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6日下午,北京国际风能暨展览会——风电机组技术。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塔架项目经理唐亮演讲:风电机组轴系扭矩振荡案例分析与研究。以下是全文:唐亮:大家好,我们这个报告主要是针对非常具体的案例,我们怎么来分析处理的。在我们风电发展过程中,碰到过一个谣言就是风机振荡问题。我的介绍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振动情况的大概介绍,以及我们分析其他振动的主要特征。第二作为振动来说,和结构特性和振动源两方面相关的,所以我们两个主要方向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着手处理的。最后就是我们的原因分析和最终的处理方案。当时我们在现场是这样的

首页 > 风电 > 风电设备与材料 > 技术 > 正文

风电机组轴系扭矩振荡案例分析与研究—风电机组技术

2013-10-18 00:59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2013年10月16日下午,北京国际风能暨展览会——风电机组技术。上海电气风能有限公司塔架项目经理唐亮演讲:风电机组轴系扭矩振荡案例分析与研究。以下是全文:

唐亮:大家好,我们这个报告主要是针对非常具体的案例,我们怎么来分析处理的。在我们风电发展过程中,碰到过一个谣言就是风机振荡问题。我的介绍主要分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我们振动情况的大概介绍,以及我们分析其他振动的主要特征。第二作为振动来说,和结构特性和振动源两方面相关的,所以我们两个主要方向就是从这两方面进行着手处理的。最后就是我们的原因分析和最终的处理方案。当时我们在现场是这样的,当时他们观察到风机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振动了,我们当时总结了一下,我作为初步的分析,这个振动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

第一,这个振动在我们风场所有风机都发生了,而且发生的是非常普遍的。第二我们振动有方向性,而且非常明显。第三工况都是相似的工况,第四跟频率是不同步的。

这是我们当时做的风机振动的统计,当时已经安装的是9台机组,我们只列出了10天之内,我们统计出来振动情况,大概是最多的一天发生了20几次。这个是我们按照机组的情况,做的分别的统计,可以看出来,所有的机组在不同的时间都发生过这个问题。关于振动的方向性,我们当时目测观察的时候在机舱横向,振动强度大于前后方向,我们做了实际测试,这个是测试结果。很明显的看到,红色就是横向,蓝线就是前后发生的加速度的情况,这个就说明横向振动强度大于前后振动强度。

我们把发生振动情况的几个主要参数做了一个记录,我们可以看到,发生振动的时候,基本上功率还有风速和转速都在一个比较固定的范围。这个也是我们后续分析的重点,我们当时着重分析,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第四个的话就是我们住里还注意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就是说,实际上在振动的时候,跟风轮的转速频率是有很大差别的。

因为我们一开始怀疑是因为我们机组的结构频率和风轮EP没有充分的间隔嘛,但是实际上后面我们发现的,刚才视频上是13秒振动4个周期,这样的话,我们振动频率是0.31赫兹。风轮在发生振动的时候是0.23,塔架基频是0.31。可以得出结论,风轮EP不是发生塔架振动的基地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发生了共振情况。

这个振动发展是非常的迅速,当时我们目测的时候,10分钟之内,振动加速度的有效值从0直接到0.28,就是2.82次方秒。作为我们当时第一步分析的基础来说的话,振动的话,我们认为就是说,只是跟两个方面有关系,这两个方面也是我们分析的两个主要方向,第一个是我们振动的一个激励源,因为没有激励源肯定不能会发生振动的。第二个我们机组的整体结构特性。因为机组结构特性跟振动源,没有刚好匹配的话,可能会发生共振的问题。这里的话,就是说我们风机设计的时候,为什么塔架基批要避开EP。这两个共同决定振动的特性。我们当时确定这两个方向作为我们分析的重点。

首先我们从结构特性方面做了一个检查,这里写的比较简单,因为当时有很多人怀疑,是塔架或者机组设计原因,实际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我们当时提出的方案就是给风机整体做一个频率测试。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这个公式上可以看到,风机的质量是确定的,不太容易随着外界变化而变化,我们的频率跟总体刚度有关系,这个是很简化的式子,但是这个是很适用的。

