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风能产业发展面临“四道坎儿”
我国风能产业在近些年经历了高速成长,尤其是在发展的最初五年,增长速度甚至一度保持在百分之百。2012年年底,我国风电装机达到了7500万千瓦。仅用了短短几年,就实现了风电装机规模的世界第一。
然而与此同时,我国风电行业也出现了另一个让人尴尬的第一,那就是弃风限电也达到世界第一的规模。据统计,2011年我国弃风电量达到了100亿千瓦时;2012年达到了200亿千瓦时。按照火电厂发电耗煤水平来估算,相当于有将近600万吨的煤炭被浪费掉了。在201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与会的电网公司、风能企业、协会的各个专家对制约我国风能产业发展的原因作了集中探讨,认为现今产业发展面临多重难题亟待解决。
更多详情
2、管住政府闲不住的手 中国风电就有希望
2012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1482万千瓦,累计并网达到6266万千瓦,发电量1004亿千瓦时,占全国电力消费总量的2%,继煤电和水电之后成为第三大主力电源。但是这些鲜艳数字的背后却上演的是“弃风”现象越来越重的悲剧。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闭幕,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特别是有利于新能源企业的优惠政策相即出台;其中三中全会公报里特别提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并且政府还提出要在3年内解决“弃风”现象。在北京科环新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看来,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带动下,以及中国海洋风电这一有待开发的重大市场引领下,如果能真正管住地方政府这双闲不住的手,中国的风电发展必然取得更多更好的成绩。
更多详情
3、张国宝:未来新能源将成主力能源 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11月17日下午2点30分,第十五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中国新能源发展峰会在会展中心五楼勒杜鹃厅隆重召开。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张国宝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这些年世界围绕着气候变暖问题,对于新能源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无论是美国、欧盟、日本还是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都积极制定了新能源发展计划。有的说2020年,有的说2030年,有的说2050年,总之在今后的某一个时间点会使新能源成为能源供应和消费的主力能源。
更多详情
4、中国风能发电量已超发展40年的核发电产业
近日,第十五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中国新能源发展峰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中国风力发电产业经过10年发展,到去年发电量已经超过超过发展了40年的核发电产业。
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则在讲话中透露,在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以后,更多的国家把目光投向新能源。中国近年来新能源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2004年,中国的风能发电仅占中国的15.6%,但是现在已经占全世界的27%,“去年风力发电在全国4.85万亿千瓦时发电量中占2%,而我国核电发电量为980亿千瓦时,这意味着风能发电已经超过了核电的发电量。
更多详情
5、出质保高峰来临 金风华锐数十亿质保金争议待解
2010年,是我国风电装机高峰。如果以3-5年的平均质保期计算,从2013年开始,国产整机出质保高峰即将到来。
据不完全统计,风电整机商目前有50-100亿元规模的质保金压在风电开发商,在风电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百亿资金规模已经成为压在整机商身上的一块重石。但现实情况是,尽管质保期降到,但想从开发商手中要回质保金却并不容易。围绕风机出质保的纠纷,在整机商和开发商之间正在不断上演。业内人士呼吁,风电质保乱象,亟待从政策、标准等多个层面加以重视和解决。
更多详情
6、新疆风电装机“十二五”将达2000万千瓦 消纳不成问题
当前的风电行业有这样的话:在中国,凡是搞风电的人几乎都来过达坂城;在中国,凡是搞风电的地方,也几乎都有新疆人的身影。新疆龙源总经理魏春利就是达坂城风电的一位建设者与见证者。
““十二五”全疆规划原来最早的时候是一千万,现在实际上估计下来是二千万了”他对记者说,“随着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政策落实,中央和十几个省市援疆项目落地,一些企业从沿海地区往西部转移。新疆这几年电量的增速非常快,基本上每年增长30%到40%,同时也在不断增强区域内风电的消纳能力。”
更多详情
7、申能集团新能源产业或并入上市公司
从2007年开始,申能(集团)有限公司整体上市已传了6年多,至今仍未落地。在新一轮的上海国资改革中,申能集团是否会完成准备多年的整体上市计划?此次改革是否会给申能集团带来利好?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从与上市公司业务的相关性来看,申能集团旗下的金融性资产并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新能源并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比较大,不过,这仍取决于新能源公司的业绩情况和管理层面的考虑。
更多详情
8、世界海拔最高风电场首期并网发电
中国最大的风电企业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2日透露称,该公司建设的世界海拔最高风电场——那曲高海拔试验风电项目首期5台风电机组、7.5兆瓦已并网发电。
据介绍,该项目实现了西藏自治区风电项目零的突破,填补了全国最后一个省份的风电开发空白,也创造了世界风电项目最高海拔的纪录。
更多详情
9、风电产业复苏之路仍充满坎坷
在新能源发展中,我国风电行业成绩不菲。国家电网数据显示,2006年至2012年,国家电网调度范围内风电装机年均增长76%,年发电量年均增长85%。2013年风电预计将成为我国第三大主力电源。然而,在高速发展10年后,风电行业遇到了发展瓶颈:设备制造产能过剩、资源被跑马圈地、弃风限电现象严重、并网问题待解……特别是在2011年欧美“双反”打击和风电装备低价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我国风电行业走入了发展低谷,多家企业亏损连连。
单从风电上市公司三季报来看,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指标略有好转,部分企业的经营状况得到大幅改善,出货量的增加和风电项目的上马似乎都在表明整个产业已经逐步摆脱阴霾。不过,部分企业营收状况的改善并不能说明行业的整体环境出现质的改变,风电产业复苏之路扔充满坎坷,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还需要尽快解决。
更多详情
10、分散式并网风电发展渐入佳境 需更多政策支持
风电已成为继水电后我国第二大清洁能源,如何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开发利用风能一直是业内争论的话题。近年来,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开发在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然而,虽然从2009年起便有企业涉足这一领域,但截至目前,真正意义上并网发电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并不多。随着各个项目的逐渐开发,分散式风电发展已入佳境。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风机制造企业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分散式并网风电项目可以有效的改善当地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但由于发展时间尚短,一些产业规范、政策还不健全。“目前在发电技术标准上,只有一个报批稿,还没有正式的技术标准。”该人士建议,国家应完善技术、调试等标准的制定,健全可再生能源资金补贴制度,落实可再生能源电量的保障性收购制度。“在总结现有在运风电场运行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解决暴露出的问题。”
更多详情
11、加快拓宽风电消纳市场
2011年以来,国内风电装机增速下滑。2012年中国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虽然比2011年下降18%,但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预计,到今年底全国累计并网风电装机将超过75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400亿千瓦时。按照国家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我国风电规模将达到1亿千瓦、2020年达到2亿千瓦,风电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给并网消纳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积极推动电力系统的改革,实现风电优先上网全额收购,加强对限电比较严重地区的研究和运行的监管,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争取出台实施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配额制。争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来基本解决限电的问题。”这是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长王骏在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对风电消纳工作的表态。
更多详情
12、全球风电发展情况综述——2013中国风电发展报告之一
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统计,截至到2012年底,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45 GW,同比增加10%。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2825GW,同比增加9%。2012年的发展超过了市场的预期,全球风电产业的发展再创新高。风电增长速度虽然低于十年来风电22%年平均增长速度,但是在目前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风电产业依然属于高速增长的行业。
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