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国家能源局召集煤炭、电力相关企业开会,征求《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的意见,该《办法》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并对进口商设定准入门槛,这似乎引起了一些电力集团的抵触情绪。
近日,五大电力集团——中电投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联名上书发改委,反对拟限制低热值煤炭进口。而一些煤炭生产省份开始纷纷对本地企业实施地方保护,这引起了业内的不小争议。
2012年,煤炭社会库存首次突破3亿吨,达到3.44亿吨。进入2013年,国内煤炭市场延续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的低位运行态势,有机构测算,2013年煤炭产能或将达46.3亿吨,市场需求仅为41.2亿吨,将产生近5亿吨的库存。
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处副秘书长郑勇称,在价格方面,国际和国内的市场走势都是吻合的,没有办法再降了。目前华东地区和秦皇岛的价格减幅差不多,煤炭市场不是一个独立的市场,和经济的大环境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估计,价格方面已降无可降。我在调研市场时发现,很多煤炭企业都关闭了,现在已经没有市场效益了。一些煤炭企业亏损都关了。”郑勇说。
在低迷的市场下,拟将限制低值进口煤进入我国市场,对于国内煤炭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其实早在4月召开的“第11届中国国际煤炭大会”上,就有不少煤炭企业表达了“出台关税政策以限制煤炭的进口”的愿望。
按照这份暂行办法的规定,低热值的煤炭不允许进口,而且还明确规定了煤炭进口企业的注册资本金要在5000万元以上,应该具备一定的资质才可以进入中国市场。这样一来,电力企业要想进口低热值煤炭,难度就增大了不少。对此五大电力集团则认为该政策不符合市场规律、不利于国民利益。某电力央企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电企确实对该政策存在较大的争议。《办法》的出台,将造成沿海地区火电厂缺少适烧煤种或被迫停机,给发电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造成电力供应缺口,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另外,为了满足沿海地区电煤市场需要,缓解供煤紧张局势,发电企业购置了船舶来加大煤炭进口力度,《办法》的出台,挫伤了发电企业进口煤炭的积极性,影响发电企业航运版块的正常运输。
为何电企如此依赖进口煤炭?卓创资讯煤炭分析师刘冬娜告诉记者,国内铁路货运价格提高及国际煤炭价格持续下滑的双重作用,使发电企业进口煤炭数量明显增加。在我国的煤炭终端销售价格构成中,物流运输费用占的比重非常高,而从美国运抵中国的物流成本要远远低于国内到达终端销售港口的价格。国内煤炭供给偏紧,靠国内铁路运力,无法解决国内煤炭需求问题,使进口成必然。
面对这种情形,业内有声音表示低价进口煤已经对国内的煤炭市场造成严重冲击是此番政府“出手”的根本目的,违背了国家“鼓励煤炭进口”的思路。
对此刘冬娜表示,《办法》的本意不是为了阻止煤炭进口,而是限制劣质煤,如今进口煤炭的质量问题日益严重,不合格的批次逐渐增多,此举是对目前比较混乱的进口煤炭市场进行规范。一方面对大气污染的防治起到作用,另一方面也确实可以降低火电企业的燃煤成本,政府是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并决策的。
“现在标准的限制影响不大,问题的关键是整体的概念。因为有对低质煤的限制,那么接下来会不会再出现第二个手段,会不会演变成为对进口煤总量的限制,是电企最关注的。”刘冬娜说。
另外,对煤炭进口企业5000万元注册资本的要求过高,很多企业会达不到门槛。因为该《办法》主要由煤企等直接利益相关方提出,落实与否还需要具体完善,第一步走好的话,相信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