我们当时就确定,如果频率满足我们的设计要求,就可以排除结构原因。右面是当时实测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在0.317这个地方有一个尖峰,这个就是结构的自振频率就是0.317。但是我们设计频率是0.312,略高于我们的设计频率,这个就说明,最后塔架和机组的总体刚度是符合我们设计要求的。当时我们为了彻底排除这个原因,我们测量运行时候风机的频率情况。停机7台测下来,数据吻合性非常好,都是0.317,运行的时候,我们就测了一台,因为考虑机组安全性的影响,最后结果就是振动前后和振动当中并没有发生更多损失的情况。我们基本上可以排除是结构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的话,我们要排查它的振动源,因为结构方面的问题排除之后就剩下振动源的问题了。振动源的问题,我们充分考虑了振动的特征。因为我们常见的振动源的话,一般最常见的是风轮不平衡,还有高竖轴,高频振动,电机或者齿轮箱弹性支撑破损,这跟我们观察的是不相符的。如果风轮不平衡的话,不会出现在我们特定的工况。这跟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是完全不符的。如果是轴承和齿轮破损或者弹性支撑的问题也不太可能出现。它也不太可能是普遍性的问题。还有一个它的振幅应该不会达到我们所观测的这么明显的效果,当时观测的话,横向的振幅大概有2米,两边各一米,综合考虑下来,应该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我们还是做了一些检查,检查的结果也符合我们的预期,这些都没有发现问题。

最后我我们考虑到,其实我们一开始考虑的方向,但是我们排除了,风轮控制的话,这跟我们观测到的特征是非常吻合的,如果控制出现问题的话,还有明显的方向性,这个都是可以预期的。这是当时我们从发生共振的情况下截取的数据,这是3号风机振动数据,红色的线是叶片变桨角度,最上面是风轮转速,这个是风机转矩。这个都没有达到满发,按照常规来说它不应该变桨,所以这是异常的现象,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三个变量的话,基本上是同步变化的。

我们对这个东西做了一个滤波和副滤液变化的分析(音译)最后得出变桨较吨0.318赫兹,扭矩也是0.318赫兹。这是转矩,这三个吻合性是非常好的,这就是我们塔架发生振动的根本原因所在。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因为控制出现了异常,导致我们风机没有达到额定风速之前,就已经发生频繁的变桨动作,造成风轮转矩波动。给我们整个机组有一个相当大的振动激励,也就是造成我们塔架振动的根本原因。这个也可以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横向的振幅要远大于前后的振幅,因为风轮是扭矩波动,不是前后的推力波动,所以最后我们以这个方向作为我们后续解决问题的一个出发点。

首先我们采取了第一个,我们调整了风机的控制参数,当然具体的控制参数的话,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详细介绍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来,这是调整参数以后的类似工况的运行数据,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出来,变桨角度,已经恢复正常了,就不再变桨了,这个符合我们采用转矩表分析的运行工况的。当然这个地方还可以看到它的扭矩仍然是波动的,但是波动的话,这个时候是风机没有办法避免的一个情况。因为如果你采用的转矩表控制的话,风机的扭矩随着风速变化的话,肯定会发生波动的,但是这个出现问题的话,还会引起大量的问题。

这个是我们调整控制参数以后的运行数据,这头可以看到,这条蓝色的线,是我们振动加速度,这里头从60秒之后可以看到振动加速度,还是在不断上升的。叶片变桨角度的话,还是在波动的,这里头的话仍然有问题。

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扭矩还是有异常的波动现象,但是具体的原因,其实跟原来的话,还是很相似的,调整这个参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因为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的话,风机的扭矩信号肯定随着风速还是有相当大的波动的。所以我们最后采用了滤波器,就是在我们转速和扭矩信号下面加了一个振动滤波,我们可以看到蓝色的线,是没有采用这个东西之前的振幅,黄色的线是采用之后。我们这里可以比较明显的看出来,之前和之后的振幅比之前有明显的降低。我们给它做一个简单的频谱分析,滤波以后的频谱,虽然峰值基本上出现在0.317,但是峰值从32降到4.65,基本降低85%,这个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目前我们还在做其他方面的改进,对我们的查表控制的方法,我们可能至少在过渡区这一段的话,可能会采用全程PID控制,或者含扭矩控制,我们在某些特定的区域可能不再采用转矩表控制,当然这个我们正在做。因为刚才我们也说了,振动和振动源和结构特性两方面相关的。从结构特性来说,我们也在做阻力器的设计,虽然它不能解决振动源的问题,但是振动源有激励的话,我们可以把振动幅度大幅度减少,预计今年会装一台。最后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问你一个问题,你是单台机还是多台机?

唐亮:多台机组基本上都出现这个问题了。我们那台机组是第一次采用某一假供应商的部件,有一个部件的匹配问题。

主持人:第二个,当时的风速多少?

