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第二届盐城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举行,生态文明成为各方热议的话题——对环保企业是利好商机,对工业企业则是管控加码。而从整个社会看,只有工业企业主动投“小钱”下决心从源头治污,政府才能省下“先污染后治理”的“大钱”。
制造服务化,利润增几倍
展会上,多家企业展示了最新技术及设备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展示的模型并非单个设备,而是功能集成的系统。
科行集团是国内烟气治理的领军企业,一个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的脱硫脱硝系统模型引人驻足观看。“最近以总包的角色接下了几家电厂的工程,不仅销售、安装设备,还负责后期运营。”科行集团高级工程师戴林介绍,运营所得收入肯定超过卖设备,“管理得越好运营成本越低,所得收入越高”。
从制造业看,随着产品生产变成大批量定制方式,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服务在产业链中所占比重提高,正在形成制造与服务融合的新形态——制造服务化。最近,上海龙净环保在我省频频出手,常熟电厂1台65万燃煤机组脱硝本月改造完成,镇江电厂2台63万千瓦机组脱硝改造的总承包揽入怀中。
“单纯卖设备毛利不到5%,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负责后期运营的总包服务,毛利至少20%。”龙净环保在盐城设立了催化剂再生公司,副总经理赖晓清坦言,有的环保企业雄心更大,准备涉足新电厂建设,“直接将图纸变成电厂”。
细分市场,避开产能过剩险滩
外观像火车头,实际是隧道清洗车。记者来到位于盐城环保科技城的江苏紫光吉地达环保科技公司,见识了这款单台售价1000万元左右的新产品。
隧道清洗车长19米,车身四周伸出的塑料管看上去像章鱼。“这是根据隧道特点设置的集成罩。”项目工程师邱孔华介绍,清洗车拥有吹、扫等多个功能,比如清扫隧道壁的灰尘,先通过风机吹让其悬浮于隧道,然后用集成罩“吸”到除尘器。这种隧道清洗车,每小时清扫15公里,即使在目前国内单线最长的上海地铁11号线,也可在后半夜地铁“休息”时段完成65公里线路清扫任务。
“别看应用领域窄,市场潜力大着呢。”公司董事长陈茂荣介绍,按远期规划,平均每个省80条地铁线路,每条线路配一辆清洗车,全国就是2400辆,市场空间2400亿元,苏州、重庆、天津的地铁公司已定了5台。
“谈到节能环保产业大家想到的都是污水、废气处理,实际上需求正在多样化,开辟新的细分市场还能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中国工程院院士孟伟表示,隧道清洗车的相关技术也借鉴了传统的烟气处理技术。
变“硬约束”为“正能量”
节能环保市场体量虽大,做起来并不容易。前来参展的江苏建发科技公司,希望拓展防火复合板市场,4年前该公司的产品研发成功后通过相关部门检测准入上市销售,当初1个亿的研发投入到现在还没全部收回。“新产品得到市场认同有个过程,但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影响了更节能、更环保的产品销售。”建发科技副总经理黄根楚深有感触地说。
孟伟院士分析,从世界环保产业发展特点看,获得政府立法和政策的有力支持非常关键。目前,国内环境保护还处在“末端治理”模式,哪里有污染排放就治理哪,环保产业重点领域集中在污水处理、大气处理、固废处理等环节,清洁生产等更高阶段的过程控制处在起步阶段。“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屡次提醒,必须在发展中保护环境,采用新能源、新材料预防污染发生。”
中央刚刚公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了更加严格的约束:企业投资项目将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标准;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制度执行到位,能扭转‘违法成本低、治理成本高’的困境,企业主动花‘小钱’,避免出现区域性、长期性的污染,政府才能省下‘大钱’。”孟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