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条水系如游龙般由南往北,注入鄱阳湖,后洩入长江。她将其三分之二的身段、300公里河道蜿蜒于吉安境内。她是我们的母亲河——赣江。历史上,赣江古渡漕船,桅杆如林,樯帆如云,两岸人民享舟之便、得水之利。然而,因缺乏控制性枢纽工程,这条看似温婉的母亲河,枯水期常“断奶”,汛期却变成“咆哮的猛兽”。水利枢纽抬田区2009年9月,峡江古镇巴邱听到南风送来的轰隆的礼炮声,解放以来江西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奠基,吉安又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驭江驯

首页 > 水电 > 水力发电 > 报道 > 正文

赣鄱飞壮歌 写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之际(组图)

2013-08-02 10:16 来源:新华网 

中国,有一条水系如游龙般由南往北,注入鄱阳湖,后洩入长江。她将其三分之二的身段、300公里河道蜿蜒于吉安境内。她是我们的母亲河——赣江。

历史上,赣江古渡漕船,桅杆如林,樯帆如云,两岸人民享舟之便、得水之利。然而,因缺乏控制性枢纽工程,这条看似温婉的母亲河,枯水期常“断奶”,汛期却变成“咆哮的猛兽”。

水利枢纽抬田区

2009年9月,峡江古镇巴邱听到南风送来的轰隆的礼炮声,解放以来江西投资最大的水利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奠基,吉安又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驭江驯水之战!

赣鄱大地飞出一曲雄浑壮歌!

一、关怀机遇

许多人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这画面:

那是2007年的5月。赣鄱大地天蓝水碧、和风煦丽。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亲自来到峡江县巴邱镇,考察赣江流域治理和防汛等工作。在巴邱镇大桥上,当地干部面向南面遥指远处的赣江山峡汇报着。在摊开的《赣江流域治理规划图》前,曾庆红深情地说:“赣江是江西的母亲河,治理赣江、抵御洪灾、发展经济,一直是沿江人民期盼多年的心愿。江西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现在我们国家财力增强了,更要加大力度改善民生、促进民和、确保民安。”

感动,感恩,感怀!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从设想到规划,从立项到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凝聚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老区人民的殷切关怀,汇聚了来自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厚爱。

江西需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吉安需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赣江中下游防洪需要它!作为赣江下游的防洪控制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任何一座水库都不能替代的。有了它,省会南昌市的防洪标准可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赣东大堤防洪标准可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江西能源需要它!我省电厂依靠省煤炭发电,不但成本高,且一旦发生冰冻天气等就易断煤缺电。峡江电站装机容量36万千瓦,年均发电量11.57亿度,可缓解我省飙升的电力需求带来的压力。

赣江航运需要它!工程建成后,可渠化峡江库区航道77公里,使之可航行千吨级船舶,并增加下游枯水期流量,提高航运保证率。且有专家大胆论证,修建赣粤运河是修建一条永不结冰的战略通道。

水利枢纽现状

峡江坝址下游两岸农田需要它!工程可使21.26万亩农田由提灌改为自流灌溉,并新增11.69万亩农田灌溉能力。

南昌市城区供水需要它!工程建成后,利用其调解库容向下游补充水量,可成为省会南昌市饮用水的应急水源……

早在1989年,这个项目就报送水利部,获得了审批立项。到2008年11月,峡江水利枢纽经国务院批准立项,成为首批进入“四万亿”投资计划的三个水利枢纽项目之一,我们足足等了20年。

这漫长的等待背后是什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移民环境处处长管升明深有感触。从筹建办公室,到建设总指挥部,管升明一直在掉头发,他自嘲说自己是“当年办公室的小伙子,今天指挥部的小老头”。

在管升明的柜子里,至今依然小心地保存着一些当年的资料。资料显示,建国三十多年来,曾先后编制有“赣江流域普查报告”、“赣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赣江水利电力开发综合规划报告”、“赣江流域规划报告”及一些重要支流和区域性规划报告。不难推测,赣江上拟建水利工程的计划,其实在建国后不久就已经在酝酿了。

首次提出建设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并将其列为“赣江干流中游河段综合利用效益较为显著的骨干工程”的,是当年由省赣江流域规划委员会组织编制的《江西省赣江流域规划报告》。

将“规划”变成“计划”,整整的八年“修炼”。

水资源论证、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水土保持、地质灾害及压覆矿评价、文物评估……“各种材料、报告多得能摞成山!”管升明的话毫不夸张。

默默付出的不仅仅是他们!