唐亮:发生振动的时候,当时的风速是12米左右,其他的风速没有振动。

主持人:我告诉你,我在仙人岛(音译)遇到一次,在某个风速下,整个机组振动,要等到那个风速达到那个值的时候,才测,要等到半夜才测,就是辽宁省因口仙人岛(音译)我提供这个案例给你参考。第二在山东龙城(音译)7台机组,所有的部件都是德国来的,惟一有塔架是当地造的。当地造的7台机组,有一台发生振动。

唐亮:最后查出是什么原因?

主持人:最后的原因就是塔架的制造质量。7台有1台振动,其他都一样。因为现在你调转矩,通过这个调的。

唐亮:我们这个风场情况可能不太一样,它是普遍的情况,其实我们在PPT里面没有说,其实是因为变流器的能力,跟我们转矩表匹配,还有主控有点问题,就是变流器的扭矩变化能力跟不上主控的要求,所以造成来回波动有点问题。塔架的问题还没有发现,当然我们都会查,但是现在我们更改的情况来看,应该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问题了,谢谢。

主持人:大家有问题没有?

提问:实际上我想提一个问题,我看到咱们这次演讲的标题,叫轴系,是不是你们振动之前在轴向上有比较明显的振动,我注意你讲的时候,提到了一个跟变桨系统相关,这块跟变桨系统的相关性?我们一般做的都是三叶片,是不是三叶片不兼容造成的?第二相关性,我们谈到的,实际上后发现的,实际上跟变流器的滤波这块相关?跟这块的相关性体现在什么?包括解决手段是在变流器加的,还是主控加的?

唐亮:首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我们叫它轴系是这个原因,因为我们风机控制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给扭矩,所以引发振动的直接原因,肯定是因为异常变桨,但是具体到载荷上来说,就是变桨造成扭矩波动,这个是最直接的原因。我们做的滤波其实主要对转速信号做滤波。我们要把塔架的基频和其他相关的振动的频率要过滤掉。让转速信号发生波动之前都可以接受,但是不能发生共振。

提问:是不是跟固定的某一个风速段相关?

唐亮:对,其实在1500千瓦左右,风速是12米,转速是14RPM

提问:现在解决办法是加滤波器,有没有想过快速躲过这段?

唐亮:损失发电量太大,经济上难以接受。

提问:好谢谢。

提问:第一个问题,我看PPT最后写的是设计阻尼器,这个是硬件还是软件?

唐亮:阻尼器是硬件,最早是在塔架加水箱,我们指的就是这个,因为这个跟控制是没有关系的,我们只是改变机组的结构特性,无论它什么原因发生的振动,在我们的基频附近都有很好的减振效果,这是一个被动的方法,但是从我们计算结果来看,效果还是可以的,国外的用也很多,在海上我们已经看到一些商场在用类似的产品了。

提问:成本大概有多少?每台都可以装吗?

唐亮:初步问下来,好像是15-20万一个。

提问:有没有想过从软件上加一些阻尼器之类的?

唐亮:软件是这样的,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转矩表控制的话,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避开塔架的振动频率,所以我们采用对信号进行滤波,把频率的信号全都滤掉。虽然发生波动,只要不跟我们塔架发生共振的话,是不会有问题的。实际上从我们模拟的结果来看,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提问:谢谢。

提问:我问一个问题,你们问题主要出现在短一点叶片的风机上,还是长叶片风机上出现的?

唐亮:其实是长一点的,因为这个地方长一点的话,为什么发生波动的话,有的时候主控要求的扭矩变化率太高,变频器跟不上了。太高的原因就是一般比较长的叶片,会比较多的出现这个问题。

提问:现在这么做了以后,有一些方案嘛,按这个方案做了以后,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唐亮:这个问题目前来说,我们现在还在观察,我们应用上去以后,基本上没有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应该可以说是解决了。阻尼器这个还没有加,是我们准备加的。

提问:不管什么方法,会不会对你风机的发电量有影响?

唐亮:滤波肯定是有影响的,调整共振参数肯定有影响。

提问:会降低一些。

唐亮:因为这个属于主动的方法,加阻尼器是被动的,跟风机本身,你可以认为跟它运行是毫无关系的,这个对发电没有任何影响。

提问:你们有没有评估过,大概降低多少发电量?

唐亮:这个只有简单的估算,具体降低多少,没有具体的数字,不管怎么说,这个对发电量的影响,起码调整控制参数这块来说,应该是比较小的。

提问:谢谢。

主持人:我觉得唐先生你们应该从不要治标,要治本。

唐亮:姚老师有什么建议?

主持人:没有问题就结束了。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