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饭锅、洗衣机等这些普通百姓常用的家电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十分普及,但对于边远地区的牧民来说,它们是遥不可及的“奢侈品”。不是因为买不起,而是因为没有电源。8月9日,当最后一批崭新的风光互补升级改造设备安装到牧民们的家中时,牧人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长久的期盼变为了现实。
8月9日,阿拉善电业局和阿左旗科技局能源站技术人员为吉兰泰镇乌希日格嘎查牧民巴特尔家安装了一套500瓦的风光互补发电设备,标志着全盟风光互补升级改造工程全部结束。
记者在巴特尔家中看到,女主人为了迎接新设备的安装,早早就买好了洗衣机、电饭锅、冰柜、电磁炉等小家电,一通上电,她就用电饭锅、电磁炉给客人做饭。“以前用的太阳能和风力发电机只能看个电视、点个亮,时间长了还跳闸,现在新安的这套风光互补设备确实好,没有风或阴天时也能看电视。还有这个设备带个洗衣机、冰柜、电饭锅等都行,以前这些东西可是用不了的。这下可确实方便了很多。”巴特尔笑呵呵地说着。
据阿拉善电业局农电处副处长巴特介绍,风光互补升级改造工程由阿拉善电业局负责建设,2012年申报获批,今年5月实施,总投资5659.3万元,为全盟3422户农牧民升级改造了发电设备,总功率由过去的400瓦提高到了500瓦。
阿左旗科技局副局长李秀梅说,全盟风光互补升级改造工程的培训和技术服务均由阿左旗能源站负责,同时承担阿左旗2573套设备的安装和2年免费技术支持。设备总成本1.4万余元,农牧民仅需支付总成本的10%。
风光互补发电,是将风能、太阳能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是稳定、先进的发电系统,特别适合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农牧民使用。巴特尔一家在牧区生活了20多年,以前仅仅依靠一个小型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板维持基本的生活用电,现在升级后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不仅让他们用上了清洁、环保、免费的称心电,还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