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国有电130周年。为此,我们推出“邮票上的中国电力”系列报道,从邮票看电力发展。该系列分为四个方面,即火电篇、水电篇、核电篇、风电篇、水电篇加以报道,全面展示我中国电力发展的辉煌成就。
邮票上的中国电力发展之火电篇
电力是一种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和最清洁的能源。电力是二次能源,是利用发电设备将其他它能量转变为电能的工业。按发电方式,可分为: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发电的火力发电;利用自然界中的势能、动能发电的水力发电、潮汐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利用核能发电的原子能发电;利用地下热能发电的地热发电等。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电力在终端能源总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人类进入了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并极大地促进着经济飞速发展。电力工业多次荣登“国家名片”,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力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中国电力工业诞生于1882年7月26日,第一盏电灯在上海黄浦江畔点亮起。,到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上海电灯数量已经多达88201盏,遍及主要的商业街道和租界居民住宅,至今已经走过了130年的历程。
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我国成型的电网仅有两个:东北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154千伏、220千伏超高压电网,网内发电设备容量64.6万千瓦;京津唐地区形成了77千伏电网,发电设备容量25.9万千瓦。这两大电网是伴随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侵略掠夺起步的并、发展的,其余的电网都是城市电网,孤立运行的,绝大多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根本没有电。
1950年2月,燃料工业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电业会议,正式通过决议案,确定1950年的基本方针与任务是“保证安全发供电,并准备有重点地建设两三年内工业生产所需的电源设备”。
1950年9月,毛泽东主席通过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复信石家庄电业局和天津第三发电厂全体职工,希望电力职员工为完成国家的任务和改善自身己的生活而奋斗。
1952年下半年,在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时,党中央按照毛主席泽东的建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这条总路线正式形成,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根本条件。与此同时,党中央又着手主持编制我国从1953年至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前前前前前苏联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以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力求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等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发展保持适当的比例,逐步改变过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使经济建设布局适应国防安全的条件。经过这一系列的部署,我国工业化建设开始稳妥起步,并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
其中计划中为电力工业规定的指标为:1957年年发电量为159亿千瓦时,5年内新增发电容量205万千瓦。为完成这个指标,在电力建设方面作了相应安排,限额以上建设工程共107个,其中电厂92个(含火电76个,水电16个),设计发电容量376万千瓦,加上限额以下的建设工程,全部设计发电容量为406万千瓦。5年内要求建成投产电厂54个,发电容量达174万千瓦,加上限额以下的工程,共增加发电容量205万千瓦。
1954年5月1日,为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原邮电部发行由孙传哲设计的《特8经济建设》特种邮票,全套8枚。
“8-4(69)东北自动化发电厂2000元”见下图:邮票图案是建造在厂房顶部的旋风分离器,将煤粉分离出来,再存储到在煤斗里,供给锅炉燃烧。右边烟囱林立,展示电厂宏大的规模。这是前前前前前苏联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之一,即东北0170发电厂,是一座新式火力发电厂。电厂生产过程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运煤、卸煤以及磨煤等一系列机器,都由有电钮操作。发电输送供应工业生产部门,每年能给国家创造5000多亿元的财富。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
1958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时,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突出。为此,国家要求上海电机厂制造更多的汽轮发电机支援工农业生产。
1958年10月27日,世界上第一台1.2万千瓦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在上海电机厂诞生了。同年12月,前前前前前苏联苏联在列宁格勒“电力”工厂召开大型汽轮发电机冷却会议。这次会议,除有前前前前前苏联苏联各大电机制造厂和研究单位参加外,还有波兰、匈牙利以及中国哈尔滨电机厂副总工程师吴天霖和上海电机厂汪耕参加。吴天霖根据领导指示,在大会上宣布了我中国已制成1.2万12000千瓦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消息,震惊了引起到会代表的震惊。前前前前前苏联苏联电气工程学会会长、前前前前前苏联苏联科学通讯院士阿列克赛夫向我中国代表祝贺,并把我中国率先用6000千瓦转轴试制成1.2万千瓦12000千瓦3000转/分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一事收集到会议论文集和会议纪要之中。这是国外对我中国首先试制成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第一次报道。
