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耸立在峡谷间的巍峨大坝,不只是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庞然大物,也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笔者日前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投资建设的溪洛渡电站采访了解到,这座世界第三大水电站正在打造“智能大坝”。
溪洛渡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左岸)与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右岸)接壤的金沙江溪洛渡峡谷中,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拦沙、防洪和改善下游航运条件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巨型水电站,工程规模仅次于三峡,位居全国第二位、世界第三位。这样一个巨型建筑,仅混凝土浇筑仓位就多达2400个,高峰时期施工现场工作人员近两万人。
为了有效管理建设现场,让大坝生产过程有据可查,溪洛渡电站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系统,让每一个生产数据都记录在案。以大坝浇筑为例,从最开始骨料和水泥的配比到拌和的时间和人员,从分配装载司机到通过哪座缆机送达仓面,从仓面的具体坝段和高程位置到监理人员姓名……每一罐混凝土从原始环节到结束都做了繁杂的数字记录。目前,大坝数据库已经存储了上千万条数据,数据存量近10G。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生产数据,溪洛渡电站打造了能够对数据自动进行管理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并提出优化解决方案的“智能大坝”系统。有了“智能大坝”系统,计算机就会按照设定的程序自动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林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