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膜产业与技术的发展,国家有哪些政策、资金扶持?膜企业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旭化成分离膜装置(杭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艰、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金焱、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陈亮、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张艰:“十二五”规划提到,国家会重点扶持六大部门,其中之一是纳米技术,膜属于纳米技术的一个范畴。《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膜产值到2015年要达到1000亿元。按膜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当前膜产值是200多亿,则年增长要在40%以上,

首页 > 市场 > 正文

“十二五”水处理膜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2013-06-21 13:20 来源:焦点水网 

为推动膜产业与技术的发展,国家有哪些政策、资金扶持?膜企业将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旭化成分离膜装置(杭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艰、北京时代沃顿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金焱、南京瑞洁特膜分离科技公司副总经理陈亮、北京赛诺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大新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张艰:“十二五”规划提到,国家会重点扶持六大部门,其中之一是纳米技术,膜属于纳米技术的一个范畴。《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膜产值到2015年要达到1000亿元。按膜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当前膜产值是200多亿,则年增长要在40%以上,而目前的增长率为30%左右,所以发展空间很大,极具潜力。每个企业也都在研究市场的容量、成长率,旭化成认为膜市场的成长率为15%-20%。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出现下滑,投资萎缩,对膜的总体需求是平稳中略有下降。膜的重点应用领域有两个:工业和市政,市政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资,工业主要是国企,包括三个重点行业:电力、钢铁、化工,这三大行业是主要的工业用膜领域。目前电力行业不太景气,电煤涨价,电站减容,不发电或少量发电,对膜的需求下降。钢铁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整体赤字严重,仅有一些节能减排的需求,为了达到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企业每年会有一些这方面的投入,但这是被动需求,并不旺盛。

化工行业的膜市场目前仍然在高速成长。化工行业分石油化工、煤化工、日用化工等,以前两者为主,但石化目前不太景气,煤化工是成长率的主要贡献者。原因是,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以煤代替石油来发展各种化工产品,全国各地有大量的煤化工项目获批,而电力和钢铁的项目则受到很多限制。目前很多水处理产品都以煤化工为研发和营销重点目标。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膜的单价是最低的,因为竞争最激烈。世界主要的品牌,包括不知名的,全部都来到中国。就超滤膜而言,国产品牌有300多家,还有近30家国外品牌,反渗透膜的品牌相对较少。中国膜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政策层面的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市场环境尚未理顺,存在着无序的竞争,能实现利润的品牌并不多,看似有30%的年增长,但实际发展并不顺利和均衡。尽管如此,大家都在坚持,因为看好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

金焱:国家对膜产业的政策与资金扶持,为膜企业带来的机遇主要有:

1、膜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地位日益突出。2010年全球膜组器市场销售额达100亿美元,膜法水资源化工程市场容量约400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全球膜法水处理膜组器及工程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水处理市场,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地区之一,市场规模已从2000年的4亿元和40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60亿元和250亿元,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中国膜产业的发展处于战略机遇期。

2、我国正在加速构建膜产业政策体系,膜产业得到了国家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十五”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新材料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等一系列鼓励和引导膜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2012年,国家科技部《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将我国水处理膜材料、特种分离膜材料、离子交换膜材料等领域的产业关键技术,推动膜材料在水资源、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等相关行业的应用,作为重要发展目标。

3、膜分离技术发展不断提供新的机遇。目前,国外渗析、微滤、超滤、反渗透、电渗析技术已经发展成熟。控制释放、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液膜、膜电解、双极性、膜医用、膜能量转换、膜反应器和主动传递等膜分离过程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分离膜的开发和应用技术研发正全面展开,科技资源日益丰富。

同时,有机遇也有挑战,主要体现在:

1、全球市场国际化竞争。全球膜与膜组器、大型水处理工程、产业技术标准主要由国际跨国公司主导,技术、资金、工程化经验和品牌等方面优势明显。针对我国巨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国外膜生产企业正通过工程承包、合作建厂等多种方式抢占我国膜法水处理市场,无论是对国内膜法水处理科技提升还是产业发展都构成较大的压力。国内膜与膜组器生产企业和水处理工程公司综合竞争能力较弱,短期内难以与之抗衡。

2、国内产业配套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生产膜材料的上游主要基础原材料,包括聚砜、聚醚砜、聚酰胺等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产品质量难以满足膜材料生产要求,海水淡化系统泵、阀、能量回收器、压力容器等关键零部件尚未国产化,主要依靠进口。

3、技术开发能力差。一直以来膜材料创新的主体在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制备技术在实验室向产业化方向转移时,出现的最大的问题是未能实现产品化。与此同时,若干膜材料的分离机理和制备工艺未能实现实质性突破,造成在基础结构设计上的缺陷,无法在产品性能上突破和提升。

王大新:膜产品国产化并不是指中国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生产膜即是实现国产化,要完全实现膜产品国产化,在短期内还很难做到,目前我国国产膜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采用的技术、设备还是原材料,都或多或少有进口的成分,尤其是原材料绝大部分都依赖进口。

由于目前赛诺膜公司的产品原料和设备都是进口,为实现膜产品国产化目标,希望通过国家的基金扶持实现赛诺PVDF膜原料的国产化,使赛诺膜的抗污染能力、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提升国产膜的国际竞争力。在今年年初,赛诺膜与中化蓝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四川省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合作对“高性能聚偏氟乙烯材料研制及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课题项目进行研究。该课题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高性能分离膜材料的规模化关键技术”重大项目(简称高性能膜项目)的子课题之一。课题完成后,将建成年产200万m2中空纤维膜及膜组件系列产品的产业化基地,中化蓝天将开发适用于TIPS热致相分离法制备高性能PVDF膜的专用树脂原料,赛诺膜公司将该PVDF膜产品用于四川一个万吨级的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样板性示范工程。

我国政府支持各研发机构与企业积极研制高性能膜材料并在相关领域进行应用推广,例如海水淡化等工程中会对国内品牌的膜产品进行规模化应用,这也给国内众多膜企业带来机遇。

陈亮:国家对膜产业及节能减排方面早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例如在诸多文件中都有提到MBR工艺是污水处理的主流工艺,并进行大力推广,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提出,如使用MBR工艺进行污水处理且出水达标,将获得一定的政府资金补贴。但是这样的扶持还没有在全国广泛地推行,只是在某些地区有类似的政策。

9月份发布的《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对于膜企业而言将会带来明确的导向,膜产业将迎来一片全新的广阔的市场,尤其是对于像瑞洁特这样新兴的膜工艺企业,将带来更大的市场机遇。政策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随着国家对污水排放标准的制定越来越严格、对污水处理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从事水处理的企业也必将走在环保道路的最前端。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查看更多相关报道

今日
本周
本月
新闻排行榜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