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达茂旗地域辽阔,得天独厚的风能和光能资源,国家能源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因势利导,推动达茂旗清洁能源进入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建设阶段。今年,达茂旗全年新能源发电量预计达到20亿千瓦时,风能太阳能“风光互补”,达茂旗不断加快自治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一座座的风机,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给冬日的草原平添了勃勃生机。充足的风能和光照,让达茂旗成为追“风”逐“日”的宝地。嗅觉灵敏的华能、国电龙源、中电投、华电等30家开发商纷纷前来开发风光新能源。目前达茂旗风光新能源核准规

首页 > 风电 > 风电运维 > 报道 > 正文

达茂旗“追风逐日” 做清洁能源输出基地践行者(附图)

2013-12-13 14:59 来源:包头日报 作者:孙磊 孙美霞 

内蒙古达茂旗地域辽阔,得天独厚的风能和光能资源,国家能源政策以及地方政府的因势利导,推动达茂旗清洁能源进入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建设阶段。今年,达茂旗全年新能源发电量预计达到20亿千瓦时,风能太阳能“风光互补”,达茂旗不断加快自治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建设。

一座座的风机,一排排整齐的太阳能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给冬日的草原平添了勃勃生机。

充足的风能和光照,让达茂旗成为追“风”逐“日”的宝地。嗅觉灵敏的华能、国电龙源、中电投、华电等30家开发商纷纷前来开发风光新能源。目前达茂旗风光新能源核准规模247万千瓦,并网发电84万千瓦,2013年预计上缴税金可达8000万元,位于自治区同类旗县前列。为了畅通输电渠道,达茂旗实施了220千伏开闭站输变电工程。

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打造,推进了达茂旗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风光”无限好

达茂旗地处蒙古高原南部内陆,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季风气候,是自治区风能资源丰富区的核心部分,风能资源储量为3181万千瓦,技术开发量2497万千瓦,占自治区丰富区风能资源储量的15%,年平均有效风速时数6000小时以上。主要分布在广大草原牧区,地势平坦,且年有效风速的持续时间长、稳定度高、连续性好、风质优良,无破坏性台风和飓风,风能利用率高,开发前景广阔。

除了丰富的风能资源储量,达茂旗太阳能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在3000小时以上,年太阳辐射总量在6000兆焦/ 平方米以上,夏季日照时数为9~11小时,冬季日照时数为7~9小时,太阳能辐射较强,是全国的高值地区之一,具有广阔开发前景。

2004年以来,借助国家和自治区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和支持,达茂旗紧紧依托独特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把风电产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从组织领导、规划制定、招商引资、配套服务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规划了巴音、百灵庙、满都拉、召河、珠日和五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场,规划规模1000万千瓦。召河、百灵庙、巴音三个10万千瓦级独立光伏电厂及五大风场内风光同场光电场,规划规模150万千瓦。世世代代与丰富的风光资源为伴的达茂旗人民,开始看到了风光电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广阔天地。

“风光互补”打造清洁能源升级版

2005年,中电投达茂旗风光电厂第一个在达茂旗投资建厂,作为最早在此开发风光能源的企业,草原上丰富的风光资源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今年五月,我们的2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正式竣工,并投产并网发电,实现了风光互补。”据了解,该项目投产年均发电量约3067万千瓦时,使用期内总发电量约7.67亿千瓦时。节约标煤30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76万余吨。

在风电场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上,主要是利用当地夏秋季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解决风电在夏秋季因风力较小发电不足的问题。通过风光互补,风光同场改善电力供应结构,提高企业供电质量和稳定性。今年,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要求,达茂旗依托自身的风光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全力为清洁能源企业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清洁能源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的众多知名风电企业抢滩达茂,投资开发风电项目,新能源并网企业也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目前,全旗已有风电并网企业8家,并网规模达82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企业1家,并网规模为2万千瓦。2013年1月至11月,达茂旗已并网新能源企业累计发电18.3亿千瓦时,实现产值9.4亿元。其中风电企业发电18.08亿千瓦时,实现产值9.18亿元;太阳能发电企业发电0.22亿千瓦时,实现产值0.22亿元,累计上缴税金6000多万元。预计全年新能源发电量达到20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税金8000万元。

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能源优势,2013年,达茂旗共实施新能源项目15个,计划投资45亿元。截至目前,15个新能源重点建设项目已全部核准,并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中电投百灵庙2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已于5月末全部实现并网发电。中电投、京能等一大批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新型风光互补的发电模式正在形成。

量出为建 打通输出

清洁是根本,输出是关键。为保障清洁能源的输出,今年达茂旗全力推进通道建设。220千伏开闭站的变电站厂区基础建设已完成,输电线路清障工作基本完成。

2014年,达茂旗将开工新能源项目17项,全年新能源计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亿元,发电量预计达到22亿千瓦时左右。

“十二五”期间,达茂旗将以送出通道建设为主,衡量出口送出额度和消纳风电程度,确定建设规模,全力抓好风电百万基地和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主要目标是,风电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0万千瓦左右,并网达到260万千瓦左右,太阳能装机级并网规模达到10万千瓦。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新能源实现销售33亿元,上缴税金6亿元。

随着一个个风电场的建设和一个个大项目的落户,一个“清洁能源的输出基地”正在崛起。

■记者手记

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自治区出台的“8337”发展思路中,把内蒙古建设成为“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全新定位,体量更大、定位更准、目标更明确。

走进草原深处的达茂旗,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座座高耸入云的风机屹立于草原之上,一行行整齐的高压输电架直通草原深处……如今,随着“大风车”的转动,昔日恼人的大风已经“转”成了源源不断的电能,和太阳能所产生的“绿色”电流一起源源不断输送到电网中。达茂旗打造自治区清洁能源输出基地的宏伟构想正成为现实,展现了新能源产业的光明前景。

风能、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所代表的产业也是国家和自治区大力支持的绿色新兴产业,风电场、光伏电站在达茂旗迅速崛起,在广袤的草原扬帆竞渡,达茂由此成为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战场,并进入新能源产业开发的黄金时期。

越唱越响的大风歌给草原带来了财源,更为草原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规模的风电场和太阳能光伏,独特的人文景观,蔚蓝的天空,高耸的白色风机塔,这一幅幅洁净美丽的画面正是达茂旗发展清洁能源的写照,同时也是达茂旗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缩影。

追“风”逐“日”成为清洁能源起飞的“引擎”,也为达茂草原带来了碧水蓝天。清洁能源,风光无限,在绿色的浪潮中达茂旗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