省里及时组成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筹建领导小组,专人专职抓项目推进;我市及吉水、峡江等县相继成立以市、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全力支持、配合筹建,为推进项目“上马”提供坚强保障。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前半年多上报,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同步加快编制……前一个报告刚递上去,马上就开始准备下一个程序的报告。

多亏了这股“抢”劲,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抓住了机遇!2008年,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已经做足了“功课”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等来这一刻——

2010年7月,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二、惠民奉献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重点在移民,难点也在移民!可以说,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既是一篇大气恢弘的水利之作,更是一部值得历史铭刻的民生巨著!

工程涉及我市的吉水、峡江、吉安、吉州、青原5个县(区)、18个乡镇、73个行政村。淹没房屋面积135.2万平方米,占用耕地3.3万余亩,需规划建设移民新村113个,安置移民6680户共24953人。

这些数字背后多少感人故事发生。

2月1日,峡江县水利枢纽后靠移民村罗田镇万台村村民正在贴对联。

“尽可能地减少移民人数、淹没耕地数,努力将广大人民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从规划设计到开工建设,这样的民生理念贯穿始终。

“根据老的规划设计,整个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涉及移民10万人、淹没耕地10万亩”,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吴义泉告诉记者,“现在,移民人数大大减少、淹没耕地大大减少,但整个工程在这一块的投入却是成倍增加。”

原来,通过优化工程设计,将规划蓄水水位从48米降到了46米,又增加7个库区防护工程和15片抬田工程,将移民人数减少了7.5万人,淹没耕地减少了7万亩。

移民数量减少了,淹没耕地减少了,工程投入却直线增加!项目立项时按2003年的物价水平算,工程总投资50亿元,其中主体工程投入30亿元,库区移民和库区工程投入20亿元。工程设计调整后,按照2010年的物价水平算,主体工程投入增加不到1个亿,库区移民和库区工程投入则增加到了60多亿元。

不计代价降低群众损失,把移民工作做成“惠民工程”,体现了党和政府以民为本理念。这段时期,库区及吉安人忘不了的是那些来自上级的指导、嘱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实地调研指导,再三叮嘱,“要把移民新村作为惠民工程、德政工程来抓”。“要通过扎实的工作,使广大移民移得出、留得住、富起来,不反复。”

移民,成了有温度的民生工程:

移民补偿标准,按照省政府确定的省重点工程的补偿标准再上浮5%执行!这在全省水利工程中前所未有!

强化帮扶力量, 49个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对口支援移民新村建设,汇聚帮扶资金1.745亿元!如此大的帮扶力度,开创历史先河!

提起省直单位的对口帮扶,深受感动的市扶贫和移民办党组成员、市移民局局长周勇一连说了三个“没想到”:

——“没想到他们这么重视!”49个省直单位和省属企业,个个组成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把移民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

——“没想到他们这么认真!”49个移民工作领导小组先后深入实地调研300余次,搞规划,定项目,谋产业,跑资金。

——“没想到他们这么真心实意!”道路硬化、饮用水低压入户、建村卫生所等等,项目、资金只要能给予的一定尽数给予。

这座江西最大投资工程就是一个最大的惠民工程,党和政府的关爱、真情不仅给库区移民及吉安儿女信心与力量,同时还激发出库区人民、吉安人民的奉献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不是什么人什么时候都有担当的机遇。这座工程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其工程量之巨、工期之短让人“咋舌”。

工程等别为Ⅰ等,规模为大(Ⅰ)型,蓄水位46米,防洪高水位49米,总库容11.87亿立方米;电站安装9台水轮发电机组,装机容量36万千瓦;船闸设计1000吨级。工程还涉及7个防护区工程、15个抬田工程,静态总投资93.39亿元,总投资99.22亿元,

一组以“万”为单位的数据展示着工程量之浩大:工程主要工程量(含临时工程)涉及土石方开挖390.45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267.2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119.23万立方米,钢筋制安3.84万吨;库区工程主要工程量(含临时工程)涉及土石方开挖2101.81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4713.87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34.94万立方米,钢筋制安0.77万吨。

枢纽主体工程须在72个月之内完成。这就意味着每天完成的土石方就超1万立方米。

“我们要像当年支援红军一样支援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发出号召,吉安人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

工程建设缺余土堆放场地,我们迅速调度解决;工程建设需要补充力量,我们第一时间调集组织;工程建设引发群众纠纷,我们立即派出工作组协调处理……吉安调动一切力量,提供最坚强的后勤保障!

