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营业务迟迟未见起色的胜利股份,正将更多精力转向其在天然气产业的布局。
6日,胜利股份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胜邦塑胶与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将合计持有的山东胜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下称“胜利生物”)55%股权转让给中牧股份,转让价款为9075万元。
同时,胜利股份还公告称,将与山东鲁南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分别出资2500万元,设立山东鲁南胜利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意在枣庄市区域范围内开展和经营天然气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该公司与中石油成立了10多个类似公司,均从事LNG(液化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管道等业务。
“从资本运作上看,公司对天然气市场寄予较大的期望。”7日,中诚顾问投资分析师王瑞鑫对记者表示。不过,他也表示,国内天然气市场发展一直受到产量不足的抑制,政府对天然气市场定价更是难以放开,“公司此举最终是否能达到市场的预期,还很难说。”
资产腾挪
一度依靠“卖地”维持业绩的胜利股份,如今又将筹资目标瞄向转让主业子公司的股权。
公告显示,胜利股份此次转让的胜利生物成立于2004年5月,由公司及胜邦塑胶共同出资设立。其中,胜利股份持有99%的股权,胜邦塑胶持有1%。目前胜利生物的经营范围包括预混剂、非无菌原料药的生产与销售等,这正是胜利股份主营业务之一。
不过,胜利生物的主营业务一直不佳。记者注意到,胜利生物去年虽然实现了2.46亿元的营业收入,但是净利润却是-2377万元,今年前4个月的净利润则为-140.5万元。
对于胜利生物为何经营不佳,公告中并未进行解释。不过,在胜利股份2013年半年报中记者发现,其三大主营业务中,除生物制品制药板块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外,化学农药制造、其他塑料制造均出现了下降的情况。其中,营业收入占比最大的化学农药制造业务同比下降2.5%,其他塑料制造业务同比下滑7.3%。
“胜利股份的主营业务发展一直不理想,且受成本影响较大,各产业中毛利率最高也只有15%左右。”王瑞鑫表示。按照日前胜利股份公布的三季报,其1-9月份营业收入达到17.01亿元,同比微降0.50%,预计2013年度全年净利润在2000万-6000万元。即便是这一盈利水平,还是在子公司土地被收储的背景下实现的。
实际上,“卖地”已经成为胜利股份多年来维持业绩的法宝。记者查阅的公告显示,胜利股份通过其参股的青岛胜通海岸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已经获得了数亿元的土地收储收益。如2009年9月,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与胜通置业签署协议,向后者收储28.79万平方米(合431.86亩)土地,作价7.36亿元,胜利股份因此增加利润1.8亿元左右。
天然气布局存隐忧
土地收储、股权转让等非常规手段,已经成为左右胜利股份盈利与否的关键。
不过,胜利股份并非甘心于此,而是寻求新的业务突破。
在6日公布的股权转让公告中,公司就表示,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资产的优化组合,集中力量发展公司天然气业务”。
“胜利股份对天然气业务可谓情有独钟。”王瑞鑫表示,在2011年胜利股份就已经开始与中石油合作开发LNG项目,双方合资成立的山东利华晟能源有限公司一直在管理天然气投资业务。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胜利股份不断“打包”式地在各地批量成立天然气项目经营公司,累计投资数亿元。
对此,有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胜利股份在主业不强的情况下进行业务调整,在情理之中。不过,对于其目前热衷的天然气产业,却有分析师表示出担忧。
“从市场看,LNG确实处于爆发阶段,全国LNG加气站存量由去年底约400座上升至今年下半年的1000座以上,带动LNG整个产业链高速增长。不过,良好预期的前提是资源的供应必须充足,而我国资源结构是少油缺气,发展瓶颈较大。”王瑞鑫分析称。
同时,天然气提价前景并不明朗。“最近一次价格改革是6月份国家发改委上调了非居民用气的价格,但是对于敏感的居民用气价格依然按兵不动。”王瑞鑫表示,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的改革难有进展,进而造成了用气紧张状况。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胜利股份天然气布局已有数年,但是还未能给公司带来多少盈利,更多的则是投资带来的成本压力。
记者从其三季报中注意到,今年1-9月份共有券商、基金等数十家机构到公司调研,均为了解公司天然气产业及行业的现状。不过,与之相对应的是,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中所能看到的机构数量却在不断减少,华夏兴华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回报证券投资基金、宝盈策略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均为全盘退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