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政府重新认识到治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紧迫性,私募股权公司又开始押注中国的环保行业。
根据总部在香港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研究中心(Centre for Asia Private Equity Research)的数据,去年私募股权公司对中国环保相关业务的总投资达到12亿美元,在中国的私募投资总额中占7%,这一比例创下历史记录。2012年和2011年的比例分别为2.3%和6%。其中媒体、建筑和消费品行业是更受私募股权公司欢迎的行业。
由于来自公众的压力不断增加以及担心发生社会动荡,中国政府发布了两份有关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声明。国务院8月称,将支持环保产业扩张,到2015年总产值达到人民币4.5万亿元,产值年均增速达到15%以上。中国共产党去年11月确认,作为治理污染的一种方式,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表示将更为严厉地惩罚污染企业。
去年最大规模的几桩并购交易涉及水污染和废物治理。其中最大的一桩交易是RRJ Capital Co去年12月收购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China Everbright International Ltd., 0257.HK, 简称:中国光大国际) 7.9%的股权,交易金额为3.5亿美元。中国光大国际在香港上市,业务包括废物处理和新能源。
早些时候,总部在北京的弘毅投资(Hony Capital)向上海上市的地产开发商和废水处理公司上海市城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Shanghai Chengtou Holding Co., 600649.SH, 简称:城投股份)投资2.864亿美元,收购了该公司10%的股份。该交易于去年4月份宣布,上个月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但这些交易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这是因为多数交易仅涉及相对基本的技术,即清理中国遭遇严重污染的环境。简而言之,这些交易加速了中国追赶西方国家的步伐,但更具创新性的技术还没有普及。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L.E.K. Consulting中国事务联合负责人Michel Brekelmans称,多数时候,投资中国环保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者只是在投资美国和欧洲很久以前就已经采用的技术。他指出,大约五年前,中国政府才开始鼓励国有企业使用节能技术。
风险投资公司启明创投(Qiming Venture Partners)驻上海的合伙人张勇说,目前想在中国环保领域取得成功的企业无需掌握高深技术,他们需要具有适应力并擅长提供定制解决方案。他说,这带来的一个好处是,和一般的科技行业相比,投资者承担的风险没有那么大。
去年启明创投投资了中持(北京)水务运营有限公司(CSD Water Service)的原始股,这家公司着眼于中国一些采用清洁技术的时间相对较晚的地区。张勇说,该公司在三、四线城市帮助管理污水处理厂,这些城市通常被专注于大城市的国有清洁技术公司所忽视。他说,启明创投计划帮助中持水务在今年年底前申请在创业板上市。
但专注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浩然资本(Hao Capital)的联合创始人王泓清(Elaine Wong)说,一些公司正在向这个行业引进尖端技术。浩然资本持有阿米那电力环保技术开发(北京)有限公司(LP Amina)的股权,这家公司帮助公用事业公司进行减排。她指出,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的Phononic Devices去年12月份从北京风险投资公司青云创投(Tsing Capital)获得了一笔投资,Phononic Devices主要制造节能冷却系统。
她说,除了向中国引进成熟的清洁能源技术,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正带着新技术来到中国,与有抱负的早期采用者合作。
一些投资者已经在所投企业完成首次公开募股(IPO)后获得丰厚回报,这是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退出投资的主要方式。比如在深圳上市的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Originwater Technology Co.)的股票在过去12个月上涨了42%,电力供应设备制造商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Sungrow Power Supply Co.)的股票同期涨幅高达324%。基准股指同期涨幅为17%。
据上海行业追踪机构投中集团(ChinaVenture)称,上海鼎鑫资本(Tripod Capital International Ltd.)在2006年投资人民币4,000万元收购了碧水源15%的股份,之后于2010年开始出售所持股份,获得了初始投资逾20倍的回报。几家中资风投公司在2007年总计向阳光电源投资了人民币3,300万元,并在2010年开始出售所持股份。据投中集团称,其中一家风投公司成为资本(Chengwei Capital)也获得了初始投资逾20倍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