2010年7月23日,一期围堰提前顺利合龙,标志着峡江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进入高强度、大规模的实施阶段;2011年7月31日,二期围堰提前10天顺利实现截流合龙,为后期主体施工提供了根本保障;2012年8月29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如期实现大江截流,主体工程施工进入冲刺阶段;2013年7月25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顺利通过一期蓄水技术预验收……

看似顺风顺水,实际上施工建设一路风浪不断。2010年赣江峡江段遇罕见大洪水,2012年3月又遇流量达10600立米/秒罕见特大早汛,还有台风“苏拉”、“海葵”、“天秤”带来的暴雨洪水……

展开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画卷,一些人和事总给人感动——

杨金平,巴邱镇干部。2009年,峡江水利枢纽主体工程施工进场道路建设启动,他无条件带头拆除了自家200多平方米的房子,并主动做起了亲戚朋友的工作,动员他们积极拆迁。他的想法很简单,“绝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耽误工程建设!”

工程进场道路涉及巴邱镇木膳村、福民乡巷口前村、张公石村共33栋房屋拆迁。原峡江县支建办主任习晓虹,第一时间带领工作人员上门上户做工作。由于当时补偿标准未明确,只能暂时参照赣江石虎塘航电枢纽工程对拆迁户予以补偿,标准明确后再按新补齐。可村民们提出“拆迁可以,先给6万元押金。”为了保障进场道路按时开工,在经费还未到位的情况下,习晓虹个人借款6万元,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

无论是党员干部,还是普通群众,吉安人民充分发扬革命老区精神,以自己“舍小家顾大局”的实际行动,为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扫清各种障碍。

回放2012年的3月那场突如其来的早汛之战,更能让人理解什么是担当与奉献。

连续的降雨导致赣江高峰流量将超过10600立米/秒,并将持续数十小时。

由于地质影响,艰难的防渗闭气施工导致工期滞后,原本设计挡水标准为8620立米/秒的二期围堰面临险境。一旦围堰溃堤,将对围堰内数十亿元的投资设备以及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灾情就是命令,市委、市政府紧急调度,迅速部署,一方面,切实做好后勤保障给养工作,为武警水电第二总队紧急驰援提供条件;另一方面,以峡江县为大本营,周边县协同配合,紧急准备人、物、料;同时周密地布置保护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军地团结一心,全力以赴支援抗洪抢险!吉安军分区紧急集结500名民兵预备役部队随时听候调遣;周边县立即行动,吉水连夜将10卡车块石运抵工地,峡江县迅速落实块石料源10000余方,紧急向工地装运块石1200多方,并调集100人的应急分队投入抢险。

3月仍是春寒料峭,可大坝上到处是奋不顾身的身影:

五支队参谋长吴志刚,连续两天两夜在危险的堤头指挥车辆抛填沙石,嗓子喊哑了,说不出话,就灌上两口矿泉水润润;

驾驶员吴明波夜班白班连续行车时间达到26小时,完成向围堰紧急输送石渣及粘土料300多车次、4200多方;

战士李艳刚,在险情最重的那晚连续奋战21小时。在深达40CM、长达40余米深的泥泞大堤上,他来回抢运沙袋700余袋,在迎水面铺设工布200余米,双手血泡,手臂红肿;

……

武警水电官兵与吉安广大干部群众鏖战了整整101个小时,成功处置大小管涌28次,迎水面滑坡7处,消除安全隐患43处。做到了无一人死亡、无一设备损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和周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度汛。

这是一枚枚闪光的隐形“勋章”:

发电机组制造单位负责人到施工现场亲眼看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后,立即安排设备生产。在这之前,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像峡江水利枢纽这样的大工程,是绝不可能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的。

克服连续三个月阴雨天气影响,Ⅱ标、Ⅲ标工程单日基坑土石方开挖、出渣量超2万立方米,高峰期砼浇筑量超8万立方米,并在1个枯水期完成砼浇筑超过32万立方米,施工强度之大,投入的设备力量之大,“创下了江西水利建设之最,在全国也属罕见!”

