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经过了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人(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之后,从技术积累到用户需求,都在呼唤物与物之间连接的产生,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而在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物联网产品总监夏由明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不应该只局限在M2M上,而应该是广域连接的矩阵(Matrix),即M2M to Matrix,简称M³。在M³时代,传输层网络管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供融合的物联网网关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一大关键。

首页 > 物联网 > 企业 > 正文

华为:从M2M到M3 物联网传输层亟需融合网关支持

2013-09-12 08:45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当前,互联网经过了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人(社交网络)的快速发展之后,从技术积累到用户需求,都在呼唤物与物之间连接的产生,物联网的迅猛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泛在网络的融合应用,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

而在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物联网产品总监夏由明看来,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不应该只局限在M2M上,而应该是广域连接的矩阵(Matrix),即M2M to Matrix,简称M³。在M³时代,传输层网络管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供融合的物联网网关成为物联网发展的一大关键。

物联网M³时代:传输层网络需融合网关支持

物联网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设备互联,以M2M为核心,设备互联形成M2M网络,设备互联需要物联网网关来接入,同时需要IP化、通信协议归一化、标准化,还需要解决工业级、功耗问题;第二阶段是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故障定位、告警、数据采集、监控、双向互通等,设备管理阶段主要聚焦设备数据采集和设备智能化;第三阶段是设备应用,包括数据分析、大数据、创新性应用,设备功能由终端向应用平台转移,形成瘦终端、胖应用,这一阶段进一步提升了智能化、灵活性,并进一步降低成本。

而物联网在网络层次上可以大致分为感知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夏由明指出,感知对物联网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过去很长时间内,物联网都聚焦在感知层技术,也因为如此物联网很多时候被称为M2M。但是,感知层技术主要在于感知和接入,无法胜任大范围的联网,因此M2M网络往往是一种局域性的网络。

“真正意义上的物联网不应该只局限在M2M上,而应该是广域连接的矩阵(Matrix),即M2M to Matrix,简称M³。在M³时代,传输层网络管道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让物联网不再止步于M2M。”夏由明认为,要实现物联网,首先要实现传感网络和互联网的融合,如何将多仪表、多制式传感器和控制器接入移动网络和互联网络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即客观上需要有一种融合的物联网网关。

首先,这种融合的物联网网关要支持多种网络制式,具备多种行业接口,例如RS485、PLC、Zigbee等;能直接与传感网络的终端通信,汇聚各种采用不同技术的异构传感网,将传感网的数据通过通信网络远程传输。

其次,在上行通信层,这种融合的物联网网关应该具备普通互联网路由器的基本功能,通过有线无线多种连接方式连接3G移动网络、互联网,以便灵活适配互联网;同时与远程运营平台对接,为用户提供可管理、有保障的服务,从而更方便地对生产、生活进行管理。

华为推MSCoIP解决方案

据夏由明介绍,为满足物联网发展对于融合的物联网网关的需求,华为推出了以华为AR530为物联网网关的AMI解决方案,华为首先选择了人们生产和生活中比较重要的物件进行接入和承载,包括仪表(Meter)、传感(Sensor)和控制(Controller),简称为MSC,将MSC承载到IP网络中的解决方案称为MSCoIP。

华为MSCoIP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IP管道,使得物联网广域连接变得简单易用、经济可靠,是一种即插即用的解决方案,其全系列产品可满足企业建设M³网络的需求。

MSCoIP解决方案支持433MHz、510MHz、890MHz、2.4GHz多种频道,满足不同国家需求;同时采用ZigBee标准协议栈,支持星形、树形、Mesh等灵活组网方案,每节点最远支持2000m,最大支持8级网络。

此外,通信成功率是物联网解决方案关键,为此,华为开发出多种通信模块,解决物联网通信难点,该通信模块可插拔和替换、承载协议解析,大大解放了终端。

据华为企业网络产品线路由器产品总经理李先银介绍,MSCoIP是华为的物联网之道,聚焦在通信层和系统平台,构建核心竞争力。华为虽然在2012年刚刚进入物联网领域,但目前在交通、电力和智能楼宇等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