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电投资“启示录
学会快速跑马圈地,学会利用国家产业政策,学会动用当年的金融产业政策,学会掌握“监管政策滞后”的“规划空间”。这是当年挣到第一桶金的小水电投资者们的“投资—收益”曲线。
“抢滩登陆”+“跑马圈地”=“稳定收益”
位于桂北的龙胜县蕴藏着丰富的水电资源,全县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属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居住有苗、瑶、侗、壮、汉等五个民族,辖七乡三镇,119个行政村,14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
水电资源无疑是龙胜县最大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全县有大小河流400多条。根据相关部门进行的测算,可供开发的小水电资源在45万千瓦左右,目前小水电开发已经接近40万千瓦,有36万千瓦的装机容量。
早在2003年,龙胜县就在广西的自治区级小水电开发规划尚未出台之前,自行出台了县级范围的小水电整体规划方案。方案中明确:装机容量500千瓦的不许上马,这是为了保证当地水电开发的质量和效果。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2005年间,一直坚持在小水电领域投资建设的专业人士吕平福告诉记者:这个时间段是小水电“抢滩登陆”的“黄金10年”,也是可供开发的资源最为丰富、拆迁征地等补偿价格相对较低的时期。
如今,凭借着自己在小水电领域里积累起来的20多亿元资金,吕平福正在尝试转战太阳能光伏和风能领域。他把自己收获小水电“第一桶金”的经验概括为:快上马、熟路数、快退场。
吕平福说:“事实上,广西、湖南、湖北等小水电丰富的省区中,县级、市级和省级水利部门、电力部门的人员中,吃‘水电饭’的大有人在,小到村委会主任、村支书,厅级干部……都曾经采取各种方式‘入股’小水电,并从中获益匪浅。即便是项目运转不下去,资金缺乏,也能够通过寻找‘接棒人’来保证自己的稳定收益。”
善用“金融杠杆”撬动“巨额投资”
2006年之前投资上马的小水电项目,实际上投资方只需要注入项目10%的资金,余下的贷款都能够从银行获得。
全州、资源、灌阳和龙胜的小水电投资者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投资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小水电,2006年以前,每千瓦的投资按照5000元计算,一座小水电的投资为1000万元,按照当年的银行贷款投向政策,只要拿到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政府批准和环评报告,投资者只需要筹集100万元的资金,就能够较为顺利地实现开工建设。
不过,这个价格到2011年之后就翻了一倍。一方面是由于大量前期条件好、施工难度低、来水量有保障的小水电已经建设告罄,余下的大部分都是装机容量大、施工难度高的项目,导致投入成本迅速飙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环保加码”导致地方政府对小水电投资持谨慎态度,银行对资金的注入也呈现出明显的“收缩”心态。
如今,龙胜县的小水电投资项目,装机容量都在5000千瓦以上,投资成本概算已经达到每千瓦1万多;而银行贷款门槛也持续抬升,现在只允许贷款不到项目总概算金额的30%—40%,贷款利率全部按照基准利率全额上浮。
“国进民退”趋势不容乐观
未能抓住前期政策机遇、信贷机遇实现“快速建设”“快速施工”“快速投产”的小水电,如今背负着巨大的资金信贷压力。相当一部分小水电只能采取“股份换贷款”的方式,小水电领域的“国进民退”趋势不容乐观。
龙胜县南山电站是当地规模较大的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2002年开始动工,预计工期33个月,但因为土地使用权归属和附近村民反对等问题,时至2012年,工程仍未全部完工。如今,投资预算已经从10年前的5亿元增加到了7.2亿元,原来工人成本不过30元/天,如今的价格已经飙升到100元/天。
因为工期被拖延,南山电站一度陷入了困境。最初的电站投资者们不得不把超过51%的股权转让给能带来资金的大企业,其中就包括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
南山电站股东之一的王利建不无遗憾地说:“我们是民营企业,银行看到民企资金链出了难题,就拼命上门追债。我们的股权一转让给国企,银行立即就同意贷款了。”