这是井冈儿女的奉献精神写下的壮丽诗篇。

三、决战圆梦

农村的傍晚是美丽的。夕阳下,峡江县巴邱镇蒋沙移民新村青砖黛瓦、翠竹新树,余晖给村庄镶上了一道金边。一栋飞檐翘角的小楼上,村民边三妹站在阳台上向赣江远眺。

边三妹原来的家,就在不远处江岸边老村里,有一年,洪水走了又来,来来回回折腾了4次,光是搬东西上下楼、清洗洪水退后的淤泥就把她和丈夫累得够呛。辛辛苦苦种下的几亩水稻几乎颗粒无收,搬不上楼的家具家什淹得不成样子,反复浸水的房子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如今,赣江(今后的峡江湖)成了家门口最美的一道风景,峡江、吉水两县早就准备帮扶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哩!“我们起码是提前30年过上了好日子啊!”想着村里新建的漂亮的休闲小广场,看着装修时尚、现代家具家电一应俱全的新家,憧憬着今后的梦一般的美好生活,这个朴实的农村妇女幸福地笑了。

对于整个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所有移民来说,这幸福的笑容来之不易!

吉水县赣江防护工程 环湖公路正在加紧修建中

“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不反复”,这十二字移民要求,是大考题。

更难考的是,按照工程计划,2013年7月要下闸蓄水,2015年工程要全面竣工,工期倒逼,吉安自迁自建满打满算只有两年多时间,其中2011年还遇上大半年的雨季。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缺乏经验,缺乏人财物……三峡移民仅迁出尚且花费整整十年,相比之下,正在爬坡过坎、加快发展中的吉安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

考验吉安市及吉水、峡江等县(区)干部作风能力的时候到了。

不讲条件,勇于担当,排难而上,市委、市政府在不放松发展脚步的同时,将移民安置工作作为支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最大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急功近利,不简单地就移民而移民,而是站在移民长远发展的角度,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全面小康的高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协调,排兵布阵,强力推进!

各县(区)不盲目冒进,不一哄而上,而是根据实际,分别制定各自“作战方案”。承担着整个工程90%以上的移民任务的吉水县,就采取“试点先行、战役推进”的战略战术,在总结八都镇住岐村等地移民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分阶段打响“百日攻坚”、“百村竣工”、“乔迁安居”、“库区清理”四大战役!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排兵布阵。

省里统一部署后,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将移民安置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高规格的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挂县(区)领导协助抓,一月一调度,一季一检查,形成坚强的领导力量。

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人人亲自挂帅,所有关涉乡镇个个明确任务,全体县直单位家家都有压力,各县(区)纷纷抽调骨干组成专门的移民工作队伍下到移民一线,以“一天一汇报、一汇总、一分析,一周一调度、一督查、一通报”的方式,加快工作节奏,迅速集结起决战移民的能量!

这是一次闪耀着民生情怀的政策引导!

峡江县蒋沙移民新村风光

从移民的长远发展入手,规划要着眼长远,生活环境与产业发展并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超前规划;选址要反复论证多个候选点,让移民说了算;建村要有规划、有章法,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传承庐陵民居风格,以美丽家园引导移民积极搬迁!

建设庐陵风格新居,每户奖励1万元;出平水,每户奖励2000元,建起第一层奖励2000元,三层再奖励2000元,搬迁入住奖励500元;按有关要求外迁并完成旧房拆除的,每户补助800元……按照时间进度建房搬迁,除了移民补助款,移民户还可以得到1.7万余元的奖励金。

哪里有移民或移民家属,宣传的声音就响到哪里。将大家的思想统一到国家重点工程上来,行动统一到移民搬迁安置目标上来,口径统一到移民安置政策上来,全市上下形成了良好的移民工作氛围。

哪里有问题就向哪里去,哪里有困难就往哪里走。关心移民工作,市委书记王萍,市委副书记、市长胡世忠,市委常委郭庆亮,副市长肖玉兰等一次次实地检查督促、调研指导、现场办公和看望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建设者们。工程建设现场、移民新村建设工地、移民群众家里……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脚步和声音。

哪里建设移民新村,哪里就要建成美丽乡村的精品。坚持为移民创造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好的发展前景目标,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交通便利、靠近城区或园区、水源充沛、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址,因地制宜高标准规划,突出特色传承庐陵风格,完善配套打造美丽家园。

这是一次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我们能够为国家为百姓办大事办成事的制度、体制优势尽显。

截至7月30日,全市移民22567人,占总移民人数的90.5%,42米高程以下移民搬迁安置、企事业单位迁建、专业项目迁(改)建及库底清理等工作全部完成,工程下闸蓄水移民安置阶段性终验顺利通过!

