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能源装备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自主化水平明显提升,为我国能源产业由大转强、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面临传统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在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如是说。能源装备制造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对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首页 > 火电 > 火电动态 > 评论 > 正文

“三选一抓”推动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

2013-12-05 17:20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近年来,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业取得长足发展,能源装备技术水平、制造能力和自主化水平明显提升,为我国能源产业由大转强、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也面临传统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在国家能源局近日召开的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如是说。

能源装备制造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推动能源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对于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优化能源结构,转变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

“中国能源装备总体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此前在“中国能源装备自主创新报告会暨中国能源装备企业全球化发展论坛”上表示,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能源装备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我国重大能源装备国产化大步迈进,百万千瓦核电、重型燃气轮机、特高压输变电、大型压缩机、大型LNG、大型空分、高端阀门等关键设备实现国产“首台套”突破,重大能源装备自主化水平稳步提升,国产化率显著提高。在发电领域,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和70万千瓦水电机组等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常规岛设备国产化率达到70%,研制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5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在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任浩宁看来,我国能源装备行业的市场容量在扩大,技术突破取得很大进步,给经济所带来的拉动效应也越来越明显。现在,我国能源装备行业已经可以覆盖整个能源建设层面。不存在比较大的死角和漏洞,而且我国能源装备行业取得成就所用的时间较短,相比于国外一些国家,我国能源装备可以说是跨越式的发展。

从装备制造业来说,发展初期我国从制造技术、制造工艺以及实验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缺陷,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在新产品的产值或者产量方面大幅增加。发电、输电设备等主要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甚至国际领先的水平。一方面表现在产品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出口产品的项目和技术及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表现在行业整体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和资源整合及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骨干企业发展较快,综合竞争实力增强。上海电气等作为我国发电制造企业的中坚力量,已经跻身为国际发电设备制造强势企业。

新形势下问题依然严峻

“我国能源装备产业在一些领域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还有一些关键设备需要进口。能源装备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同时政府应给予政策支持和组织协调。只有这样,中国能源装备才能够领先、才能走向全球。”张国宝说。

创新是装备制造永恒的话题。“如果不能掌握核心的装备制造,那么再前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只能停留于普通加工业。”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存辉深有体会地说,无论是互联网领域还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领域,都离不开装备制造业背后的支撑和推动,没有先进技术,必然受制于人,装备制造业的强大,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副会长郭振岩认为,近年来我国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步伐逐渐放缓,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不利于行业持续发展;制造企业绿色制造,清洁生产的意识不强,部分企业能耗高,不重视环节保护,对行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我国能源装备在节能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偏低等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能源装备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除此之外,部分基础及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现代制造服务总体发展滞后,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乏系统能效检测技术和装备以及能耗综合调度、控制等有效手段。

事实上,现阶段能源装备正面临“内忧外困”局面,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刺激内需空间有限,短期内难以消化庞大产能。

高端供给不足、中端市场流失、低端产能过剩结构性制约加大化解产能过剩的难度。企业层面来说,市场需求不旺,生产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将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换代形成制约和考验。

自上而下成就大国重器

现阶段,加强对装备国产化的组织领导,建立重大工程和装备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坚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装备国产化,通过重大工程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已在行业内形成共识。

实际上,从攻克重大能源装备“首台套”的技术瓶颈,到实现“首台套”的产业化应用推广,政府层面、行业协会、企业自身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一阶段,国家能源局将突出‘三选一抓’,推动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再上新台阶。”吴新雄说,各级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能源装备制造企业、科研院所等要坚持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相结合,打造能源装备的“升级版”。

“三选一抓”,即选准能源重大装备科技专项,明确十大主攻方向;选定注重实干、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企业和团队,形成有凝聚力、战斗力的国产化产业化队伍;选好体制机制,以能源重大工程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建立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制机制;抓好服务,认真落实国家政策,及时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推广成功经验、服务市场开拓,建立能源装备国产化产业化服务例会制度,为能源重大装备国产化产业化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

张国宝也指出,我国能源装备企业要取得快速发展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二是企业要从生产型企业向生产服务型企业转型;三是要提高用户对自主装备企业的认识水平和认同程度;四是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力的组织协调。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