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我开车从北京一直走到河北邢台,当时正好是重雾霾的时候,看到的情况确实让我很震惊,很震撼。从北京到邢 台,雾霾连成一片,这更印证了雾霾的区域性问题。雾霾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点状,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区域性问题”。“一个颗粒物飘在空中,十年都不下来,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否则,不会像现在这样,有空气环境很脏的天,也有空气环境很干净的天……国外有一些研究,有相关的说法,如果不下雨,大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可能会在大气中间停留几天,甚至停留一个月”。“我们非常

首页 > 访谈 > 正文

柴发合:河北治霾需要超常付出

2013-11-18 15:04 来源:燕赵都市报 

“10月5日,我开车从北京一直走到河北邢台,当时正好是重雾霾的时候,看到的情况确实让我很震惊,很震撼。从北京到邢 台,雾霾连成一片,这更印证了雾霾的区域性问题。雾霾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点状,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区域性问题”。“一个颗粒物飘在空中,十年都不下来,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否则,不会像现在这样,有空气环境很脏的天,也有空气环境很干净的天……国外有一些研究,有相关的说法,如果不下雨,大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可能会在大气中间停留几天,甚至停留一个月”。“我们非常赞同联合起来治污,但治污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把联防联动做为一个挡箭牌,不要认为这是区域性的问题,便等到大家一起动。”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柴发合接受了记者的专访,阐述了他对雾霾问题的新思考。

柴发合:河北治霾需要超常付出

柴发合长期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早在2011年,他就曾表示,“空气质量标准中增加PM2.5是大势所趋……PM2.5的标准制定以后,将和老百姓感受一致起来。我们研究看,PM2.5是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一部分颗粒物的集合,能影响人的器官等”。

2012年9月,“环保部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座谈会”在石家庄举行,柴发合发言称,2012年中国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按照新的标准衡量,城市环境质量状况比较严峻,突出表现在颗粒物的污染、特别是PM2.5的污染,导致雾霾现象频发,这是目前面临的最严重大气环境问题。

今年1月份,柴发合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快速而有效治理雾霾污染的技术是他们研究的一个方向,但目前还没有立竿见影的现成办法。

雾霾虽是一个区域性问题,但一城一池的治理也很重要

记者:柴院长您好,您长期从事大气污染防治的科学研究,互联网上已有很多关于您的报道。我们想听听,您对雾霾问题的最新思考是什么?

柴发合:一个是哈尔滨雾霾问题。哈尔滨刚开始采暖,就发生这么严重的雾霾事件,让我们对雾霾这个事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原来认为,那个地方都是低硫煤,煤的含硫量很低,虽说采暖是重要原因,但哈尔滨这几年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还尚好,在国内是中上游的水平。尽管这样,哈尔滨还是发生了严重的雾霾事件。这次雾霾事件的客观原因还是气象条件,主观原因除了采暖之外,秸杆焚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让我在思考,整体的污染让我们越来越警觉,是不是到了一种集中爆发的阶段?这给我们一个提醒。此外,哈尔滨采取了应急方案,教育部门给学生放了两天假,天气好转以后,学校利用两个星期六的时间把两天的假期补上,这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另一个是京津冀的区域性雾霾问题。10月5日,我想从表象上看一下雾霾的状况,开车从北京一直走到河北邢台,当时正好是重雾霾的时候。看到的情况确实让我很震惊,很震撼。从北京一直到邢台,包括农村地区,雾霾连成一片,这更印证了雾霾的区域性问题。雾霾不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的点状,而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区域性问题。同期,天津在举行东亚运动会,天津市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天津市的空气质量比其他地方要好一些。这又让我感觉到,雾霾虽是一个区域性问题,但一城一池的治理也很重要。一城一池的治理,不仅有助于解治自己的问题,而且对于解决区域性问题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城一池的空气环境能够治理好,也有助于区域空气环境的改善。这些思想都在我这里碰撞,这是我最新的一些想法。

一个PM2.5颗粒从产生到尘埃落定,需要多长时间?

记者:有人称,一个PM2.5颗粒从产生到尘埃落定,需要多长时间?有人说甚至需要10年的时间,真的是这样的吗?普通市民觉得,下一场大雨就把灰霾就赶走了。

柴发合:10年时间?这不可能。一个颗粒物的清除,主要是有几种机制。一种机制是沉降,又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干沉降就是,在不下雨的时候,由于空气动力学的作用,有大量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湿沉降就是下大雨,喷刷,颗粒物沉降到地面。一个颗粒物飘在空中,10年都不下来,这肯定是不可能的。否则,不会像现在这样,有空气环境很脏的天,也有空气环境很干净的天。另一种机制是扩散。特别是在大风的情况下,颗粒物的输送和扩散使颗粒物稀释。

扩散和沉降是大气颗粒物稀释的最主要的两种方式,其中干沉降和湿沉降是颗粒物永久性清除的过程。国外也有一些研究,如果不下雨,大气颗粒物特别是PM2.5,可能会在大气中间停留几天,甚至停留一个月,也有这个说法。

记者:您曾说过,PM2.5在空气中还有一个二次生成的过程。您能否解释一下?