移民攻坚,吉安打了个漂亮仗!

“移民是做人的工作,但不是人做的工作。”尝过移民工作之苦的同志有这样的感叹。

两年完成移民,实属不易。如果说别处水利移民至省外难处大,但这毕竟是“一头”的工作,这里是“两头”的工作:移出与接收都要做。

水田乡是全市移民的大乡,移民人数超过1.1万人。全乡21名乡干部,平均每位就要承担500多名的移民任务。压力如山大。乡党委书记黄明熙难受的是起初移民群众的不理解、不配合。

黄明熙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移民工作刚启动,群众不理解、闹情绪,干部上门,许多群众连凳子都不让坐,甚至翻白眼、吐口水、骂脏话,有的群众已经签了搬迁补偿协议临时反悔;有的村好容易化解内部矛盾实现了意见的统一,一夜之间又产生分歧和争执……

遇到困难的时候,许多移民干部暗下决心,鼓励自己:为了国家利益与移民的幸福明天,再大的难题也要攻克!

从牵头八都镇住岐村的移民试点工作,到分管全县的移民攻坚,吉水县委常委李长生算得上是移民工作“专家”之一。他总结吉水移民工作的“法宝”是“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带着感情用心沟通。”

移民群众点多面广,力量不够,就调动全县力量来补充。吉水县上千名党员干部自带被子长期驻扎在移民村里,连续数月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峡江县各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200多人不顾休息,连续多日奋战在移民工作一线。

移民工作每天都有故事:

峡江县蒋沙移民新村村民毛冬生,儿子在外务工,他和妻子两人要承建自己和儿子的两栋新房,请不到小工,夫妻俩急得团团转。挂点帮扶的县广电局工作组组织了10多人驻村义务帮工。没有双休日,白天在工地干活,晚上入户做群众工作,在工地上他们都是义务“小工”,搬砖块、铲砂浆、提水泥什么都能干,磨出了血泡,累酸腰,咬咬牙继续干……毛冬生哽咽着说,“等咱家搬新房的时候,你们可一定要来啊!”

吉水县水田乡沙上村有一片农田属于受淹区,镇村干部早就告知各家各户,不要再耕种。勤劳的村民郭贵仁却不顾劝阻坚持种了水稻。按照要求7月10日之前,全村必须全部搬走。其他村民早就搬进新家去了,郭贵仁一家却忙着收割腾不出手,急得他跳脚。工作组和镇村干部们闻讯赶来,纷纷动手帮他搬家,足足忙了一整天,却连口水都没喝。郭贵仁愧得不行,“你们不怪我,还这样帮我。”

不论是工作时间,还是休息时间,广大移民干部养成了时刻把手机捏在手里的习惯,以及时接听移民群众的电话,立马为其解决问题。

在移民工作大决战的日子,天天村里田间一线转,县、乡的干部多数脸晒黑了,衬衫被汗水打湿几次有股汗味,可他们心与群众贴得更紧了,移民工作越来越顺了。

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美丽家园图:洋溢着庐陵风格的现代楼房、清新亮丽的休闲小广场、憧憬着幸福的笑脸……当移民内心的“要我搬”转变成“我要搬”、“要我建”转变成“我要建”,美丽家园的梦想正迅速从纸上落到现实里。

“房新村新面貌新,千好万好政策好”,火红的对联表达着村民们发自内心的喜悦与感激。

中国梦、吉安梦、库区梦、移民梦已可触摸。

吉水醪桥镇镇长孔令云描绘道“百里沿湖公路将改变这里的面貌,不少移民将成为农家乐的老板、作山作水的庄园主。”峡江罗田镇书记袁小球表示,移民让沿江移民面临一次大转身,比如万台村、仙石下村就计划三年内每户种5亩井冈蜜柚5亩油茶,还有的打算搞网箱养鱼和开农家乐。他还介绍道,几个涉库区村子共有1676亩抬田,今年60%种了水稻和烤烟,收成不坏,老表吃了定心丸。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承载着江西人民和几代水利人的梦想已经成真。比这更令人欣喜的是,善于自我加压、创造性开展工作的井冈儿女巧借移民东风建设美丽新农村、巧借峡江湖的万斛碧水打造旅游新优势产业新格局,让千千万万农民华丽转身全面小康。

在新的历史时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广大的移民群众,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谱写着赣鄱大地上最动人、最雄浑的壮歌!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