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大决战
———来自吉水县的报道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篇
“大坝在峡江,库区在吉水。”说起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移民搬迁,知情人常用这句话来表述。因为,整个工程涉及移民2.5万人,2.3万在吉水。如此庞大而艰巨的移民任务在全省水利史上前所未有!
三峡移民整整十年,而在倒逼的工期面前,缺乏移民经验的吉水却只有短短两年时间。除去2012年的大半年雨季,实际时间只有一年半。自移自建,如此紧迫的时间挑战前所未有!
一年半的大决战,一年半的艰苦卓绝!这是一场非同一般的负重奔跑。在加速发展的“赛道”上,吉水以超常规的担当,背负起移民重担,奋力赶超,其中艰辛可想而知;这是一部值得铭刻的民生大戏。在如此艰难而巨大的挑战面前,吉水不讲条件,排难而进,以无数和谐移民、真情移民的动人故事,演绎了一部精彩的民生大戏。
排兵布阵,调动全县力量强势攻坚,“四大战役”捷报频传
15个乡镇、53个村委会、134个村小组。光从这移民安置的分布情况,就可窥见移民工作任务之艰巨。更何况,吉水县范围内还有3.3万亩的淹没耕地、15个抬田片区和7个防护区。
作为吉泰走廊的区域县,吉水县的发展等不得、慢不起,而作为一项国家行动,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移民同样容不得丝毫懈怠。怎么办?这场仗究竟该怎么打?
“双重任务,双线作战!”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吉水县领导班子向全县上下发出果断号令!
多次召开高规格动员会,上到县委书记、下到村支部书记,参与移民工作的各级各部门负责人都参加;全面开展移民工作宣传,哪里有移民或移民家属,宣传的声音就响到哪里。
思想统一到国家重点工程上来,行动统一到移民搬迁安置目标上来,口径统一到移民安置政策上来,吉水全县上下迅速拧成一股绳!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人人有挂点,所有乡镇个个有任务,全体县直单位家家有压力,全县上千名党员干部长期奋战在移民工作一线,连续数月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县委书记刘兰芳亲自挂点5个移民村,每次召开移民工作调度会,他都首先汇报自己挂点村的进展情况。攻坚的力量就这样迅速集结!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排兵布阵!这是一场充满智慧的强势攻坚!
——2012年5月15日至8月底,打响“百日攻坚”战役,全面扫清前期工作障碍。克服重重困难,吉水抓紧完成了涉及2.3万移民的淹没实物指标核定、安置点选址论证、移民规划设计、移民人口身份界定以及移民对接等大量前期工作。
——2012年9月10日至12月10日,打响“百村竣工”战役,推进移民新村早日竣工。凝聚多方力量,吉水突出抓好移民新房封顶、外迁移民建房、淹没征地、庐陵风格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建设等工作。
——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打响“乔迁安居”战役,加快移民搬迁步伐。全程跟踪服务,突出抓好移民搬迁入住、土地调剂、集体资产处置等工作。
——今年3月至7月,打响“库区清理”战役,顺利迎接大坝下闸蓄水发电。强力扫尾冲刺,全面完成工程征地、移民搬迁、旧房拆迁、库底清理等工作,顺利迎接省组织的工程验收。
不是盲目地一哄而上,而是根据实际,分阶段实施“四大战役”,环环相扣,步步推进!
一天一汇报、一汇总、一分析,一周一调度、一督查、一通报,有条不紊间,上紧工作发条,加快工作节奏!
除7.4%的移民户暂不需建房外,其余92.6%全部在建,并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库区移民已搬迁入住1.68万人,高程42米以下移民户全部搬迁入住;高程42米以下旧房全部拆除,并全部完成库底清理和灭鼠工作……
“四大战役”捷报频传。移民大决战,吉水打了个大胜仗!
