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西南油气田公司确定了四川长宁、威远区块页岩气管输基本方案,同时三大科研课题攻关、100多口新井等作业也在快速推进中。2012年3月,国家批准设立威远—长宁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西南油气田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创造了开展页岩气专项研究并取得第一手资料、钻成页岩气井、销售页岩气等多项国内第一,初步形成了页岩气开发系列技术、工厂化作业模式、全新的平台作业方法,9口井投入试采,目前累计产气8000多万立方米,并基本掌握了页岩气井的生产规律。为加快威远—长宁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西南油气田进行3个方向的攻关:不断完善资源评价技术

首页 > 火电 > 煤气能源 > 报道 > 正文

中石油西南油气田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

2014-02-26 11:10 来源:中国石油报 

2月22日,西南油气田公司确定了四川长宁、威远区块页岩气管输基本方案,同时三大科研课题攻关、100多口新井等作业也在快速推进中。

2012年3月,国家批准设立威远—长宁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西南油气田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创造了开展页岩气专项研究并取得第一手资料、钻成页岩气井、销售页岩气等多项国内第一,初步形成了页岩气开发系列技术、工厂化作业模式、全新的平台作业方法,9口井投入试采,目前累计产气8000多万立方米,并基本掌握了页岩气井的生产规律。

为加快威远—长宁页岩气国家级示范区建设,西南油气田进行3个方向的攻关:不断完善资源评价技术,寻找页岩气富集区;组织关键技术研究,形成技术系列,提高建井质量、单井产量;制定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技术标准、操作规范,为科学、安全、清洁、高效勘探开发页岩气提供流程和制度保障。在生产作业方面,西南油气田的部署包括地震资料采集作业、钻评价井8口,建设20多个工作平台并开钻110多口新井,启动8个平台的产能配套工作,今年将再投产8口新井;4月底前10多个平台将开钻,预计7月底前全部开钻,新井将在2015年年初、一季度、二季度分别投产1/3。

目前,西南油气田已开始建设部分公用工程,根据新井布局而制定的页岩气管输方案,为水电、通讯、交通保障系统的优化设计创造了条件。

在我国,志留系是目前唯一形成工业产量的页岩气层系。我国志留系油气藏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亦零星可见。那么,这些深埋于志留系的宝藏是何时又是如何被发现的?

威201井拉开我国页岩气序幕

威201井位于四川威远县新场镇老场村,2009年12月开钻,2010年10月投产。投产初期日产气量2000立方米,截至2014年2月25日,日均产量400立方米。

志留系是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中国志留系以华中、西南地区发育较好。常规油气通常具有生烃层、储层和封盖层。研究表明,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是油气生成的有利层系。威远气田龙马溪组生成的油气到哪儿去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四川盆地的地质家和勘探家们。美国页岩气的成功开发,让人眼前一亮。富含页岩气的地层,往往集“生、储、盖”层于一体,志留系的油气或许就“藏”在龙马溪组的页岩里。

2007年,西南油气田一方面与美国新田公司合作,开展威远气田页岩气资源调查。另一方面,在四川盆地开展了大范围的页岩气资源调查,威远、长宁、富顺—永川3个有利区块入围。为什么把威远作为首战之地?因为这个区块的龙马溪组埋深浅,且位于具有50年开发历史的威远气田,老井资料多,把握性更大。一旦获气,可利用已有管网将气输送到相邻的曹家坝配气站,能将产品气迅速转化为商品气,工程、经济优势明显。

2010年9月,10余台压裂车在威201井摆开阵势,对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进行水力压裂。上千立方米液体、上百吨支撑剂,在巨大压力作用下,缓缓注入储层。压裂液返排率13%时,出口点火,熊熊大火见证着页岩气储层改造成功。从此,深埋于四川盆地志留系的页岩气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目前,在志留系发现的油气资源相对较少,已发现油气田主要分布在利比亚、美国、俄罗斯、中国、突尼斯等国。全球志留系油气可采储量约6.76亿吨。

全球志留系油气藏分布示意图

志留系典型油气田

莎拉拉B区

(ElShararaB)

国家:利比亚

盆地:穆租克盆地

NC004-A

国家:利比亚

盆地:古德米斯盆地

中玛卡里欣

(Sredne-Makarikhinskoye)

国家:俄罗斯

盆地:蒂曼—伯朝拉盆地

上沃泽

(Verkhne-Vozeyskoye)

国家:俄罗斯

盆地:蒂曼—伯朝拉盆地

尼亚加拉生物礁带

(NiagaranReefTrend)

国家:美国

盆地:密执安盆地

047/02-A-001

国家:利比亚

盆地:古德米斯盆地

哈蒙达

(Hammouda)

国家:突尼斯

盆地:古德米斯盆地

东罗戈任

(RogozinskoyeVostochnoye)

国家:俄罗斯

盆地:蒂曼—伯朝拉盆地

塔中地区

国家:中国

盆地:塔里木盆地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