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赴中电投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漕泾电厂”)之前,关于它的故事就有所耳闻。作为现代化燃煤电厂,几内亚总统孔戴、越南商务部和印尼商务部官员等外国友人曾到这里参观,并称赞不已。
保电安民,义不容辞
位于上海金山区杭州湾畔的漕泾电厂是中电投集团首座建成投产的百万等级燃煤电厂,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点配套建设工程。不论在设计还是建设方面,都体现了漕泾电厂节能环保的概念。
走进厂区,异型烟囱看上去比传统的圆形烟囱更显别致。两台机组的烟囱合并在一起,整体引入了多种几何形式。据介绍,这是国内首座椭圆形变截面烟囱,不仅增加了美感,相比传统的直筒形烟囱还节约了15%的混凝土。在上海地区首次采用的全封闭圆形储煤罐,则大幅降低了煤尘和黑水污染。同时设计、同时验收、同时投运的脱硫脱硝装置亦为电厂的减排指标提供了充足的支撑。
据漕泾电厂党委书记胡伟斌介绍:“世博会期间,电厂把保电作为首要任务。世博会期间共完成发电量58亿千瓦时,极大缓解了上海地区的电力紧缺态势。漕泾电厂因此获得了由原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授予的‘世博保电先进单位’称号,也是华东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百万等级机组电厂。”
据介绍,漕泾电厂亦是国内首个以“上大压小”核准建设的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电厂,是在关停杨树浦、闵行发电厂共13台高能耗小机组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节能环保机组。该电厂在同等燃煤量的情况下,可多发电量70%以上,二氧化硫、烟尘以及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减少78%以上。
但“压小”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亦不容忽视,漕泾电厂对此承担起了这份责任。“工程建设期间,为了给分流人员留岗位,电厂一直处于人员缺编状态。现场每位员工的工作量都非常大,有的甚至‘轴转’,几天不回家。投运一年后,电厂接收杨树浦发电厂分流人员65名,接收闵行发电厂分流人员60余名。此外,对于外围的检修员工等,按照‘大后勤’的原则,‘同吃同住’。不管来自何方,在漕泾电厂工作,都是一家人。”胡伟斌补充道。
多措并举,造福地方
因漕泾电厂采用的是海水冷却,在前往卸煤码头的路上,笔者可以看到循环冷却水的水泵。虽然地处杭州湾北岸,水资源丰裕,但漕泾电厂依然把节水作为一项重要课题。
据了解,漕泾电厂利用干式除灰系统、闭冷水系统、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技术,不仅大幅减少了机组耗水量,还做到了工业废水零排放。2011年2月,漕泾电厂获得国家水利部水土保持示范工程称号。2012年4月底,由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李静等组成的考核组,对上海市进行节水型城市复查时,漕泾电厂作为上海市最大规模利用海水的项目和节水工程典范,被作为复查考核项目之一。2013年4月,漕泾电厂被评为上海市节约用水示范单位。该电厂总经理曾雪峰说:“漕泾电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6.48%,锅炉蒸汽冷凝水回用率99.29%。其中,循泵电机采用的闭冷水冷却,与工业水冷却相比节省约14000吨的水量。”
从卸煤码头往回返的路中,笔者看到厂区外围正进行管道施工。这是在进行电厂外围的供热改造。同行的副总经理周军说:“漕泾电厂的供热项目主要是结合当地的发展规划和供热需求,向上海化工区供热。该项目设置了两种方式供汽,一种是以再热冷段为主要汽源,另一种是从1号机组抽汽。按1000兆瓦工况下对外供热100吨/小时考虑,如果采用冷段供热可降低供电煤耗2.66克/千瓦时。如采用1号机组抽汽对外供热,可降低供电煤耗2.36克/千瓦时。这在不影响机组发电量情况下,不但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而且能提高电厂的经济性,具有较好的综合效益。目前,厂区内的供热改造已全部完成,厂区外的改造工程也将于近期竣工。”
另据了解,由于脱硫后净烟气排放出现“石膏雨”现象,会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电厂于2012年投入巨资实施了烟囱出口集液器加装改造,大幅减少了“石膏雨”排放。经测试,地面石膏沉降量由改造前的171.61mg/(m2.d)降至127.93mg/(m2.d),石膏雨沉降量降低约25%。
据介绍,这只是电厂诸多创新举措中的一部分。无论从建成之初的世博保电还是后续发展中的改良更新,都有“勇于担当”的身影一路伴随。这也正印证了漕泾电厂员工常提起的那句,“交给我,请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