深入实际,带着真心真情沟通交流,移民之难顺利破解
“移民是做人的工作,但不是人做的工作。”许多尝过移民工作之苦的同志这样感叹。要让移民从不接受到理解、到支持、到积极搬迁,每一步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何况移民过程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难题和问题。正因如此,移民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
没有经验,无可借鉴。遭遇“天下第一难”,吉水不慌不乱,首先在八都镇住岐村等地开展移民试点工作,从试点工作中总结经验。第一批移民工作组就是在这个时候抱着被子住进村民家里的。
住岐是有名的穷村,常遭水淹,找遍全村都找不出几件像样的家具。即便如此,听说要搬迁,故土难离的村民们一时还是难以接受。翻白眼、吐口水、骂脏话……受到群众的冷待,许多工作组的同志委屈到偷抹眼泪。可擦干了眼泪,转身又扑到工作中去了。
人手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随身一本算账本,对照移民政策,哪家哪户能补偿多少,一分一厘算得清楚明白;哪家建房缺劳力,主动上门帮忙打墙脚、填墙基、提水泥……刚进村时,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工作组成员彭军还是个白净书生样,一段时间下来彭军变了,脸晒黑了、手长茧了,还学了一口像模像样的土话,村民们都心疼地说他变成“住岐人”了。
移民群众的心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暖化。从“脸难看、话难听、水都喝不到一口”,到后来把工作组的同志当亲戚朋友,工作组的真情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与支持,住岐村的移民工作顺利推进。
“做好老百姓的工作,就是要心贴心”、“要深入实际,掌握实情,带着感情用心沟通”……谈移民试点工作体会,工作组的同志们体会不约而同。这些体会,为吉水突破移民之难提供了“法宝”,这些历练,为吉水推进移民攻坚锻造了干部队伍。
2011年下半年,吉水吹响了全面启动移民工作的号角!一个移民村一个工作组,一个移民干部一块影响带动移民的磁石。推进移民工作的日子里,每一天都是打动人心的故事,每一天都有令人传颂的感动。
水田乡沙上村有一片农田属于受淹区,镇村干部早就告知各家各户,不要再耕种。勤劳的村民郭贵仁却不顾劝阻坚持种了水稻。按照要求7月10日之前,全村必须全部搬走。其他村民早就搬进新家去了,郭贵仁一家却忙着收割腾不出手,急得他跳脚。工作组和镇村干部们闻讯赶来,纷纷动手帮他搬家。郭贵仁哽咽了,“是我不听劝耽误了时间,你们不怪我,还这样帮我。”
水田村理事长郭新礼家遭大火,不顾财产损失,积极带领全村移民建房;五星村外迁移民罗圣林不顾妻子病重,积极为全村移民外迁对接奔走,并带头搬迁拆房;南湾村主任黄水苟带领全村外迁,摔断手依然坚持工作……点点滴滴的感动,换来的是广大移民群众对移民工作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心与心靠近的能量,足以融化坚冰,足以破解万难。拔地而起的3888栋已建或在建的移民新房在见证!喜气洋洋搬进新家的4385户移民在见证!短时间内拆除的2363栋旧房在见证!
政策引导,站在移民的角度推进工作,美丽家园马到功成
移民不是简单地移出去了事,而是要实现“移得出、稳得住、富得起、不反复”的目的。
不急功近利,不简单地就移民而移民,吉水站在移民长远发展的角度,站在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全面小康的高度,结合全市统一部署的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庐陵风格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位打造,全面建设移民新村。
青砖黛瓦层层叠叠,绿树错落掩映成画。八都镇中村移民新村188栋庐陵风格的移民新居与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构成了移民们的美丽家园。“过这样的好生活,至少提前了二十年哩”,长期租房住的村民李细根夫妻俩率先搬进了新家,开起了小店,脸上掩不住幸福的笑意。
这份幸福流淌着冬日阳光般的温暖!“真金白银”点对点帮扶移民村,省委省政府安排44个省直单位对口支援,先后到位帮扶资金1.27亿元,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份幸福洋溢着以民为本的民生情怀!以政策引导移民、扶持移民、凝聚移民,吉水县委县政府用心良苦。
规划,着眼长远、超前规划,建村要兴村,建镇要富镇。结合各移民村点的产业发展规划,吉水县投入重金200多万元,聘请国家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潜心库区旅游规划,并修通环湖公路,将各移民村点串点成线。
选址,不仅仅只是选一块建房用地,更是为移民选择一个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反复论证,选出交通便利、靠近城区或园区、水源充沛、地理位置优越的多个候选点,由移民自己来确定。
建村,不是随意建设,而是有规划、有章法。每个移民村点统一规划,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服务设施统一布局,道路、水电、管网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同时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免费提供多款庐陵风格的民居户型图纸,既统一风格,又体现特色,以建设城市的理念打造美丽家园。
“村民们都盼着水利工程早点建设好,好早点发展旅游呢!”住岐移民新村理事会理事长陈冬根告诉记者,村里有天然山洞、清朝古塔、一年四季清水江等多种可开发的旅游资源,除此之外,村里还将配套发展水产业、餐饮业、林果业呢。
顶层设计注重引导,具体措施同样是从移民的需求和利益出发,每条每款都凝聚着民生情怀。
鼓励移民按庐陵风格建新居,符合要求的每户奖励1万元;推进移民建房进度,按照时间节点,出水平线每户奖励2000元,建起第一层奖励2000元,建起三层再奖励2000元,搬迁入住奖励500元;加快旧房拆除步伐,按有关要求外迁并完成旧房拆除的,每户补助800元……按照时间进度建房搬迁,除了移民补助款,移民户还可以得到1.7万余元的奖励金。这1.7万元撬动的是无数移民的热情。
以政策引导鼓舞士气,提高移民工作成效,也是为移民作考虑。决不允许浮在面上不下去,吉水将移民工作列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并出台了严格的奖惩办法,要求全县上下关注移民、帮扶移民。
当移民内心的“要我搬”转变成“我要搬”、“要我建”转变成“我要建”,美丽家园的梦想正迅速从纸上落到现实里。瞧,青山绿水间,一栋栋洋溢着庐陵风格的现代楼房,一个个清新亮丽的休闲小广场,一张张憧憬着幸福的笑脸,正构成一幅幅动人的美丽家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