机械制造部门也是重工业最重要的重工业部门之一,从1949到1974年的25年间,经过艰苦努力,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已能独立制造动力工业、采掘工业、各类机器制造和各类加工业的成套设备我们都已能自己制造。所有的一切,都标志着我国工业和科学技术已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1974年12月23日,为庆祝新中国建成立国25年来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原邮电部发行由杨白子、程传理设计、孙鸿年、高品璋雕刻的《编 78-81 工业产品》邮票,全套4枚。
“(78)8分 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邮票图案中的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组横跨整幅画面,机组后面是高压输电线铁塔。深紫色的背景,与主图的浅绿色形成对照,衬出高水平科学技术的幽深意境。背景中梦幻般显现的厂房轮廓,象征着我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前景。
为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1978年12月11日,原邮电部发行由王明旨、吴祖强、邓二龙设计《J.33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全套3枚。其中第3枚“(3-3)10分 农业”邮票画面即以桂林漓江两岸的田园风光为主,背景由山、水、输电铁塔等元素构成,如诗如画,表现了广西农业发展的独特风采。
![](https://img.mybjx.net/theme/default/images/common/wuquanxian.jpg)
1970年7月,辽宁省鞍山电业局技术人员和工人创造出成对功超高压线路成功带电作业的新技术,即在不停止供电的高压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上进行维修工作,保证了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不间断供电。其作业方法有两种:一是使用尼龙、塑料、环氧酚醛等材料制成的绝缘工具,对线路、设备进行带电维修,如调换绝缘子、架空导线、杆塔部件等,叫间接操作;。二是电工身穿金属的屏蔽衣服,进入人高压电场直接接触带电的线路、设备进行维修工作,如修理断股的架空导线、拆搭引线、调整导线弧垂、调换绝缘子等,叫直接操作,也称“等电位”操作。从此,这一新技术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1976年9月15日,为了反映维修输电线路或电气设备的技术面貌,原邮电部发行由吴建坤设计《T.16带电作业》特种邮票,全套4枚。
移动检换防震锤:高压电线穿林海,越群山,过草地,跨平原,经受着春夏秋冬、,酷暑严寒、,疾风暴雨、冰雹霜雪的考验。为防止其因震颤摇摆而断裂,需要在高压输电线路上安装防震锤,起到减震作用。邮票画面为一位青年女电工脚踏绳梯,扶摇而上,在带电的高压线路上,从容地检换着防震锤。
更换直线绝缘子:绝缘子是用来支撑承或悬挂导线或电气设备等带电部分的瓷瓶,有的用玻璃等绝缘材料制作做,有针式、棒式、悬式几种。在邮票画面上,两位电工在高压输电线路塔架上在更换绝缘瓷瓶,虽有高压电流通过,他们却能在平安操作,若无其事,显示了带电作业新技术的高超水平。
机械检修导地线:电力系统的接地装置,其作用是为防止雷击,保证人身安全及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并能保证测试的准确,防止仪器仪表免受外界电场的干扰等。邮票画面上,描绘了电业工人乘坐高空作业车,带电检修导地线的场面。
检修变电油开关:油开关就是用绝缘油来熄灭电弧的断路器。主要由触头、灭弧装置和传动机构等构成。在邮票画面上,为一位电业工人,置身于高压电网路中,正在认真检修油开关的情景。
2009年2月28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由姚晓冬设计《2009-5电网建设(T)》特种邮票,全套3枚。
《2009-5电网建设(T)》特种邮票原定于2008年11月份发行,是专门配合国家电网公司长治—-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简称特高压)竣工投运而时同时发行的。特高压工程因故推迟到2009年2月28日正式投运,邮票也相应变更了同步发行时间。
“科技兴电”,是一座特高压变电站全景俯视图。
“坚强电网”,特高输电线路全长654千米公里,沿途崇山峻岭,线路穿越晋东南太行山脉和南阳伏牛山脉,跨黄河、越汉江后终点于汉江平原的荆门变电站。这条特高压输电线路将成为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1000千伏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是国家电网输电工程发展史上的标志性工程。代表着坚强电网的发展方向。
“户户通电”,是指国家电网公企业司响应和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计划目标,在2006年5月启动的“户户通电”工程目标,要求在2010年,凡是通过国家电网区域内最大延伸能够解决供电问题的地区基本实现“户户通电”。这是国家电网公企业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组织实施的“德政工程”、“光明工程”。
我国电力工业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装机容量突破119亿千瓦,但是我国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自身发展而言,电力工业也还需要得到快速的发展。而且,在与发达国家电力工业发展的进程比较中也不难看出,我国还远远不能达到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阶段时的装机容量和人均用电量。我国电力工业在“十二五”期间,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总体要求下,在高效、环保、安全、节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作者系山东威海市第二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员工,山东省集邮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