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渤海新区院士工作站揭牌暨高新技术洽谈会举行,渤海新区管委会院士工作站和康壮化工院士工作站同时揭牌成立。借助这两个院士工作站,渤海新区以引智创新的大手笔,为发展再添核心动力。
校企“相亲”寻觅“心上人”
“我们公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渣,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解决这些废物的技术?”
“我们研究所在材料开发技术方面还是比较成熟的,这是我们试制的样品,你们看看是否符合要求。”
在渤海新区高新技术洽谈会上,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建尉带来了几块人造大理石、微晶玻璃样品,而这几件样品正是工业废渣变幻出来的。
虽然是样品,但中钢集团滨海实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白艳茹还是被深深吸引了。“我们公司每年生产过程中产生数万吨镍渣,处理这些‘废物’让企业十分头疼。除了一部分用于水泥生产外,大部分只能通过填埋等方式处理,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污染环境的风险极大。”
曹建尉带来的这项技术,恰好与中钢集团的技术需求相吻合,这也让他十分兴奋。“我们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出的人造大理石、铸石等高附加值产品,成本更低,市场也很广,所以我们很看好与中钢集团的合作前景。”
中钢集团与中科院过程所的“一见钟情”并不是个例。洽谈会上,清华大学、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纷纷发布了近年来的科研成果和正在进行的技术课题,每家高校院所还针对渤海新区产业特点和企业技术需求提供对接技术。
为了更好地实现新区企业与高校院所技术对接,渤海新区循环经济办公室还特地准备了一份企业技术难题及需求汇编册,里面详细收录了新区20家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产业中的重点企业的技术需求,以便让参加洽谈会的企业和高校院所对号入座。
中海油中捷石化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冯俊发在洽谈会上收获颇丰,他通过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的专家那里了解到不少关于催化烟气脱硫技术情况,这让他非常兴奋。“随着国家对企业环保考核越来越严格,中捷石化正准备上马催化烟气脱硫项目,降低废气中硫含量。这次洽谈会上,好几家高校院所都发布了关于这个技术的科研成果,对我们企业来说都很有帮助,下一步我们还将和这几家高校院所深入接洽,选择最适合我们的技术。”
洽谈会上,中科院过程所的异喹啉残油的综合利用、北京化工大学的环己酮生产过程中皂化废碱液的处理、北京科技大学的高端冶金等技术吸引着参会企业的眼球。
虽然首次与渤海新区企业面对面接触,但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余江十分看好与新区的合作:“以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新区的技术需求正好与北京化工的强项吻合。北京化工在烟气脱硫、油气回收等技术上拥有丰富的科研成果和较强的研发能力,相信今后我们和新区企业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院士工作站成“智库”基石
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刚一结束,沧州康壮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云臣就迫不及待地与参会的专家、教授们交流起来。这么多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送上门”,吴云臣并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我与几位教授交流了一些技术问题,下个月把他们请到企业考察,便于以后的合作。”
虽然企业成立不足十年,但康壮化工从一个只能生产单一化工产品的小企业发展到以甲醛捕捉剂系列为主导产品,集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化化工企业。
从企业建立之初,吴云臣就意识到与高校院所合作的重要性,多年来的不断努力,让康壮化工屡屡尝到校企联合的甜头。作为一家小企业的负责人,吴云臣深知想留住高端人才并不容易,而校企合作是引入高层次人才的最佳方式。正是看中这一点,吴云臣几乎跑遍了国内所有与企业生产技术相关的高校院所,并先后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四川大学、湖南大学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与中科院院士张生勇、吴慰祖等高端人才签订项目委托研发合作模式,成功研发出甲醛捕捉剂等一系列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创新产品。
“现在甲醛捕捉剂已经成为康壮化工的拳头产品,更高端的产品也在试验中,正是依靠这些专家解决了企业发展中最头疼的技术难题,企业才逐步壮大。”吴云臣说。
在渤海新区循环经济办公室主任闫吉顺看来,渤海新区院士工作站的运行,不仅仅能解决科技创新难题,而且是大量引入高端人才的一个平台。“新区的这两家院士工作站,已经引入包括5名院士在内的21名高层次人才,围绕循环经济、海水淡化、催化剂、有机化工等实施创新创业。”
渤海新区管委会院士工作站引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金涌协助新区编制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循环化改造。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从堦主要从事海水淡化技术研究,中科院院士林励吾主要积极为能源化工行业需要的催化剂及工业研究提供技术支持,这3名院士在科研过程中还带动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研发人员。
“渤海新区是全省的‘人才特区’,充分发挥好院士工作站的作用,才能实现借梯登高,借智兴业,真正提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闫吉顺认为。
政府引导激活校企联合升级版
如何让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充分发挥正能量?作为渤海新区的老朋友,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万印华有着自己的想法。
“校企合作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一旦校企双方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再美好的合作前景也会灰飞烟灭,这就需要政府从中扮演一个沟通引导者的角色,来化解这个问题。”
日前,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科研团队已入驻中捷产业园区,进行“海水淡化与膜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这一项目按照国家重点实验室或国家工程中心水准的建设目标,重点开展海水淡化及浓盐水综合提取与利用、相关成套装备设计制造以及生物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和产业化工作,优先发展高效膜法海水淡化技术研究。
万印华认为,这是中科院过程所与渤海新区一个良好合作的范例,未来中科院过程所还将在生物技术研发等方面与新区企业合作,形成技术合力,提升新区高新产业比重。这个过程更加需要新区管委会的扶持与引导。
“我们在广东、浙江的一些项目就是在政府扶持引导下的成功案例。政府充分发挥在政策引导,资金、人才扶持方面的作用,而不是过多进行干预,这样才能让校企扎扎实实的合作,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北京化工大学科技处高级工程师霍京华同样认为政府要充当更加积极的角色。
“我们学校的很多年轻老师有很强的科研攻坚能力,但他们缺乏基层工作经验,也不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往往只能在实验室里闷头做科研,结果导致许多科研成果因为不符合市场需求而闲置。如果通过渤海新区管委会的力量,推行特派员制度,让学校老师到新区和企业住上一段时间,增强相互了解,这样更有利于双方技术合作。”霍京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