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点
蕴藏丰富的水电资源正在成为中国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金沙江这个大宝库开发后,将会形成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强大的水电基地。”已故两院院士潘家铮曾说,如果说溪洛渡水电站(金沙江另一座在建水电站)的开工宣告金沙江水电开发正式启动,那么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则标志着这条中国水能资源最富集的河流水电开发的全面加速。

向家坝复龙换流站,是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起点。
向家坝水电站是“西电东送”战略的骨干电源点,由国家授权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预计2015年竣工后年发电量307亿度,主要供电给华东地区。电站共安装8台机组,单机容量80万千瓦,其水轮发电机组由中国自主制造,创当今世界单机容量之最。
除发电外,向家坝水电站兼具防洪、航运、灌溉等经济社会效益。电站可将金沙江流域的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有效减少金沙江向下游地区带去的大量泥沙。向家坝库区将成为金沙江营运通航河段行船安全的深水航区,使此段航运条件得以根本改善。向家坝水库还可引水灌溉金沙江下游14个县市约370万亩农田,并可对溪洛渡水电站提供反调节,充分发挥梯级电站的发电能力。
江城宜宾因水电而兴
站在江城宜宾的地标广场,可以看到金沙江水浩浩荡荡东流而去。向家坝水电站使宜宾这座城市有望成为中国水电综合开发历史中的一个新坐标,带动宜宾经济转型。
宜宾是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是国家战略资源富集区攀西—六盘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除矿产资源外,能源资源尤其丰富,煤炭储量53亿吨,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716万千瓦,在四川省资源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备开发建设大型煤矿、水电站、火电站,发展综合能源产业的显著优势。

向家坝水电站“高峡出平湖”盛景。
宜宾正在成为中国西部一座新兴的综合能源基地城市。2012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1242.76亿元,较上年增长14.1%,稳居全省第四位,川南地区第一位。今年5月,宜宾确立了“三个中心、六大基地”的产业定位,在这“六大基地”中,“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建设占据重要位置,宜宾市政府希望通过5年的努力,壮大综合能源产业的规模。
打造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能源落地是重要内容。宜宾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曾从钦认为,要加速电源和电网建设,打造全国重要的特高压中心、四川省最大火电和煤炭生产基地,将宜宾建设成为西部综合能源深度开发基地。宜宾市政府表示,力争到2015年全市综合能源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到2020年达1000亿元,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3.22%~18.80%。
向家坝的水电优势也为宜宾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宜宾的水运航道将延至四川的雷波和云南的永善,形成水陆空立体式交通网络。交通道路的便利,使得库区周边的人口可以迅速地向宜宾汇集,提高宜宾的城市化水平。
能源大通道
助力水电外送
向家坝水电站的建设,为宜宾电网的升级跨越提供了机遇。2010年前,宜宾电力来自区内总装机容量65万千瓦的骨干火电厂和四川省内调剂电力,两条500千伏线路与主网相连。宜宾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张吉军说:“以前,骨干火电厂一旦异常停机,电网安全将受到极大威胁。”向家坝水电站开建后,宜宾500千伏线路增至9条,电网调剂能力大大增强。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更是彻底改写了宜宾电网的历史。
作为向家坝等大型水电工程配套项目,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于2010年7月9日竣工投产,特高压跨区输电通道将宜宾同全国电网相连,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火电丰枯互济。丰水期,宜宾丰富的水电资源送出;枯水期,省外丰富的火电资源又可以送来,为宜宾乃至整个四川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借助电网,千里之外的大都市也用上了西部水电。
2010年夏季,华东地区持续高温,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将四川水电送入华东地区,保障上海世博会电能充足。当时,该工程送上海电力达到220万千瓦。
2011年,全年四川电网累计消纳水电991.5亿度,经由特高压输电通道外送水电电量122.81亿度。2012年,外送电量升至264.4亿度。今年4月,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完成首次满负荷640万千瓦试验,为今年夏季做足了准备。截至今年7月8日,该工程投运以来已累计输送电量约337亿度,成为上海度夏的重要电力来源,电力高速路调剂余缺效益日益凸显。
工程名片
向家坝水电站位于四川宜宾县和云南水富县交界处,由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是目前国内在建的综合规模第三的水电站,装机640万千瓦,是长江上游干流——金沙江下游在建的第二大水电站,将于2015年全部竣工投产,预计年发电量307亿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