吕平福认为,小水电的发展无疑是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乃至新能源开发的“前车之鉴”,一方面是必须充分掌握国家政策导向,另一方面是必须了解资源集中情况及“通道运行”状况。他说:“如果国家有较为明确的政策扶持推动,太阳能光伏领域很可能就是下一个小水电,但能不能快速实现对‘屋顶资源’的抢占,无疑是重中之重。”(新华08网)
小水电:“聚宝盆”渐成“讨饭碗”
记者深入采访时发现,曾经一度被视为民间资本“聚宝盆”的小水电开发,经过长达20多年的资源挖掘后,前期的“资源优势”逐渐弱化、淡化,而潜在的“政策红利”未能持续跟进,导致“聚宝盆”成了“讨饭碗”。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与电力体制改革在十多年时间里未能持续深化密切相关。
“靠天吃饭”的小水电
面对记者,龙胜县兴隆电站投资人龚高生直言,兴隆电站是经过广西壮族自治区两年多的论证评估后开工建设的,现在经营举步维艰,他对当年投资水电站表示很后悔。
龚高生说:“我已经将近60岁的人了,我一辈子也还不完这个债。凡是现在做的电站,没有一个没亏本,水太小,成本高。现在我们连利息都交不起,掉眼泪,真的掉眼泪,谁都掉眼泪,现在凡是来我们龙胜投资的没有一个不后悔。
“兴隆电站总共投资了1.32个亿,其中8000多万是贷款,还有3000万元左右是集资做的。现在我们贷款每个季度交的利息就要150多万,一个季度的收入不超过100万,连交利息都不够,本金更还不了。”
天气原因、来水不足无疑是小水电投资的最大风险。兴隆电站2012年来水量可谓是历史上的“丰水期”,但即便如此,电站也还是不能实现收支平衡。据龙胜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从2007年开始的五年中,当地降水量分别是1507毫米、1420毫米、1628毫米、1550毫米和1106毫米,2011年的降水量较此前几年明显减少。水量减少看起来或许是当地群众和电站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水资源也由此变得越发珍贵甚至稀缺。在这样的投资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越发显得重要。
缺乏“终端用户”的小水电
记者在青海、广西、贵州等水电资源丰富的大省采访时发现,与风能、太阳能等绿色可再生能源一样,小水电从一开始就面临着“终端用户”瓶颈。一方面是小水电集中的省区县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山区、河流落差大和水能资源成为当地最具潜力的产业资源;另一方面则是这类地区往往经济不发达,产业链单一薄弱,用电量增长速度缓慢。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寻找“终端用户”成为重中之重。
广西全州县是小水电富足的地区,目前已建成投产的水电站有167座,总装机容量16万千瓦,年发电量5.5亿多千瓦时,2005年之前,小水电年总产值约1.2亿元,每年为全州县交纳税款在2000万元以上。绝大部分水电站通过与其有供销合同的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供电给本地使用,该县30多家铁合金冶炼厂作为用电大户,用电量占该县总用电量的70%左右。
但是,2007年,根据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全州县37家铁合金冶炼厂被关停,140多家水电站也因为缺乏终端负荷停机。给当地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全州、龙胜、灌阳、资源都是隶属于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的县级供电企业。面对这一难题,广西水利电业集团有限公司利用市场规则,通过整合40多个县区的县级水利电业公司,以“省际联网”和“县县联网”为突破口,在下属的全州、资源、灌阳、龙胜建立110千伏网架,同时将网架与湖南供电公司联网,从而解决小水电出口问题。
以龙胜县为例,在县县联网完成后,县水利电业公司将2座小水电上网输送给湖南电网,装机达到1600千瓦。与此同时,县里与全州、资源、灌阳等县密切联系,建立跨县区的110千伏小水电输送网络,将小水电供应给县域经济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冶金、选矿的高耗能产业。龙胜县的小水电都是径流式电站,丰水期电量占全年电量70﹪,高耗能企业用电占全县电量的60﹪左右。
不过,缺乏终端用户仍然是我国各地小水电普遍面临的难题。
“仰‘网’鼻息”的小水电
除了面临的水资源问题外,缺乏统一协调机制确保所有电量均能上网,而且如何让上网价格达到“保本微利”的水平,是困扰小水电投资者的又一大问题。
3月份,我国南方和西南省区相继进入汛期,这对小水电投资者来说本应是“喜讯”。但龙胜县水力发电协会的上百位会员却高兴不起来。由于当地冶金企业不愿开发建设,销售给广西电网的价格又远低于“成本电价”,导致他们忧心忡忡。