柴发合:PM2.5在空气中还有一个二次生成的过程。空气中的PM2.5不仅仅是人为排放的,可能还有在空气中由于光的作用而生成的。PM2.5比较复杂,包括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就是我们平常排的烟尘、粉尘、扬尘、汽车直接排放的尾气尘等。大气中还大量存在二次颗粒物,二次颗粒物的生成就很复杂,比如我们平时排放的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大气化学过程,会转化成硫酸盐、硝酸盐,成为二次颗粒物中的无机盐中的一部分,大气中还有许多挥发性污染物,比如汽车尾气、炼油厂、加油站排放的挥发性污染物,也会在大气当中形成反应,生成二次颗粒物,包含在PM2.5里面。这样,二次的无机颗粒物和二次的有机颗粒物构成了PM2.5中的二次颗粒物的来源。PM2.5来源复杂,控制起来难度大,我们不仅要控制一次颗粒物的排放,还要控制二次颗粒物的前提物的排放,最终把PM2.5控制下来。这是很复杂的科学工程。

控制PM2.5,能源结构调整是根本

记者:据报道,英国伦敦在很多年前就不燃煤了,改用天然气,而且城市附近没有电厂,用电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输送过来。这对北京和河北的治霾,是否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柴发合:这说明,能源结构调整是根本,在城市里面,持续地减少,最后彻底地放弃燃煤,这是一条路。同时要大量增加天然气的供应,这涉及群众的生活,总得有替代的方式。清洁能源的替代是必不可少的。按伦敦的情况分析,主要是天然气和电力,我们在清洁能源的替代工作中,可以考虑以天然气为主,天然气不足的地方用电力代替。这对我们来说要有一个过程,并不是说一蹴而就的,伦敦解决这个事情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把煤从城市里彻底拿掉,用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结束),民用方面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这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我特别赞成尽快把城市中的燃煤采暖,特别是小的锅炉采暖,全部改成天然气,或者改成电力,因为这一部分没有很好的控污措施,基本上是直排。把这一部分拿下来,对于迅速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是很有好处的。

记者:最近几个月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的十个城市中,河北往往有多个城市被纳入。这些城市的压力很大,提出来要在一定时间内(比如五年之内)摘掉大气污染的帽子。您认为,他们要摘掉这样的帽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因为这些城市治霾的同时,其他的城市也在治理。

柴发合:我在石家庄、邢台都说过这样的问题,河北许多城市的大气污染非常重,在全国排名靠后,这些城市在改善,在治理,其他城市也都在改善,在治理。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如果你付出的努力比人家小,或者,你虽然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你的强度还赶不上人家的工作强度,你的位置就改变不了。所以,你只有付出更超常的努力,才能取得比人家进展更快的效果。治霾的任务很艰巨,再要往前赶的话就更艰巨。所以我觉得,这些城市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采取更严格的措施,包括工程治理措施,能源结构调整措施,还包括环境管理的铁腕化,把它们管住,管死。

由于雾霾的区域性,石家庄一个地方治理还不行,必须联动。我们非常赞同联合起来治污,但治污最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事情要做好,不要把联防联动做为一个挡箭牌,认为这是区域性的问题,要等到大家一起动。最重要的是,既需要联动,也需要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现在各地都在想办法,有些办法很快就见效了,我们要一边做一边总结。

防治雾霾,需要法律保障

很长时间以来,大气如同一个天然的污染物处理场,各种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通过大气的自然净化功能来治污。而现在,大气如同一个不堪重负的老人,对于超量的大气污染物难以消化,无法净化,变成现在的样子。

电厂、水泥厂、炼油厂、汽车尾气……各行各业的大气排放物开始进行治理。但长期以来,没有行业的排放标准,没有严格的监管手段,没有治霾的法律保障。怎样把区域防治污染方法很好地纳入到大气污染防治的制度安排中去,包括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等内容,是大气法修订需要值得注意的方面。

柴发合称,2000年,我国已经在法律上规定要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各个地方都在试点做示范项目,有些地方也颁布了地方性的法规,但在国家层面上,排污许可证管理条例仍未颁布。面对目前的大气污染形势,大气法的修订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是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在原来的法律上并没有很好的规定。应该怎么应对,如何制定预案、动员社会,都需要国家法律来保障。目前,光靠一些行政的文件,缺少法律依据,反而执行起来比较困难。

柴发合还认为,在城市污染中,机动车尾气污染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机动车污染防治怎么深化,如何做好对移动源污染的防治仍需探讨,包括机动车以及非道路的移动源,从范围上和强度上都应该在法律上得以保证。

关于“机动车和燃油越来越环保,怎么还会成为城市大气主要污染源?”这一问题,柴发合称,这至少与两个方面原因有关。一是与油品质量参差不齐有关系。像北京,自去年6月起开始换用和“国五”标准基本一致的“京五油”,目前已完成油品升级。但其他很多地方还在使用国一、国二、国三标准的汽油。二是与汽车保有量增长太快有关系。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年初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900万辆,增速都超过了4%。2011年,全国机动车排放污染物4607.9万吨,比2010年增加3.5%;这些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细颗粒物超过90%,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超过70%。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