内组装消化这条路的风险是,今天没有拿到最先进的技术,明天就是落后的产能,就不可能真正有实力占领市场。因此,国产化的前期可以让出一部分市场,把最先进的技术引进来,或许可以更快速地提高国内的技术水平,进行国产化。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