龙胜县水力发电协会在龙胜县政府的报告中写道:“桂北是小水电丰富的地方,广西电网丰水期一般不接收龙胜小水电且只给龙胜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0.26元/千瓦时的电价,加上县内输电网络尚未健全,龙胜将出现小水电大面积停电弃水现象。最多的2007年出现弃水电量将近1000万千瓦时。从今年的发展态势来看,电站将面临有电发不出只有弃水,电站将因收入减少而无法支付贷款本金、利息及职工工资”。
目前,龙胜县已建成运行电站79座,其中有55座电站上龙胜县水利电业有限公司网,装机近10万千瓦。
龙胜水利电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仁华介绍:县电业公司考虑到为小水电分担经营成本的问题,统一将小水电上网定价为0.27元/千瓦时。这部分电量主要由通过环保审核的县级冶金高耗能企业消纳。但县电业公司如果整合小水电上网输送给广西电网,价格仅为0.26元/千瓦时,意味着每度电仅县电业公司就要亏损1分钱,小水电站业主亏损更多。
龙胜县当地领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5年县水力发电协会在县物价局、水电局的指导下对全县电站的上网电价进行测算,综合成本应为0.3155元/千瓦时。“小水电要实现盈利,甚至是要实现资金回笼,就必须仰‘网’鼻息。”
“政策红利”亟待持续跟进 破解“电窝”变“窝电”
记者采访的多位水电开发领域国有企业、上市公司、投资者均认为,尽管水电“全部上网”的问题已经得到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的公开承诺,但配套电网建设滞后、上网价格较低的情况仍然非常突出。
“水电最大的优势是收益稳定,最怕的问题就是电上不了网,最担心的是上网价格远低于预算成本价!”
记者在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就小水电上网进行采访时发现,小水电开发配套的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小水电不得不遭遇“窝电”难题。
云南怒江州孙足河一位电站负责人表示,该河多年平均流量为17立方米/秒,最大流量可达50立方米/秒,但流域电站自投产以来从来就没有发满过。“每秒13立方米的流量就能让电站满发1.3万千瓦(时),可电力送不出,电站只能低负荷运行,最高运行负荷也仅仅为8000多千瓦时。”
怒江州电网公司调度中心的一份2009年上半年上网电量分析结果显示,2009年1月至6月,全州水电装机容量增加23.6万千瓦,但是累计发电7.3亿千瓦时,同比减少8900万千瓦时。其中,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利用小时数929小时,同比下降635小时;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下的电站利用小时数为1423小时,同比下降650小时。
目前,怒江州2.5万千瓦以下电站,年实际发电量还不足设计发电量的一半。
造成这一“窝电”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电网、电源建设不同步,电网接入能力弱,电网公司又过于强势,这让小水电上网难上加难。
而遭遇“并网技术壁垒”的也不在少数。两年前,位于云南保山市的敢顶河电站向保山电力公司申请并网过程中,曾经被保山电力公司要求共同承担总计140万元的开关站扩建工程费用。这一问题在很多地方都曾经出现。(新华08网)
谁捞走了小水电的“第一桶金”
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分类,装机容量在5万千瓦以下的水电站均被称为小水电。此前,小水电的投资主体大多为民营资本。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透露:国内小水电资源可开发量达1.28亿千瓦,已建成的小水电站有四五万个,开发率仅为32%左右。
“如果不是10多年前与别人一块儿投资小水电,现在的我也许还是一个小农民。”“小水电为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且也没有影响当地生态环境。”近日,记者在以小水电发展著称的广西桂北全州、龙胜、资源等地采访时,相当一部分小水电投资者告诉记者。
一夜暴富上演“疯狂的水电”
2000年前后,我国各地逐步放开小水电投资,大量的小水电建设项目并未呈现出蜂拥而至的热潮,即便是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浙江、福建等省区,也未出现开发小水电的热潮。
