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记者从江西省水利部门获悉,有“小三峡”之称的赣江最大水利枢纽工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成功下闸蓄水,首台机组首次开机试运行成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可有效保障南昌电力供应,并将南昌防洪标准由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日前,随着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实现下闸蓄水,“滔滔赣江生平湖”的美景正在变成现实。这标志着工程从建设阶段逐步转向发挥综合效益阶段。
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前,已建成220千伏峡江变电站,电力外送通道打通。7月31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首次开机试运行一次成功,并已经具备并网发电条件。
据了解,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赣江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占赣江流域面积的77%,从2009年9月开始建设,近万名工程建设者参与,将于2015年8月竣工。截至2013年7月底,累计完成投资54.5亿元。完成土石方5579万立方米,占任务的80%;完成混凝土浇筑129万立方米,占任务的95%;钢筋制安4.28万吨,占任务的95%;已搬迁安置移民2.05万人,占搬迁人口的82.3%。
据介绍,工程建成后,南昌市的防洪标准由现在的10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赣东大堤防洪标准由现在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每年增加清洁电能11.42亿度;渠化上游航道77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2.9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