真正意义上的小水电开发热潮要到2003—2005年才正式启动。全国范围的小水电“井喷式”发展,源于2003—2005年间不断蔓延的全国性“电荒”。在这一阶段,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投资者纷纷到水资源储量丰富的西南地区,从事小水电投资。
与此同时,由于小水电的水资源开发权由项目所在市(州)、县、乡(镇)负责分配或拍卖,地方政府亦将此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筹码。
“只要拿到水电项目,转手就能挣到大钱。”一位在桂林投资10多条河流小水电的投资客张琳告诉记者。这位来自广东的客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各种关系,与商会投资人共同拿下了20多座水电站的投资开发权。几年时间下来,收益就超过了数亿元,身家上涨了100多倍。
重庆一位从事水电投融资行业的专家透露,2004-2005年间,浙商在重庆拿到的小水电项目就有十多个,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由于各路资金追捧,原本每千瓦成本约3000元的小水电,最高时被“炒”至7000元。一些有实力的民间资金甚至一口气拿下了整条河流的开发权。
越早投资越早受益 越晚投资风险越大
根据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小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7500万千瓦。而根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的资料,当前的装机容量仅为4000万千瓦左右。
常年从事水电开发行业的水电专家认为,小水电的投资完全遵循所有项目投资的市场规律:越早投资,越早收益;越晚投资,风险越大。
龙胜县水利电业集团公司总经理侯仁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实际上看,越早投资的,越早收益,因为水电资源开发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越早开发的小水电,来水状况、建设成本、移民安置成本、设备成本都比较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龙胜县的80多座小水电,有三分之一以上能够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盈余的阶段,三分之一处于勉强维持的阶段,三分之一处于亏本经营的阶段。
龙胜县水力发电协会会长林绍广介绍:龙胜水力发电协会现在有50多个会员,10多万装机。在2003—2005年间开发建设的,基本上都能够盈利,往后的压力就很大了。
林绍广说:“早投资的,甚至500千瓦装机的都能挣到钱,拖到2007年之后投资上马的,哪怕上万千瓦的装机容量,资金正常运行的压力也都很大。”
位于龙胜县境内的南山电站,目前已完成八个引水隧洞的建设,建设引水坝时也充分考虑到了下游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并在坝头设计了自然排水系统。但因为工期一再拖延导致施工成本增加,投资预算已经从10年前的5亿元增加到了7.2亿元。
地方发展仍然需要小水电
从每千瓦成本3000元到现在的每千瓦成本10000元,小水电投资成本无疑呈现出“翻筋斗”的趋势。
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地方政府对小水电投资的鼓励心态确实比较明显,投资者对小水电投资的前景仍然非常看好。投资者看来,小水电虽前期投资巨大、投资回报期长,但资源稀缺、收益稳定;地方政府亦认为,小水电不仅带来地方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还可拉动地方经济飞跃式发展,解决地方电力供应难题,是调整能源结构的生力军。
国家级贫困县龙胜县财政局副局长伍天胜告诉记者:龙胜的财税收入是“三头”——“石头”“木头”和“水头”,“石头”是龙胜县拥有的滑石生产基地,“木头”是蕴藏的木材资源,“水头”则是蕴藏的丰富水资源。
伍天胜说:“滑石价格徘徊不前,木头开发资源相对有限,小水电则是最为稳定的税收资源,除了要担心靠天吃饭,受来水量影响发电量之外,别的问题都不大。”
林绍广以装机容量为2000千瓦的小水电站做了这样的税收分析:每年能实现正常发电3000小时,年发电量达到600万千瓦时电,电价为0.27元/千瓦时,总收入可以达到162万元,税收肯定超过17万元。
伍天胜说:“小水电对龙胜县财政提供的巨大支持是毋庸置疑的。”
侯仁华说:“小水电在龙胜县的有序开发、按照规划和环评开发,同样是龙胜小水电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新华08网)